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交响诗》教材教法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散文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养哺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交响诗”是指只有一个乐章的交响曲,常取材于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是标题音乐的一种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富有诗意的,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五个方面写的文中五个小标题“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也都是从不同角度,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蜂巢这是一个多么恰如其分的比喻:把教室比作蜂巢,把排列的桌椅比作一格一格的蜂房,把学生比作一只只金色的小蜜蜂把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比成在知识的海洋里采集、探索、积累,然后回到各自的蜂房里储积着蜜——知识和能力鸟岛写课间校园里欢乐的场面如同一个鸟岛在这个欢乐的“岛”上,鸣奏着课间美的交响曲此时的校园里,有静有动,有歌有舞有海潮般的喧哗,有鸟儿般婉转的鸣叫这时的校园是世界上最阳光、最欢乐、最温暖、最幸福的地方这里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部分用“鸟岛”来比喻校园的课间生活,使读者能马上想象出此情此景,既形象又生动花瓣这部分生动地描写着教师节时,老师们收到了曾经教过的学生从他乡寄来的充满节日祝福的贺信。
这“花瓣”既可以理解为他们是辛勤的园丁——老师培育的一朵朵鲜花,他们寄来的“花瓣”是一颗颗赤诚的心,一声声深情地祝愿,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也可以理解为这些“花瓣”聚成一朵朵鲜花,开在老师心中,表达了老师在自己学生的祝福中得到了回报,心中感到无比幸福喷泉这部分写的是“校园交响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音符——已故的老校工他种的“绚丽多彩的花”,“顶着烈日”修建的水池、喷泉,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啊!老爷爷永远睡去了,而喷泉却依然醒着这喷泉象征着老校工为了给我们营造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不辞辛苦,忘我劳动的精神,这精神就像这依然醒着的喷泉一样,永存在我们心中树根这部分写“我们”长大了,成材了,“我们”是“桃花李花”,“我们”是“丰硕的果实”,而老师就是那深藏地下的“哺育我们的树根”,“是它默默地汲取大地的营养传递给我们这里写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校园交响诗”中重要的旋律,因为树根——我们的老师从事的是最值得赞美的“根的事业”,他们是最具默默奉献精神的人落花会变成大地的营养,果核也会变成大树的根让我们去做根的事业,长出亭亭华盖的大树这两句话写出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和“我们”决心长大成才,为社会奉献自己那亭亭华盖的大树和累累的硕果。
这两句话既是《树根》这一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二、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抒发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学校、老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让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二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以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对于阅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具备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对于这样的自主阅读课文的教学,老师只要适时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就可以完成教学的任务四、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在设计《校园交响诗》这课时,结合我校提出的“课前预习 课上展示” 的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课前,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充分展示自学成果本文从课题到小标题到课文中的许多语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虽说通篇比喻的比例非常之大,但是,由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校园生活,因此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朗读、感悟”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融入角色,去细细地品味并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
和文章中的作者、文章中的“我们”一起体会感悟美好的校园生活,回顾、享受童年的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份快乐与甜蜜领悟在校园生活中汲取的营养,得到的关爱,继而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启发,点拨,引领,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自我总结五、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努力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欣赏散文诗的方法,感受散文诗的基本表达方式,激励学生在课文留白处大胆想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