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8.38KB
约4页
文档ID:53131153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_第1页
1/4

1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一、总的方法::总的方法:一读、二找、三答①读:粗读题目,包括材料和出处②想:看清提问,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③答:“ 问什么答什么”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1)先看问题,后看材料(2)看材料的出处(3)看分答题,确定知识点数(4)答题注意分层,字迹工整注意:(1)“ 根据材料回答 ,, ”,直接在材料中找答案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找材料和课本的联系点,依据课本相关知识回答3)综合以上材料回答 ,, “,找出材料与材料的联系点,围绕的共同中心回答二、具体步奏(一)怎么读:一是注意阅读内容,二是注意阅读顺序1、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2、阅读的顺序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二)二找,是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 新” ,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 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 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三)答:解题的落脚点完成了 “ 读” 和“ 想” 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

在组织答案时 有几个问题要注意: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 问什么答什么” ,切忌脱2 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辞不达意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注意:(4)启示、 感想、 认识等问题, 要从材料和所问问题中找角度,不能抛弃材料和所问问题一般 1 分一个角度,注意标上序号,分层5)一题中含有多个问号的,每一个问号前面的字至少读3秒钟后再作答 答题注意分层,注意答题的顺序6)结合一知识点答另一知识点时,先把结合的知识点答出来(7)介绍人物贡献、证明观点等,答案是“ 事件加影响 ”三、历史答题模式: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1、原因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 +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经济原因 +政治原因 +思想原因 +军事原因如:一战爆发的原因(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的矛盾,及其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直接原因: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2、背景 =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经济根源) 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马可 · 波罗行记》在欧洲的流传,激起了西欧人对东方的神往社会根源 )【条件】地圆学说;罗盘针在海船上普遍使用客观条件 ) 当时的航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主观条件 ) 3、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国内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际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正面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思想 【负面影响】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5、事件、事态评价=概况 +性质特点 +影响(进步 /反动 +正义 /非义) +结论如评价洋务运动:性质:它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历史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消极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 两半社会 ” 的命运6、人物评价 =属性 +事迹 +影响(进步 +局限) +结论 ⋯⋯3 如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但也有残暴的一面;总体功大于过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①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焚书坑儒 ” ④、北筑长城,南修灵渠但是,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残酷的剥削和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特别是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迫使广大农民离开了土地,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四、实战演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 “ 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 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 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从 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 《联邦紧 急救济法》等 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 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据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 原先的怀疑态度转 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 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1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 怀疑 ” 到“ 模仿 ” 的原因。

2 分)32. (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 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 年前后, 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 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 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 2008 年 4 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2009 年 4 月 2 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 ⋯⋯ 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 彼此隔绝 ” 到“ 联系在一起 ”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 (2 分)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2 分)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意味4 着什么?( 4 分)22. (1)新航路开辟。

(2 分) (2)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2 分) (3) 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2 分) (4)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机遇又是挑 战) (4 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 由权争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 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力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材料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材料三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 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1)材料一内容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有哪些?(2 分) (2)材料二的规定体现了材料一的什么思想?该宣言的颁布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上述三个文件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 分) (1)自由,平等,反抗压迫,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2 分每点 l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 分) (2)自由 (或平等 );(1 分)扭转了战局 (或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 分) (3)防止出现生产过剩(或缓解经济危机,防止出现盲目竞争的局面);(1 分)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 (经济 )发展 (1 分)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