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的原理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1. 早期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的患者2. 机械通气的患者,气道引流困难患者,机械通气可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俯卧位通气禁忌症1.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 颅内压增高3. 急性出血性疾病4. 颈椎脊柱损伤5.骨科手术6. 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7. 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等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1. 皮肤黏膜压迫受损2. 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3. 注意患者气道的引流,防止气道阻塞4. 颜面部水肿5. 手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麻痹俯卧位通气操作步骤1、操作前:(1)气道准备:吸尽口腔、鼻腔、咽喉和气管内的分泌物胃肠道准备:泵入肠内营养者暂停肠内营养,抽吸胃管查看有无胃潴留体位翻转前0.5-1h暂停肠内营养避免翻动时反流、呕吐导致误吸、窒息等并发症)2)管道准备:查看并加固各级管路防止脱出,从上至下依次检查3)皮肤准备:骨隆突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敷料保护(例如:额头、鼻梁、下颌、肩胛、乳房、肋缘、髂嵴、膝盖、脚趾),头部可采用U型硅胶枕。
4)患者准备: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与肌松药物,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为-4至-5分意识清楚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前取得信任和配合5)监护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当提高吸氧浓度,待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实施俯卧位通气6)物品准备:准备好中单,软枕、凹形枕等各种器具准备好负压、吸痰管等7)人员准备:大于五名医护人员且高年资有操作经验者为宜所有操作者集中无实物模拟,培养默契8)应急准备:备好抢救药、简易呼吸器等2、操作中:⑴妥善分工:将患者置于翻身单上,第一人(指挥者)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号令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监护仪导线及同侧其它管路第三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同侧管路(颈内静脉置管、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第四、五位于双侧床尾,负责下方的管路及腿部的摆放及其他卸下床头,备好合适的软枕在指定位置再次观察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适合俯卧位通气⑵协同操作:操作时由指挥者(即头部站位者)发出号令,其它操作者同时将患者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侧卧,再置患者为俯卧位并抬正3、操作后:⑴操作结束后再次查看各级管路是否在位,检查是否通畅,夹闭的管路记得打开,心电图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
⑵正确摆放肢体位置避免牵拉伤、受压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观察俯卧位通气效果按需吸痰及口腔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5) (4)正确使用软枕及凹形枕等器具,定时更换位置,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每2h变动头部及上肢位置1次镇静患者,持续有效的镇静,做好镇静评价6) 实行俯卧位通气的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俯卧位治疗结束后,按俯卧位步骤反向变换体位,妥善固定导管,做好监护及气道管理,加强气道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