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08MB
约80页
文档ID:576284317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_第1页
1/80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水雕刻出的幽深峡谷风塑造成的壮观“城堡”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雕刻者雕刻者—塑造者塑造者(一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 1.概念概念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化的作用2.分类:分类:按能量来源按能量来源((1)内力作用)内力作用((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 地质地质作用作用能量来源能量来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对地表的影响影响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来自地球内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地球内部的热能热能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地震等形成高山形成高山或低地,或低地,使地表高使地表高低不平低不平来自地球外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部,主要是太阳能太阳能风化,侵蚀,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固结成岩削高填低,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使地表趋于平坦平坦同时进行,同时进行,朝相反方朝相反方向改变地向改变地表,以内表,以内力作用为力作用为主主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内内力力作作用用外外力力作作用用 【考点【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表现现形形式式地地壳壳运运动动水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升降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形成火山地震地震岩层的断裂、错动,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的天然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变迁和地势起伏 【考点【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分分类类作用作用速度速度迅速迅速剧烈剧烈火山喷发、地震火山喷发、地震瞬间改变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缓慢缓慢微弱微弱其他形式其他形式经漫长地质年代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侵动(火山喷发和侵入活动)、变质作入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用、地震形成大陆与洋盆、形成大陆与洋盆、山脉和盆地,山脉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变得高低不平 1.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或喷出地表一、内力作用一、内力作用 长白山天池(吉林)长白山天池(吉林)————岩浆活动的岩浆活动的“杰作杰作” 2.2.变质作用:变质作用: 岩石圈的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岩组成物质(岩石)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大理石大理石 ——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在高温高压下变软,最终重新结晶形成的最终重新结晶形成的      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在台湾海峡海,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反映的是哪个故事?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反映的是哪个故事?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3 3、地壳运动、地壳运动 由来自地球内部的强大力量(由来自地球内部的强大力量(内力内力))引起引起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的构造运动的构造运动如:板块运动、地震如:板块运动、地震想一想想一想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部放射性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元素衰变((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哪一种作用对地哪一种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最表形态的改变最为显著呢?为显著呢?它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它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基本基本形式形式运动运动方向方向对岩层对岩层作用作用对地表形对地表形态影响态影响水平水平运动运动岩层发生岩层发生水水平位移和弯平位移和弯曲曲变形变形形成形成绵长断绵长断裂带和巨大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的褶皱山脉垂直垂直运动运动岩层发生大岩层发生大规模的规模的隆起隆起和凹陷和凹陷引起引起地势的地势的起伏变化和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海陆变迁两者两者关系关系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结果相互渗结果相互渗透透- -叠加;叠加;但全球以水但全球以水平运动为主,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垂直运动为辅。

辅3.3.地壳运动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垂直运动 1、下列属于地质作用形成的是(、下列属于地质作用形成的是(   ))CDC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 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分 类(按成因)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高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常见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1.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浆分类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布区,名山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 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两种岩石外貌有什么不同?花岗岩:结构致密、结晶度高、硬度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玄武岩:结构疏松,有流纹气孔,结晶度不好不宜做为建筑材料 2.沉积岩裸露岩石沉积岩流水风力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风吹 、 雨打 、 日晒 侵蚀 观察下面两幅沉积岩图片,总结一下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你认为化石可能存在在哪类岩石中? 根据组成物质命名 2.沉积岩裸露岩石 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风、流水、冰川、海浪特征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常见的沉积岩: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作用:1、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2、推测古地理环境。

