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什么》实录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科学知识方面:从宏观上认识地球的地形、地貌及地球上的物质知道地球是多姿多彩的;知道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生机勃勃、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习惯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习惯分层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主动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师:注意听,1 月 1 日什么节日?生:元旦师:3 月 12?生:植树节师:5 月 1 日?生:国庆节师:6 月 1 日?生:六一儿童节师:4 月 22 日?生:?师:地球日生: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你有哪些了解?生:地球上的水占 70%,陆地 30%生:地球的内部构造师:关于地球,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地球分几部分?生:地球的来历?生:地球为什么会移动?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有什么》二、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并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究(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师:我们就生活在地球上,可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你的周围都有些什么呢?生:高楼、树木、花园、操场……(板书)师:看来,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善表达的好孩子,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如你乘上了“神州七号” ,你会看到地球表面有什么?学生想象交流学生:海洋、森林……(二)地球表面有什么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所搜集资料板书:海洋、山川、盆地、铁路、矿产、森林……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搜集了这么多的资料,跟大家一起分享师:丘陵、乡村、河流、湖泊、城市……(补充)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并整理交流的材料学校的周围 高楼、树木、花园、操场地球的表面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乡村、河流、海洋、湖泊、城市、森林等等(三)观察地图,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让学生到台上交流自己的发现师: “蓝色表示的是什么?大块黄色表示的是什么?小块黄色表示的是什么?绿色表示什么?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绿色表示森林,黄色表示土地师:蓝色表示的是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丘陵或高原,棕褐色表示高山。
师: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那个半球?生:亚洲、北半球师:四大洲,七大洋(板书)活动四:观察地球仪,会发现什么?师:再来观察地球仪,你又有什么新收获?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组内交流师:把你的新发现展示出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上台指着地球仪说出(南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四大洋、七大洲、五带中的热带和我们所处的北温带……)师: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生:根据图上的标识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又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是的地球养育了我们,可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学生畅想,组内交流汇报畅想结果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为了今天,为了明天,为了自己,为了子孙,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地球吧,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吧!(四)整体感知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情况出示课件:转动的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从这个地球模型上发现了什么?四、归纳总结:多媒体出示:地球上的各个地方的动、植物的图片;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约有 150 多万种,植物约有 30 多万种 讨论:看到这些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并小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和动、植物都是地球村的一个村民,我们应该和动、植物和谐相处。
讨论:我们搜集的关于“地球上有什么”的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个小组选择一至两类内容办手抄报 (把课前制作的资料卡直接贴在相应的位置 )[直接贴资料卡可以节省时间] 五、拓展延伸展示与评价将各小组办好的手抄报按一定的顺序张贴在教室一定的位置长期展出,可以充分发挥所搜集资料的作用,还可以给尚未交流的资料提供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