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芭蕾(二)第一节 早期芭蕾(约1500-1832)•一、来龙去脉•约1500年意大利一些城邦的宫廷聘用专业的芭蕾大师,负责编排和制作大规模的节庆活动•1489年,刚卓•奇•波塔推出芭蕾艺术的雏形——席间芭蕾,迅速风靡意大利,随后在法国登峰造极•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特点:热情奔放、气质豪爽、动作舒展、技术高强等•代表城市:米兰,对芭蕾发展史贡献最大法国:•卡特琳•梅迪奇,1554年从米兰邀请芭蕾大师到巴黎,芭蕾从意大利宫廷步入法兰西宫廷•1581年,世上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的喜剧芭蕾》•约1630年前后,各种舞演出走出宫廷的大门,走向民间,为芭蕾走向大众的历史进程铺平了道路重要人物:•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成为巴黎歌剧院的前身•1672年,路易十四因为年龄和技术原因不能登台演出,芭蕾大师们借机换下业余的贵族,确保了芭蕾向高精尖发展•1700年,确定公布了舞者手脚的五个位置、一批基本舞姿和动作,以及完整的审美原则•1779年,意大利芭蕾大师加斯佩罗•安焦利尼,斯卡拉剧院(1778年建)创建了一个芭蕾舞团和芭蕾舞学校揭开了意大利芭蕾史上的崭新一页。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制,1792年建立法兰西共和国,使芭蕾艺术脱离宫廷的豢养,告别小众,走向大众,走向剧场,走向市场,成为主要外因并迎来芭蕾史上第一个高潮“浪漫芭蕾”时期二、名词解释•早期芭蕾: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时期芭蕾从意大利宫廷传播到法国宫廷,从业余性质的自娱活动发展到专业性的表演艺术,其中以167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告别舞台,全部由专业演员取代为转折点芭蕾从此告别了自娱艺术的阶段,开始向着高精尖的技术高度和美学理想飞跃,最终成为远远高于生活原型,超脱世俗常态的表演艺术•早期芭蕾的舞者形象:意大利和法国贵族们在宫廷宴会上自得其乐的、业余性质的表演活动•早期芭蕾是芭蕾史的成熟期,为浪漫芭蕾奠定了重要基础,也称“前浪漫芭蕾”三、名家青史•巴尔扎塔•博若耶(1535-1587),法籍意大利编导家、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1581年,编导“世上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被誉为“法国芭蕾舞剧编导第一人”,为《吉赛尔》、《天鹅湖》等得诞生铺平了道路•路易十四(1638-1715),自幼学舞,13岁首次登台,演出了《卡桑德拉》;31岁告别舞台,演出了《花神》。
•1661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芭蕾舞教育机构——皇家舞蹈学院在此用法语固定了手脚的五个位置和大量的程式化芭蕾舞姿•法语至今依旧是国际芭蕾圈中通用的“世界语”•法国芭蕾表演家拉芳丹小姐,1681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次亮相,勇开了女性芭蕾表演艺术的先河她天生丽质、眉目传情、身段窈窕、玉洁冰清,为后世的古典芭蕾女演员树立了楷模•玛丽•卡玛戈(1710-1770),18C法国芭蕾三大改革家之一,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大胆的将女舞者的长裙剪短,确保轻装上阵,促使芭蕾的表演风范和肢体美学能够轻盈飘逸的进入“浪漫时期”维斯特里父子•父亲加埃唐•维斯特里,芭蕾史上有“舞蹈上帝”的美誉•儿子奥古斯特•维斯特里,有“欧洲舞蹈第一人”的美誉四、名作流芳•《皇后喜剧芭蕾》•《夜芭蕾》•《关不住的女儿》第二节 浪漫芭蕾(1832-1876)•一、来龙去脉•发端于18C末和19C初巴黎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特征:通过表现神秘莫测的超自然境界,传达人们在世俗空间中难以如愿的理想•代表作品:《仙女》、《吉赛尔》、《帕基塔》、《海盗》、《葛蓓莉亚》、《希尔维娅》等•法国流派对芭蕾史最大的贡献是率先推出了轻盈飘逸的脚尖舞技术。
•代表人物:玛丽•塔里奥尼•她父亲菲力波•塔里奥尼为她度身制作“浪漫芭蕾的处女作”——《仙女》,并开启了“白裙芭蕾”的新时代•《吉赛尔》是浪漫芭蕾的“顶峰之作”和“悲剧代表作”•1813年,斯卡拉大剧院属下“帝国舞蹈学校”,卡洛•布拉西斯,最大的贡献是为学院派芭蕾的美学原则和动作规范著书立说,并为浪漫芭蕾培养出大批技术超群的女明星二、名词解释•浪漫芭蕾: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时期是法国流派芭蕾的兴盛时期•特征:高贵典雅、严谨规范、轻盈飘逸、情怀浪漫,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脚尖舞的技术、形象,以及一整套相关的审美理想在芭蕾发展史上此时期的核心地位确立下来•“白裙芭蕾”:因其主体形象多为身着过膝白色长纱裙的仙女、幽灵、精灵等而得名这种白色纱裙的使用有助于体现浪漫芭蕾舞剧中轻盈飘逸的审美理想三、名家青史•菲力波•塔里奥尼,玛丽•塔里奥尼的父亲,生于米兰芭蕾世家作品《仙女》(1832)首开浪漫芭蕾轻盈飘逸的风气之先,芭蕾舞女演员才能同脚尖鞋结缘,其编舞风格被誉为“高贵典雅、轻盈飘逸、处女般纯洁、宗教般神秘”•让•科拉利,1841《吉赛尔》•朱尔•佩罗,1844《爱丝美拉达》•亚瑟•圣-莱昂,1870《葛蓓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