典型石灰岩形成于温暖的海洋环境 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石灰岩岩浆石灰岩岩浆大理岩(高温)变质作用 3.变质岩已成岩石变质岩(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举例石灰岩页岩大理岩板岩花岗岩片麻岩砂 岩石英岩 分类分类特征特征常见岩石常见岩石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质地较硬较大,质地较硬喷出岩:结晶颗粒细小,喷出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有的有流纹或气孔花岗岩花岗岩玄武岩玄武岩流纹岩流纹岩沉积岩沉积岩层理构造层理构造((岩石层之间的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分割面称为层理面 ))含有化石含有化石砂岩、砾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变质岩片理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矿物、片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的构造 ))大理岩、板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石英岩、片麻岩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外力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1个冷却凝固各类岩石都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各类岩石都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各类岩石都可以经重熔再生变成岩浆各类岩石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2个外力、变质作用3个重熔再生 思考:图中A、B、C、D四处各是什么岩石?(备选项: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ABCD岩浆岩浆沉积岩喷出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变质岩 【【【【例例例例1 1】】】】[[[[2009·2009·江苏卷]图江苏卷]图江苏卷]图江苏卷]图2-3-92-3-9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 Ⅰ、、、、ⅡⅡ、、、、Ⅲ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 1))))- -((((2 2)题 ((((1 1))))2008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A.②②②② B. B.③③③③ C. C.④④④④ D. D.⑤⑤⑤⑤(2)(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A.Ⅰ—①①①① B.Ⅱ— B.Ⅱ—③③③③C.Ⅲ—C.Ⅲ—⑤⑤⑤⑤ D. D.⑥⑥⑥⑥—Ⅰ—Ⅰ((((1 1))))D (2)A D (2)A 考点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证据分析认为,侏罗纪以前,地球上只有证据分析认为,侏罗纪以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称泛大陆一个大陆,称泛大陆(或联合古陆或联合古陆),被一,被一个泛大洋包围。

侏罗纪以来便开始解体,个泛大洋包围侏罗纪以来便开始解体,并漂移分开,逐渐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并漂移分开,逐渐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1)(1)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要点: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要点:①①全球全球岩石圈岩石圈分为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②②板块处于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界板块边界地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2)(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张裂)生长边界(张裂) 消亡边界(挤压)消亡边界(挤压)1、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构造地貌板块示意图关键要明确分界线,理解沿线重要山脉\岛屿的形成原因. 生长(张裂作用)消亡(挤压作用) 板块活动与宏观地形挤压陆陆相挤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高大山脉巨大高原---印度/亚欧板块阿尔卑斯山脉 ---非洲/亚欧板块陆洋相挤陆块 ---太平洋、南极洲/美洲板块洋块→海沟:太平洋西部深海沟造山带:美洲西部山系岛屿:太平洋西部岛弧---太平洋/亚欧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海岭: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脊、印度洋中脊---太平洋/亚欧板块青藏高原---印度/亚欧板块 板块运板块运动动边界类边界类型型宏观地形宏观地形图示图示实例实例碰碰撞撞挤挤压压消亡边消亡边界界张张裂裂分分离离生长边生长边界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和高原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内部(或与大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洋板块内部扩张大西洋中脊总结总结  读我国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图,回答 读我国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图,回答17~1817~18题。

题 17. 17. 图中图中②②属于哪个板块属于哪个板块 ( (    ) )    A A.亚欧板块.亚欧板块       B B.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C C.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D D.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18. 18. 本区农业被称为本区农业被称为 ( (    ) )    A A.灌溉农业.灌溉农业       B B.河谷农业.河谷农业        C C.坝子农业.坝子农业       D D.绿洲农业.绿洲农业 A AB B 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7.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8.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25.冰岛地处两大.冰岛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处,从板块的交界处,从水平运动方向考虑,水平运动方向考虑,边界东侧的板块主边界东侧的板块主要移向要移向 A.东北.东北      B.东南.东南      C.西南.西南     D.西北.西北 B 图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完成1~~2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图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完成1~~2题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来源于•A.地热能.地热能 •B.风能.风能 •C.水能.水能 •D.太阳能.太阳能 概念概念: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 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褶皱褶皱断层断层(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2024/8/19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解释微观尺度的构造地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解释微观尺度的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几何体或残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留下的形迹理解)(理解) •地质构造的类型:地质作用下的地层形态复杂地质构造的类型:地质作用下的地层形态复杂多变,我们主要学习两种基本类型:多变,我们主要学习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褶一类是褶皱构造皱构造, ,另一类是断层构造。

