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诸葛亮,第三课时,先帝知臣谨慎,故( )临( )崩寄( )臣以( )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 )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 )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 )驽钝( ),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益( 、增加 ),进尽忠言,则( )攸之、祎、允之任也因此,将要,托付,把,早晚,取得成效,以致,不长草,充足,希望,竭尽,才能平庸,排除,铲除,到,用来,除去,兴办,就是,第七段的翻译: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第六七段逐句分析,第六段,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第七段,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4、补笔,愿陛下托臣以( )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 ),则( )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若( )无兴( )德之言,则(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 )彰( )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 )善道,察纳( )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 )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 )表涕零,不知所言把,任务,取得成效,就,来,如果,发扬,就,怠慢、疏忽,来,表明、显扬,过失,询问,明察、采纳,正言,尽,面对,第八、九段的翻译: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深切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第八段分析,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第九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4、5,亲贤远佞,,一,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二,8,归结责任,三,,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四,结束全篇,9,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⑹布衣:今义是用布做的衣服,古义是平民百姓 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ǐ)、遗(wèi)、愚、阙、雅等。
应当注意加以分辨《出师表》感悟,恍然,错觉那是一个远行的父亲对留在家乡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然而,篇首的“臣亮言”三字,又无情地表明了 这只是一个出征的臣子向君父所上的奏章而已 从指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危机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规劝,诸葛之心可谓人神共鉴其一生擒孟获定南方,出祁山伐中原,的确做到了他所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自己一生苦心扶持的蜀汉王国,在他死后仅二十来年,就败在了自己曾给予了无限希望的君主刘禅手上, 刘禅的平庸无能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人所共知的,连先主刘备临终向诸葛托孤,也不得不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的意思似乎是说,如他的儿子刘禅不能胜任的话,诸葛亮可自己做蜀国之君不少人读书至此,都称赞刘备的宽宏与气度实则大缪也!这一招正是刘备把诸葛亮推向死心塌地地为他的傻儿子卖命的一条毒计以刘备一生之虚伪狡诈,安能不知诸葛亮知识分子气质中的那种恪守臣道,投桃报李的愚忠思想?岂不知自己的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刘备这一欲擒故纵的手法便使得诸葛亮决不敢动废主自立的心这时,诸葛亮听毕,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泣拜于地说:“臣敢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言讫,叩头流血 从此,以诸葛亮之智、之聪、之能,竟不得不听从与刘禅之蠢,之愚、之笨,从此,一代贤相为了君臣父子那套鬼花样,竟把自己卖给刘家王朝,把自己的命运绑在一个平庸王朝的战车之上设若当初诸葛亮不为愚忠思想所有,则贤主而尽其能,甚或自立为蜀中之主,三分天下究竟归谁之手,亦未可知也返回,诸葛丞相追悼词,伴随着五丈原的萧萧秋风;伴随着无力统一汉室的绵绵长恨;伴随着对后主的悠悠牵挂,你不情愿地走完了人生的历程 54个春秋,对于担负社稷之任的你,即使再延长一两倍,也不会是那么的充足常年的南征北战,鞍马劳累;常年的焦虑,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常年的日夜操劳,耗尽了你的心血和智力志殃身歼军务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你的履历表上所填的充满感叹而又无不惋惜的一句话 那是豪杰辈出的年代而你,更是这些英雄豪杰中的佼佼者 你很明智,没有选择当时已“谋臣如云,武将似雨”的一代奸雄曹操,也没有去寻择“雄踞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是把目光投向那位名播九州兵微将寡相对仁厚的刘备,因为着这更符合“良臣择主而事”的标准,更何况他的治抱负与你的又是如此合拍,“相见便若平生”于是在长久的蛰伏中已熟谙韬略的你在被三顾之後终于出山了,其实你年方三九。
你的出山使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从此,漂泊四方行踪不定的刘备,终于可以微微地松一口气了他的实力也逐渐列于那些实权在握的列强之中 你总是以胜利者的形象出现绝代的智慧是你的资本博望用兵,初出茅庐的你使十万曹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舌战群儒,面对东吴群臣,你风流潇洒,应付自如;三气周瑜,面对劲敌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七擒孟获,为平定边患你深入险地,刚柔兼济 伴随着刺骨寒风,就在这危难关头,就在这天下大乱,三分未定的形势下,您与世长辞您的去世,令刘阿斗确实是扶不起来了,您的去世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幸的梦 智者的化身,忠臣的楷模——诸葛亮,愿你永远安息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
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