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6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高二地理试卷Ⅰ.考试性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和规范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特编写本《考试纲要》本纲要的编写依据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考试纲要》列出了10个科目的考试命题原则、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样题与参考答案,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和备考的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是省级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水平考试,考查内容为高中必修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考试在每学年上、下学期结束前3周进行,每次开考的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考试组织形式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末参加第一次考试,可自主选择考试科目Ⅱ.指导思想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有利于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现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考查,使学业水平考试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
Ⅲ.命题原则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素养的考查其命题要求是:1.命题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强调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相结合2.命题力求体现公平、公正性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命题不受具体版本教材的限制,尽力考虑城市和农村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偏题、怪题和无意义的死记硬背的试题3.命题重视题目设计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试题选取的素材应力求真实性、情景性,强调考试的有效性Ⅳ.考试内容与要求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部分其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地理1(说明:黑体字为课程标准)1.宇宙中的地球l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什么是天体系统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l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l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l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自然环境的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特点大气圈的组成与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l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了解岩石的分类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l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l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大气热力环流l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l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分析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判读简单天气系统图。
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l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l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l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明确自然地理各要素分析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l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l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l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l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认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地理21.人口与城市l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什么是人口迁移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特点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l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l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了解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会运用实例说明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l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l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分析几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l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分析几种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l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l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知道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l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l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l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l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地理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l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比较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l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认识各阶段的特点领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l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产生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认识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及迁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及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l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l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l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什么是遥感遥感的基本过程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l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什么是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Ⅴ.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答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3.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4.考试内容为必修模块,其比例为:必修1约占40%必修2约占30%必修3约占30%5.试卷结构①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②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Ⅵ.样题与参考答案2006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我国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77圈后,于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再次证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国家据此完成1~4题 1.飞船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哪个位置 ( )表示地球及地轴 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2. 飞船返回时,从一万米高空向地面降落期间,大气温度的变化状况是 ( ) A.上升 B.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3.从气候条件分析,选择10月中旬在内蒙古作为返回舱主着陆点,其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 B.晴天多 C.气温日较差小 D.年降水量大4.飞船发射升空时,太阳直射点在 ( )①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②在南半球并向南移③在东半球并向北移 ④在西半球并向南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小明同学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景照,照片上显示出的拍照时间为8时15分(北京时间) 。
据此完成5~7题5.小明拍摄照片时,东京正值 ( )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晚上6.富士山顶部的岩石,按成因类型划分属于 (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7.此时,控制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是 ( ) A.亚洲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洲高压 D.阿留申低压喜马拉雅地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