记忆)另一类是断层构造记忆)•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和受地质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和受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如局地构造地貌中的构造控制的地貌如局地构造地貌中的褶皱地褶皱地貌、断层地貌、火山地貌等记忆)貌、断层地貌、火山地貌等记忆)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背斜背斜                  褶皱褶皱                               向斜向斜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地堑地堑                  断层断层                               地垒地垒2024/8/19 思考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挤压、拉张拉张)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褶皱图示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地形2024/8/19 向斜山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地形背斜谷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背斜和向斜背斜和向斜 在外力作在外力作用下,用下, 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岩性疏松,易侵蚀易侵蚀;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岩性坚硬,不不易侵蚀。

易侵蚀 判断背斜、判断背斜、向斜的主向斜的主要依据:要依据:  岩层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新老关系背斜背斜:中间中间老两老两翼新翼新向斜向斜:中间新中间新两翼老两翼老 • 判断背斜、向斜的两种方法: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向斜:中间新两翼老2、岩层的剖面形状:、岩层的剖面形状:             岩层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的为背斜,             岩层向下凹陷的为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为向斜2024/8/19 类型类型岩层形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新老关系初始地貌初始地貌逆地貌逆地貌(次生次生)褶皱---岩层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引起岩层的波状弯曲变形 背斜 向斜上拱 下弯中老翼新 中新翼老上拱隆起成山 下弯凹陷成谷顶部张裂易侵蚀成谷 槽部挤压岩性坚硬成山老新新老1、褶皱构造与地表形态 ((2 2)该地区的地形为)该地区的地形为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地质的构造为中所示地质的构造为__________,理由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 •读 “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读 “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 读我国南方某一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读我国南方某一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背斜 B、向斜、向斜 C、地堑、地堑 D、地垒、地垒2 2..若在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若在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A、火山爆发、火山爆发 B、断层下陷、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冰土融化、地下冰土融化3 3..图中岩石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图中岩石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A、砂岩、砂岩 B、砾岩、砾岩 C、石灰岩、石灰岩 D、花岗岩、花岗岩BCD 2 2、断层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岩层受力断裂,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

典型类型岩层位置断块运动方向典型地貌代表地区地垒 地堑两断层之间相对上升处两断层之间相对下降处相对上升 相对下降 断块山 裂谷或断裂带 华山、庐山 东非大裂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沉积岩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断层:沉积岩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显著的位移的位移地垒地垒地堑地堑——两侧陷落,中间突起两侧陷落,中间突起, ,常形成常形成山地山地如如华山、庐山、衡山华山、庐山、衡山——中间部分相对下沉,中间部分相对下沉,常形成常形成盆地或谷地盆地或谷地如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断层断层2024/8/19 华山、渭河平原与庐山形成示意图华山、渭河平原与庐山形成示意图断裂上升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峨断裂上升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万佛顶),断裂下沉常形成凹陷、凹地(如东眉山万佛顶),断裂下沉常形成凹陷、凹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1~2题1.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2.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2013高考题高考题北京卷北京卷)读图读图5,回答第,回答第8、、9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①苏苏    ②②湘湘    ③③滇滇    ④④新新    ⑤⑤桂桂    ⑥⑥内蒙古内蒙古A..①②①② B..③④③④ C..③⑤③⑤ D..⑤⑥⑤⑥C (2013高考题高考题北京卷北京卷)读图读图5,回答第,回答第9.图中.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C【解题思路】甲处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侵蚀最【解题思路】甲处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因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岩层都被侵蚀掉了,故强烈的地方,因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岩层都被侵蚀掉了,故A选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外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但变成谷地说明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外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但变成谷地说明受到了外力侵蚀,故受到了外力侵蚀,故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背斜山山顶,容易受到选项错误,丙处位于背斜山山顶,容易受到外力侵蚀破坏,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现象,故外力侵蚀破坏,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现象,故C选项正确。

