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 美食在民间美食在民间——滨州传统风味小吃古训有云:“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个讲究食文化的文明古国,又是幅员广大、区域特征鲜明的多民族国家,因为这两方面原因,形成了丰富复杂的庞大菜系,也造就了种类繁多的传统美食、风味小吃滨州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作精细,风味各异,同时兼收各民族小吃特色,品种丰富,在风味食坛上独树一帜滨州小吃在许多地方也都可以看到,笔者在家乡青岛就见到一个摊位的招牌上写着“滨州名吃×××” ,可见滨州传统小吃的受欢迎程度是如此之高 “民以食为天” ,随着回归自然食品的兴起,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实,这些食物的由来都有它美妙的传说,不仅仅是驰名的招牌,更是一段历史见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正宗的滨州传统风味小吃芝麻酥糖芝麻酥糖芝麻酥糖是滨州民间传统风味食品,亦为山东名产之一芝麻酥糖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浙江、黄河三角洲制作选用上等白芝麻和纯正白蔗糖为原料,经手工工艺精心加工,拉伸成每块为两千余条银丝麻花状,以其制做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营养丰富、香酥甜脆、食之不腻、芝麻浓香而闻名于世,独具地方古色风味,堪称美食界一绝,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国际友人的喜爱。
据芝麻酥糖老艺人常云銮讲,清咸丰年间,他的爷爷常立亭逃荒到天津杨柳青,跟随一位做芝麻酥糖的老师傅学艺从天津归来后,常立亭便在滨州做起了芝麻酥糖,从此芝麻酥糖成了常家的家传手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传到了常云銮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他又把这一绝技传给了下一代常氏的芝麻酥糖是全手工制作,主要是以做银丝糖和芝麻为主,花样通常似麻花形状,颜色为金黄色原料:白芝麻、白砂糖、麻油、饴糖、糖桂花、糖山楂、香料制作工艺:把白芝麻用水漂洗,搓皮后晾干,放在特制的炉具平锅内以60~80℃恒温炒制,用吹风机将炒好的芝麻吹皮后,再用人工推碾把芝麻压成面,放到锅中待用;将白糖、饴糖、香油、香料和适量水一起放入锅内,用微火熬 20 分钟,温度大约在 250~300℃之间,糖浆表面呈焦黄色,沸腾金花时,立即倒在擦过油的石板上,用两根竹棍反复搅挑拉伸;将拉好的糖坯迅速投放到芝麻锅内,分成小块,用食指从每小块中心穿一孔,两手反复旋转拔丝,随翻随沾芝麻,快速拧花成型,每小块拉 16 圈约 2600 根糖丝,细如银丝,将丝放到盘内低温晾透后进行包装酥糖制作的季节性比较强,每年的中秋节至清明节期间,是制作芝麻酥糖的最佳时期,夏天是淡季,因为炎热的夏季不宜制作和存放。
芝麻酥糖特点是:色泽淡黄,蓬松干爽,麻香浓郁,酥脆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地方风味;老幼皆宜食用,是探亲访友馈赠佳品欢喜团欢喜团欢喜团又名麻元宵、麻鸡蛋,呈圆形,味美香甜可口,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加水磨粉,以红糖和适量的面粉,外层裹芝麻,经油炸而成的食品是过年时候才做的应时食品,是对过年风俗的一种配合欢喜团的制作加工,多集中在冬春两季农闲时节,春节前后,正是欢喜团销售的旺季,又加上气候干燥,便于欢喜团儿的制作、销售和保存所以秋收秋种结束后,无棣县车镇乡东李之口村家家户户开始做起欢喜团儿,爆米花的香气从家家户户飘散出来,氤氲在空旷的原野里欢喜团的主要原料是各种米花现在大米花、小米花,是用爆花机爆开的,而以前用的是反枝苋的种子—-玉谷,不能用爆花机来爆,必须用大锅来炒制,先用粉子打抹以下锅底,以免糊锅和粘锅炒爆的时候,一次只能爆一小把,难度比较大炒米花的同时,开始熬糖稀,糖稀是自己做的,现在多用玉米加上麦芽糖、淀粉酶发酵浓缩,下锅熬制即成原先多用黍米,和玉米做糖稀工序差不多熬糖稀的火候很关键,老了糖稀就发苦,火候不到,粘接力就不够大,做的欢喜团很容易塌了米花和糖稀做好了,下一步就把糖稀倒入米花,搅拌均匀。
