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 秦直道论文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4KB
约20页
文档ID:465346715
关于 秦直道论文_第1页
1/20

秦直道的古与今 —— 兼论其影视拍摄与旅游开发一、 何为秦直道大家都知道,欧洲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直到今天这条谚语还广为流传据史料显示,谚语中的罗马大道的宽度只有5米左右,它却让欧洲人引以为豪了1000多年,甚至现在提起还会有那么多人以之为傲,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罗马帝国兴盛、罗马大道被修建的200多年之前,中国的秦朝就已经有了一条比罗马大道要宽上好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大道了,这就是“秦直道”那么,秦直道究竟是一条怎样的大道呢?在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一) 修建的缘起 1、修建时间 “秦直道是秦代四大建筑之一,它与长城、始皇陵、阿房宫齐名 樊笃涛:《走进秦直道》,《西部大开发 》2008年09期 ,第58页秦直道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蒙恬列传》:“始皇欲游天下,到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秦直道“据今已有 2217 年,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早 2124 年,比著名的罗马大道宽3-8 倍,长 15 倍,堪称世界公路的鼻祖 徐伊丽:《走访千年秦直道》, 《今传媒》2005年03期,第21到22页。

这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先进以及秦朝的博大气象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可以对秦直道开始修建的时间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关于这一点《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上都有明文记载但是对于它的完工时间,由于古籍上的相关记载的缺失,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完全确定的答案,一般根据《史记》上记载的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八月间胡亥等人曾经由直道南返咸阳事,断定秦直道即竣工于这一年据此算来,秦代修筑这么工程浩大的直道只用了两年半时间,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事实上,《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在这里,司马迁明确说了“道未就”,可见当秦始皇崩逝沙丘,蒙恬含冤而死之际,直道并没有竣工这样的推论还可以找到其它的证据据《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矫诏僭立后,‘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繇无已’这说明发端于秦始皇的直道工程,实与阿房宫工程一样,一直持续到二世时期” 吴宏岐:《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期,第251-252页。

或者说,至少持续到秦二世时期(另有秦直道直到秦朝灭亡也没有修完甚至最终并没修完的说法,在此不加论述)结合始皇三十七年夏直道已可粗通车马的情况来看,“秦直道工程乃是肇于始皇而成于二世,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至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一共修筑了约5年之久,其中前2年多为第一期工程,虽粗可使用,但仍然‘道未就’;后2年多为第二期工程 吴宏岐:《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期,第251-252页这就是说,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八月间胡亥等人曾经由直道向南返回咸阳时,直道并没有修好,很可能只是开辟好了路线、打好了地基,而更多的平整夯实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胡亥为了篡权必须及早回到咸阳,在当时的情况下,抄近路可以说是他唯一的选择而正在修建的直道由于它的“直”,弯路少,无疑是胡亥等人最好的选择所以,即使直道还没修好,即使路上可能多有颠簸,整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无上权力的诱惑还是引诱着胡亥沿着未完工的直道一路回到了咸阳而等到他假传旨意逼死了扶苏和蒙恬、顺利登基当上了秦二世以后,或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考虑,或是出于个人游玩的目的,继续了秦始皇未竟的事业,继续任用新的大臣将直道修完。

当然,以上的说法都是学者和笔者个人的主观推测,在没有找到确切可靠的实物证据来证明这些说法之前,秦直道的确切竣工时间和总共用时仍是一个谜,需要我们寻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解答但是,就前面的分析来看,笔者还是认为,这么庞大的工程不可能在两年的时间内完全完成,而从史记的相关记述来看,蒙恬被关押时确实也还在进行直道的修筑,另外除了二世即位后有继续命李斯修路的记载之外,在以后的历史中也没有找到相关修筑的记录,所以,笔者认为,秦直道应是历经了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世而修建而成的2、修建原因 关于秦直道修建的原因,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笔者在相关文献中找到了一些论述下面的表格是这些论述以及笔者个人的初步分析提出者原文笔者分析魏晓文; 陈曦它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要军事要道 魏晓文,陈曦:《保护与利用并重,秦直道沿线省市欲联合申遗——<探秘秦直道>暨秦直道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丝绸之路》2009年第11期,第19-20页说明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斗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方强大的匈奴族的侵扰,也为了巡幸北方的便利,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 212 年),令大将蒙恬修筑能够快速驰往北方的道路。

······由于这样的道路宽阔平坦,能适应大队人马快速驰援,又因其南北遥遥相对、直线相通,故称为“直道” 斗文:《车马萧萧秦直道》,《文化月刊》2009年第7期 ,第10-13页抵御匈奴是军事目的,巡幸北方则更多的是政治目的,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王文明秦始皇······旨令大将蒙恬由距咸阳不远的陕西淳化的云阳郡,通向包头西的九原郡,修建起一条长1800里(约今700千米)的“直道”······这条直道穿越整个鄂尔多斯地区,从而把京卫和边防连接起来一旦边事告急,军队就可以从京都咸阳直达塞外国境 王文明:《秦直道》,《建筑工人》2006年第1期,第59页京卫和边防”都是关于军事防御的,可见这里也认为直道的修建以军事原因为主陈静,文启秦直道,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匈奴势力南侵而兴修的一条国防大道 陈静,文启:《秦直道不经上郡的证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01期,第243-244页防御匈奴势力南侵”和“国防大道”的说法,表明直道修建的军事性丁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抵御匈奴主侵扰,为北驱匈奴,收复河套南地修凿的又一个巨大的防御工事——秦直道 丁晨:《千年沧桑秦直道》,《丝绸之路》2008年第7期,第60-62页。