丁选项正确丁为典型的向斜山,故为典型的向斜山,故D选项错误选项错误 在东非大裂谷带的底部有许多狭长深邃的湖泊,成因是板块张裂导致岩石 而成从成因上属于断层湖断裂下陷 乙村乙村甲村甲村为什么乙村可以打出地下水而甲村却打不到呢?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实践意义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原因或依据背斜背斜向斜向斜断层断层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采石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汇集水流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侵蚀为洼地,水流易汇集道路、桥梁、水库等工程需回避的地方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 甲乙•背斜背斜 储储油油构造构造•向斜 储水构造ABC气油水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背背斜斜良好的储油构造良好的储油构造——岩层封闭好:石油、天然气岩层封闭好:石油、天然气 埋藏区埋藏区隧道的良好选址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采石场选址采石场选址——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地地质质构构造造的的实实践践意意义义断断层层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岩层不稳定,岩层不稳定, 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

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岩隙水易沿着 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 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向向斜斜储水构造储水构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找矿,如煤炭、铁矿找矿,如煤炭、铁矿 例题例题: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中)图中A A、、B B、、C C、、D D、、E E五处,属背斜的是五处,属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 2)从地形上看,)从地形上看,C C处是处是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________一致4 4)图中)图中CDCD两处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两处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______,良好的储油,良好的储油构造是构造是______。

ABCDED山岭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ADD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4分)(1)甲地位于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2分);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2分);导致甲的海拔高于乙地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4分)(2)丙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下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质,由于水的溶蚀作用,地质不稳定(每点2分,两点即可) •读图读图5-1,完成,完成1-3题题•1、、①②③①②③三岩层按老到新的关系排列应是(三岩层按老到新的关系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①②③B、、①③②①③②•C、、②③①②③①D、、③②①③②①•2、如果在、如果在③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③岩岩•层可能是(层可能是(    ))•A、玄武岩、玄武岩B、大理岩、大理岩                        C、石灰岩、石灰岩D、石英岩、石英岩                        •3、若、若Q点发生地震,且甲、乙两地的房屋牢固程度点发生地震,且甲、乙两地的房屋牢固程度              •相同,则两地的烈度(相同,则两地的烈度(    ))•A、甲大于乙、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乙大于甲•C、甲等于乙、甲等于乙•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CCA注意注意:石英是变质岩石英是变质岩石英砂岩是沉积岩石英砂岩是沉积岩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3.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B 4.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A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表形态2024/8/19 2024/8/19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地震裂缝地震↓地表形态2024/8/19 地震是指岩地震是指岩地震是指岩地震是指岩石圈在石圈在石圈在石圈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下突然发生破裂,下突然发生破裂,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地球地球地球内能内能内能内能以以以以地震地震地震地震波波波波的形式强烈的形式强烈的形式强烈的形式强烈释释释释放放放放出来,从而引出来,从而引出来,从而引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起一定范围内地起一定范围内地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面震动的现象面震动的现象面震动的现象2024/8/19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地貌:、火山地貌:((1)火山锥:富士山)火山锥:富士山((2)火山口:长白山天池)火山口:长白山天池2、地震形成的地貌、地震形成的地貌断层、裂谷断层、裂谷3、火山地震带:地中海、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024/8/19 理清三个概念:理清三个概念: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地壳地壳运动运动和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内涵很广,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所内涵很广,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所有的作用。

按照能量的来源它分为内力作用和外有的作用按照能量的来源它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中对地表起塑造作用,在内力作用中对地表起塑造作用,是被包含在地质作用的一个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被包含在地质作用的一个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它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壳运动的变位,它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足迹””地质构造主要有两种类型,褶皱和断层地质构造主要有两种类型,褶皱和断层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不不断断变变化化的的地地表表形形态态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火山、地震活动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与地表形态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褶皱:背斜、向斜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断层:地垒、地堑碰撞碰撞分离、张裂分离、张裂内内力力作作用用地质构造与地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表形态板块运动与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地表形态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