随后用枣木挖制的模子把和好的糖稀米花抟成圆球空心的欢喜团儿是用茶碗或是大碗做模,先各做出一半,然后用糖稀再一个个对粘起来,这样的欢喜团“技术含量”略高一点儿把做好的米团放到太阳下晒一晒,让糖稀和米花粘得更结实一点这样,欢喜团的主体部分——爆米花团就做好了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白生生的米团漂漂亮亮地打扮起来这个活计多是妇女们干的把高粱或玉米秸秆的穰剥出来,用铡刀铡成小段,放到不同颜色的染料里染成五彩斑斓的装饰品,同样把麦秸靠近麦穗的秸秆如法剪染成小段用针和线把这一个个的米团或穰花串到一起,加上麻纤维染就的穗子,按五个或十个一组结成串,一个个漂亮的欢喜团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欢喜团儿取名吉祥,象征花好月圆、喜气盈门,很快成为小孩子们的小吃和玩物,当那小铜锣的当当声敲响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江米糖、大米花还有那高高挂在枣树枝上婆娑着的欢喜团儿,招引着村中的孩子追逐着那是短缺时代孩子们能吃到的为数不多的小吃,滋养和存留了好多人的记忆与美好愿望魏集驴肉魏集驴肉相传南宋建炎二年(1128 年) ,乐安城(今惠民县城)关帝庙大殿落成,百官聚集朝贺盛筵之上,佳肴繁多,唯肴驴肉受人青睐,被推为百味之冠 清同治十二年(1873 年) ,魏集驴肉作为贡品被举荐至京城,同治皇帝食之龙颜大悦,被钦点为御厨专用膳食,从此魏集驴肉名扬全国。
魏集驴肉选用蒙古大草原的二岁毛驴,配以百年老汤,添加各种名贵中药,精心煮制而成制作的驴肉色泽酱红,肉质酥烂醇香,味道鲜美可口先将洗净的驴肉断成大块,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和一定比例的老汤(以往煮肉的汤汁) ,锅内置一布袋,内装芳香肴药一剂有白芷、八角、肉蔻、丁香等十几味药方剂量适度,配搭讲究,有的添香味,有的去腥膻尔后,急火攻三小时许,开始视肉肥瘦采取除油或添油的措施肉肥则从汤中除油,肉瘦则添加老汤或油料,始终将肉与油的比例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时,汤中仅剩一层薄油罩住热气不易蒸腾,再将肉压入汤内,改用文火焖蒸四五小时即可魏集驴肉营养价值较高,主要有:驴肉:性温,有滋补祛寒,补气养血以及养颜美容之功效驴皮:驴皮是熬制阿胶的主要原料,人食用后可起到很好的滋阴养血,补肺润燥以及止血安胎功效驴鞭:强阴壮筋,滋肾健体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驴碗口:对气血虚亏,妇女乳汁不足有很好的疗效,是滋阴养血之上品驴肾:味甘、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驴脸:具有补血、益气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型糖尿病魏集驴肉还有驴板肠、驴心、驴肝、驴尾、驴肺、驴血等二十多个品种的美食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惠民县麻店镇西刘村制作的冰糖葫芦做工精致,配制方法独特,挑选大而饱满的山楂作为原料,其祖传熬糖技术制作出的糖葫芦酸甜可口。
冰糖葫芦具有开胃、降脂的功效,一直是受欢迎的休闲食品,传统做法口味单一,品质很难保证,流动销售无法形成固定的主顾麻店镇西刘村制作的冰糖葫芦以品种、口味多种多样,原料精挑细选,干净卫生的纸袋包装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对冰糖葫芦的基本原料——山楂严格把关,选择山楂产区酸中微甜的优质山楂为主料,辅以各种馅料、干果、鲜果及外裹料制成多种口味的夹心冰糖葫芦制作时不放任何添加剂,从而保持了山楂和糖的天然香味现沾现卖、保持新鲜,在销售时糯米纸裹串防粘、牛皮纸袋包装干净卫生,大大提高了冰糖葫芦的品质冰糖葫芦品种花色繁多:包括水果类、夹心类、外裹类三大类,具体有纯山楂、豆沙、枣泥、瓜子仁、葡萄干、葡萄、冬枣、草莓、蜜枣、核桃仁、鸭梨、杏肉、 巧克力、香蕉、桔子、山药、番茄、黑芝麻、糯米、水蜜桃、香橙、熟山楂等等 油油 香香油香是一种圆形油炸面饼,是中国穆斯林食品之一凡逢宗教节日,婚丧大事、小孩“十二日” 、满月等隆重场合,回民群众都炸油香款待宾客,馈赠亲友平日里是不允许炸油香的油香的制作方法:一、原料准备:面粉、水、碱、食用油、盐、香油、酵母等二、和面:在炸油香之前,炸油香的人要洗大净,沐浴净身后,先将面粉和成,加少许烫面,发酵,然后加碱等。
