文档详情

户外环境与危险识一分解.ppt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4.50KB
约22页
文档ID:579304476
户外环境与危险识一分解.ppt_第1页
1/22

户外环境与危险识别旱旱 地地 雪雪 狼狼 前言o2009年,全国登山和山地户外运动中,山难的发生显著增加,遇难人员达20人,比去年增加8人,增长率53%其中山地户外运动中遇难人员增长很快,达17人,增长率达112.2%,比去年增长了一倍以上,达到自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         一、户外危险来自哪里? o人为因素  溺水、迷向、猝死、滑坠……o自然因素  山洪、落石……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滑坠o攀登坠落:在自然岩壁攀登或较陡的陡坡行走时引起滑坠o在岩石及碎石坡、草坡、冰雪坡上向下行走,惯性比较大,速度加快,容易发生滑坠o体力消耗大,疲劳,身体控制能力下降,协调性不好导致滑坠o在雪山上长时间严重缺氧,造成神智恍惚,反映迟钝o因为情绪波动,失败的沮丧,成功的兴奋,急于返回的急躁,造成注意力不及中o因为装备损耗,丢失,不能完成正常的操作导致滑坠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落石落石o碎石坡行走注意事项:须身手敏捷1)大的碎石也有可能滚动, 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石崩;2)最好找石块上已长满苔藓的;3)如果峡谷太窄而避不开,须放轻脚步,有石块下落须大喊“落石”;4)队友间距接近,以免落石因坠落的时间长而增加动能,或是一次只容许一位队友攀登,其余人在安全处等待。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树枝刮伤、绊倒摔伤树枝刮伤、绊倒摔伤o灌木丛注意事项1)找最短的路线;2)穿长衣长裤;3)拉开距离(2米以上);4)推开和拉开灌木枝,较低的枝条用脚踩;5)抬起或攀着高处枝条通过;6)碰上陡峭的地形!利用强壮的枝条做为抓手的地方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树枝刮伤、绊倒摔伤树枝刮伤、绊倒摔伤o——避开灌木丛为上策o——如何避开?尽量利用山径,走五里山路比走一里灌木丛轻松走密林,大树下灌木较稀少溪底和谷底往往满是灌木如果一侧长满灌木,观察另一侧是否较好走路线若与溪流平行,考虑直接走近河道.溪床或在灌木丛中形成的隧道,但必须涉水路线若与山谷平行,考虑直接爬上林线,选择高于灌木的路线如果山谷两侧有绝壁,往绝壁脚下走;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泥石流泥石流o怎样正确判断泥石流的发生 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泥石流泥石流o正确的逃逸方法 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泥石流泥石流o3)预防方法 每年7—8月泥石流易发时段,不要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雨几天当天仍有雨的情况下进入山区沟谷出行旅游;营地切忌建在沟床岸边、较低的阶地、台地及坡脚、河道拐弯的凹岸或凸岸的下游端边缘;泥石流常滞后大雨发生;不可存在侥幸心理;采取正确的逃逸方法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失失 温温 o导致失温的原因 ——环境:风、湿冷——人为:体力衰竭、衣着不当、脱水、伤病、精神状况、缺乏锻炼 ——风寒效应 o失温的征兆及失温死亡判定 严重者可能心跳极慢,呼吸细微,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认定患者已死亡,应立即施以急救处理。

没有经过重温及急救无效者,不能判定死亡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失失 温温o解决办法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脱离寒冷环境、衣着保暖或换干衣服、进食温热糖水;保持清醒、予以易消化的热食、怀炉、拥抱、热敷1时、40度温水浸泡、挖雪洞;人工呼吸直接中心体温重温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失失 温温o预防 保暖衣物防雨衣物雨衣求生毯露宿袋o注意事项 严重意外失温致冻死者,虽然受害者已无任何生命迹象,仍然需要予以重温急救;一般冻死急救重温要到达中心体温32度以上,无效者才能判定死亡;意外失温的处理,着重于预防,经验的判断,衣着以及体能的消耗均是导因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中暑中暑o引发中暑的原因 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o先兆中暑: 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o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出现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o重症中暑症状:大量出汗及口渴引发的肌肉痉挛、昏迷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中暑的处理中暑的处理o——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解开衣领,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在额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中暑的处理中暑的处理o——重症中暑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 热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热射病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迅速送至医院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中暑的预防中暑的预防o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上午早出早归,下午晚出晚归,避开最热的中午时间;出行躲避烈日:夏季我们的身体很难经受住四个小时以上太阳的暴晒;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视出汗情况,在运动前、中、后分别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体能;少量多次饮用茶水、淡盐水及含盐份的食物。

二、户外常见的危险二、户外常见的危险:晒伤晒伤长时间在太阳下活动,尤其是夏季,容易晒伤皮肤户外活动中,可以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防止晒伤——处理1)使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可纾解轻度至中度晒伤的红肿、痒痛;2)预防晒伤可在皮肤泛红前,服用阿司匹林;3)用布包住冰块,敷在受伤的皮肤上,可纾缓疼痛,但不能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4)若腿被晒伤,且脚呈现浮肿,最好将腿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可减低不适;5)若有水疱,则为严重晒伤,若范围不大,可将其刺破,但勿将表皮剥除 户外常见危险:冻伤冻伤o1)冻伤的现场处理清洁冻伤皮肤;温水复温:用消过毒的纱布湿敷伤处,水温恒定在41-43度,约半小时然后吸干水滴用消毒巾覆患处预防感染;避免片面性:在无消毒条件时,应首选非水复温非水复温:用防水袋装上42-44度的净水,约七分满,以便按体表开关贴紧密封后用清洁手巾或布裹一层,覆盖在伤处半小时左右2)预防防风、防潮;多层保温,三层着衣法,外紧内松;以动防冻;随身携带高热量食品 户外常见危险:水泡水泡o——处理1.将大水疱或容易破裂水疱刺破,以利其中的液体排出 2.用斜纹棉布做成甜甜圈状,套住水疱,可承受每日活动的震动及磨擦。

3.要刺破水疱前,记得消毒戳针 4.刺破水疱后勿将皮掀掉,因为这块皮可保护伤口 5.三合一抗生素可除去水疱的细菌感染 6.用简便方式覆盖,如OK绷 7.透气对伤口有益 8.纱布一旦湿了,就应该替换 9.提高鞋垫可减少摩擦 户外常见危险:水泡水泡10.穿袜子可减少水疱产生的状况 11.每日撒爽身粉 12.涂凡士林可减少摩擦 13.穿新鞋配新袜,可承受摩擦力以保护脚 14.使用一般顺着脚形剪裁的袜子,才能预防水疱 户外常见危险:水泡水泡 10.穿袜子可减少水疱产生的状况 11.每日撒爽身粉 12.涂凡士林可减少摩擦 13.穿新鞋配新袜,可承受摩擦力以保护脚 14.使用一般顺着脚形剪裁的袜子,才能预防水疱 处理与解决野外危险因素的原则处理与解决野外危险因素的原则1、工具和技能的准备与使用2、及时处理身体的受害部位,脱离困境,争取援助3、沉着应付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