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本纪》读后感 《牛本纪》是吴昕孺最新儿童文学作品,书写的是罗岭村少年小五在牛儿“皇帝”陪伴下一同经历、共同成长的故事我用脚步丈量过无数次、方圆二三公里的罗岭村,才是我的王国——我的生活与想象,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梦幻和呓语,全与这片土地有关罗岭村是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少年成长的舞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舞台 乡村教给少年的一切中,最首要的是孤独的无处不在以大军为首,由二郎、三伢、四海三人为跟班,总共四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对小五并不待见他们要么孤立他,要么嘲讽他,要么戏弄他这让小小少年的心中饱尝孤独的滋味,亦让他在饱尝孤独之余愈发敏感、细腻其次是与年龄并不相仿的坚强父亲因工作的常常缺席,让少年在妹妹年幼、母亲得病的情况下,不放弃学习 对少年小五来讲,难道罗岭村给他带来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孤独与坚强?不是我以为,最重要的是美的启迪、滋润与诗意的珍视、贮藏孤独与坚强是基于现实的,美与诗意是超脱现实的,它们的出现让少年日后走向远方成为可能在夕阳的余晖里,小五感受到生命共存、灿烂无边的盛大光景 如果没有最初的负重于身,如果没有与牛的朝夕相处,如果没有对牛的真情付出,小五绝无得到意外保护之可能。
所谓“诗意”是与功利心相较而言的牛是牲畜,在功利心强盛的人眼中,它可以带来经济收益 小五从牛身上学到的有很多,对朋友竭尽全力的保护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从方圆二三公里的罗岭村到小五所在的四口之家,是成长环境的从大到小、人情体温的从低到高、是活动范围的从空泛到具体在小五的成长之路上,父亲常常是不在场的小五的遭到排挤,小五的身陷险境,父亲并未给予任何实际上的帮助然而,只在周末回家的父亲对小五时不时的指点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罗岭村外教书的他,带来的是突破乡村情境的东西,是一册《新华字典》,是一次关于书籍意义的启迪,是一次故乡与远方之关系的探讨在陷入迷茫时,父亲总会适时给予他精神指引当小五怀疑《新华字典》无用时,父亲说:“没有书可以穷尽一切他还说:“书是最好的向导,它能引导你走向远方当小五觉得罗岭村很大,大得跑一圈都嫌累时,父亲说:“小五,若干年后,罗岭村将成为你的故乡,成为你内心最想念、最珍视的地方,但前提是你已经走向了远方当他将把牛放跑的真相告诉父亲时,父亲给予他安慰和理解,尤其对他和牛之间的感情表示赞许能和一条人见人怕的牛玩得那么好,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父亲还希望小五永远葆有这样的本事。
身为教师的父亲对他最大的认可,不是常常考取得一名,而是与生俱来的厚生之德 父母亲在得知小五把牛放跑的真相之后,依然遵守与宋大伯的约定,一直保守着秘密保守秘密即守护小五心中对伙伴的那份感情牛是真正的伙伴,比人更真诚更善良的伙伴少年想要用尽全部力量保护它,有何过错呢?如父亲所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他没有一点错,他甚至是救牛的英雄啊这样的话,能有几个家长说得出来?即便说得出来,又有几人能够说到做到? 在《尾声》中,吴昕孺说道:“我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词汇、每一个笔画,都隐含着曾经的高山、密林,都闪烁着当年的清风、明月,都散发着青草的气息、充溢乡村的腥膻味道和童年那既害怕又勇敢的姿态与其说《牛本纪》是吴昕孺对年少乡村岁月的怀念,倒不如说是他给自己的激励,激励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把那段岁月扛在肩上、放进心中不管走到哪一座城市、不管写出多少作品、不管走得多远,吴昕孺心中一直住在那个叫“小五”的少年,那头叫“皇帝”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