三、擀面:面和好后,擀成三两或半斤的圆饼,在饼心压一孔或划两刀,以便中心熟透四、炸油香:将食用油均匀加热,加入少量香油,然后把擀好的油香圆饼放入锅中炸熟,炸至深黄色 且色泽鲜亮即可,切勿过之,否则易炸糊,添苦味相传还有一种“烫面油香”,是将面烫熟后如法炮制,大约每个约一两,以涂上蜂蜜热食为佳但因蜂蜜难寻或其它原因,此法已失传说起油香来还有一段传说:早先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麦地那城里的穆斯林早闻穆圣的到来欣喜若狂家家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迎接穆圣,穆圣究竟到谁家里去呢?难以决定最后穆圣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妙法他就让自己骑用的骆驼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骆驼停在哪家门口,他就到哪家吃饭,走着走着,那匹骆驼终于停在一户人家的门口,穆圣就走进了这家吃饭这是一户贫苦的人家,家里只有老两口,男的银须飘洒叫阿尤布,见了风尘仆仆的穆圣来到自己家中,异常高兴,连忙端出热腾腾的“油香”款待尊敬的穆圣,穆圣吃过后非常高兴,连连夸赞老两口的手艺从此穆圣在阿尤布家吃“油香”的事就在阿拉伯国家传为佳话后来,唐永徽二年(公元 651 年)阿拉伯人到我国传教、经商,把这种制作“油香”的习俗传给中国现在车镇乡把油香做为珍贵礼品,馈赠给亲友或阿訇。
在这里“油香”现已成为团结、友谊、幸福的象征,成了回族群众的圣洁食品武定府酱菜武定府酱菜武定府小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百五十余年早在明朝就有几家酱菜作坊,已有酿造酱菜很高的技艺,它具有色泽鲜艳、咸中带甜、甜中微咸、酱香味浓、清香可口的特点尤其以“仙泉居”酱园的小菜为最佳,曾多次向朝廷进贡(康熙、雍正、乾隆),故而赢得了“进呈小菜”之美称酱菜的酿造工艺精湛,流程操作娴熟,其酱香浓郁的味道经久不退,让人吃过以后余味缭绕,念念不忘原料收购有严格的标准,都是预先与产户订合同,如:酱磨茄的原料是嫩茄子,每年正月就和产户签订合同规定三不要:花不正不要,把歪的不要,不是“四门斗”茄子不要何为“四门斗”茄子,长在第一个枝上的叫门茄子,个小籽多容易老;滑枝上长的茄子也不算最好,只有长在四个枝当中的茄子叫“四门斗” ,它的质地最好(鲜、嫩、籽少、个头适度),一般上三个一斤,在收摘时也要定人定时间(约一星期收两次) 再以包瓜为例,制包瓜用的原料是一种叫“一串令”的瓜种,这个品种呈灰黑色,皮厚、发脆,大小是用手一卡加四指,制成后正好是两个为一斤酱菜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独特的酱制文化:以传统说法就是,只有用上好的天然甜酱与酱油才能酿造出美味酱菜,天然酱油俗称“三伏秋油” ,是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天然(日晒夜露)方法酿造而成。
酱菜的成品制作有着非常复杂而独特工艺,就拿酱磨茄来说就要经过去蒂、磨皮、煮制、冷却、手捏、腌渍、沥油、酱制等多项工序其成品酱汁饱满,软而成个,酱香味浓,吃时不用刀切直接食用,成为老年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经过三百多年的生产积累,武定府酱菜在外观、质量方面已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不但要求食品具备营养价值,还要在外观形态上符合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武定府酱菜正是以色、香、味、体四项指标来体现其独特的酱制文化色:指酱菜成品的色泽,武定府酱菜多为金黄、黄褐、红褐色,可以充分刺激人们的食欲,多年来,武定府酱菜就赢得“宝光闪烁”的赞语如武定府的酱地环,由于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方法,成品色泽金黄、玲珑剔透,犹如一串串珍珠面同行业酱制的成品多为黑色,这充分说明武定府的酱菜制作有其独特之处香:是指武定府酱菜的酱香浓郁、醇香芬芳酱香是指酱菜具有甜面酱和黄酱独有的柔和、醇厚的香气,其香是由酱制发酵而生成,让人闻而生津,产生品尝的欲望味:指产品入口的滋味,武定府酱菜的每一个品种都制定了明确的味觉指标,要求产品味道纯正,余味深长如酱磨茄要清香鲜甜、酱味醇厚、咸淡适口、无异味;酱八宝则要求咸甜适口,有鲜味,酱味厚长等。
体:指武定府酱菜的形态,单说切菜的刀法就有二十多种,其中花刀有十多种,如拉花刀法,切成的成品能拉开有弹性,既好看又方便如味因此,酱园的工人都要有一个学徒的过程,这也是一个粗活细做的行业,如武定府酱园独家研制,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奖的糖醋包,其包皮的片切,就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手工片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