抵御匈奴主侵扰,为北驱匈奴,”仍是军事目的吴宏岐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为了维护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和联系,十分重视全国的水陆交通建设······兴修了南起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北)北抵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的直道 吴宏岐:《秦直道及其历史意义》,《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第1期,第75-78页为了维护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和联系表格 1 秦直道修建的原因 综合上述观点,不难看出,学术界对于秦直道修建的原因还是有着基本一致的理解的下列各个原因请将标题都概括为一段话我已经在每个原因的最后一段做过总结了,还要怎么概括啊?并且阐述几个原因的主次关系第一, 军事原因我们知道,“进入到战国时期,匈奴各部逐渐走向统一,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军事力量也逐渐强大了起来” 李仲立:《论秦直道与秦长城的关系》,《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第26-31页在战国后期,北部草原上的匈奴部落联盟征服了草原上的其他一些部落、部落联盟和小国,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了匈奴国统一之后的匈奴国迅速崛起,成为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几乎可以说是唯一能与中原政权相抗衡的力量,在中原各国交战时时常趁着各国无暇北顾的时机南下侵扰,从中得利。

在秦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原政权秦王朝之后,匈奴仍不时的南下掠夺,已经成为秦始皇一个不小的外部威胁,于是,他在公元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并且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中曾对此有着霸气的描写:“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事实上,蒙恬不仅受命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修建成了完整的长城,还在秦始皇的指示下,修筑了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有了他的驻守和他主持修筑的坚固防御体系,匈奴在较长时间内不敢南侵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秦始皇修直道的一个重要目的即是便于调兵北上,巩固北睡边防,追求的是能够发挥最好的军事效应,即能以最快的速度从关中出兵到达当时的北方重镇九原郡 吕卓民:《秦直道歧义辨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年第1期,第89-105页正像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骑兵一样, 修筑秦直道的目的亦是为了向塞外用兵,威慑和打击匈奴一旦塞外有事,浩浩荡荡的大军便可以自长安城出发,直达边塞。

虽然不能做到“朝发夕至”,但是骑着快马用上三天的时间,应该是可以到的有了这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一旦匈奴南下,滋扰生事,边关的情报就可以通过这条便捷的大道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秦始皇的手中,而当双方交战时,所有的战况战果也能快马加鞭地送抵咸阳当然,军事物资的运输也就方便快捷得多了,士兵、粮草可以在第一时间源源不断地送向前方后勤供应得到保障,士兵作战的士气便也得到了物质上的保障秦直道的这一点作用,在战略上也可威慑匈奴贵族,让他们不敢再像以前一样轻易出兵从这个角度上说,也正是有了这条直道,蒙恬才有了得以常驻边关十多年的物质条件另外,“由于‘直道’修建在鄂尔多斯草原中,特别是还行进在子午岭主脉上,子午岭处于洛河流域河谷大道和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河谷大道之间,因为它居高临下,对其两侧的河谷大道有扼控作用,子午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直道’在防御匈奴族和北方少数族奴隶主入侵中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李仲立:《秦直道新论》,《西北史地》1997年第4期,第1-6页居高临下的形势,山脉和河流的阻隔,再加上沿途兵士的驻扎,诚然,秦直道已经具有了和雄伟的万里长城一样的军事防御作用总之,对秦军来说,秦直道进可主动出击,退可加强防御,军事作用十分鲜明。

第二, 政治原因 《史记·蒙恬列传》曾经记载过:“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在这里,司马迁明确的提出了直道修建是因为“始皇欲游天下”有些学者根据这段记载认为,秦始皇下令修建直道的目的就是满足他个人游览天下的目的,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秦始皇虽然有残暴不仁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认他有着雄才伟略,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尽管在统一六国之后,他开始滥用民力,骄奢淫逸,但他绝不是一个会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一条大道只为了自己游乐的糊涂的统治者认真思考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所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从建立中央官制、设立郡县到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从攻百越(在今浙、闽、粤、桂等地)、通西南、战漠北到修长城、开灵渠,不难发现,这些决策都是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希望秦朝能够绵延千载而做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来,秦始皇想要“游天下”的“游”,当指的是“巡游”的意思,也就是五帝时期传下来的“巡狩”,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视察地方”秦始皇巡游天下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检查统一措施的施行情况,对六国旧贵族的震慑。

吴长川:《秦直道两三问题谈》,《文物世界》2011年第2期,第12-15页秦始皇巡游天下,一是显示他拥有对天下万民以及广阔疆土的统治权,二来则是借以考察地方的为政情况以及乡土民风,以使上情下达、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