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州古今东方建筑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79.81KB
约10页
文档ID:293966945
苏州古今东方建筑_第1页
1/10

苏州古今东方建筑古代:苏州园林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 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 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 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 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一、苏州园林拙政园 等民国建筑的出现已经历了百年风雨,它使世代居住在传统民居里的苏 州人开始了向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他们选择、创造出一种前 所未有的市民生活方式信孚里,《金阊区志》记载,"十梓五卅交口,主弄南出十梓,三条横 弄西通五卅路,自沦陷时即砌堵不通"辛亥革命后这里是江苏水警第 三区屋部,被信孚银行收购后才得名“信孚里"1933年翻建,海式 石库门清水青砖墙,两层里弄房屋,清水砖墙,石库门面,显得庄重简 洁同德里、同益里位于五卅路北同德里巷长150米,同益里巷长120 米,两巷平行,东端与五卅路相交,是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西式的房 屋结构,清水砖墙,高高拱起的券门,宏伟的艾欧尼柱子志仁里由3 排多幢民国建筑组成,从南至北先是一排带有石库门的平房,中间局部 为二层楼房,巷子的两头建有用于平安保障的过街楼巷门,在志仁里的 南北边界有一块刻有"阙界"二字的界碑,说明当年建造志仁里的主人 姓阙。

这里顺便说一下,苏州的近代建筑大局部在正前方左右两角镶嵌 有石质的界碑,具有房屋产权凭证的作用敦仁里位于包衙前与三茅观 巷之间,南北两处弄堂口的仿罗马式的门楼,在众多粉墙黛瓦的建筑群 中,格外瞩目泰仁里位于中街路高师巷,海派里弄式建筑群,大门为 石库门,外部为西式,内部为中式,有雕花,门楼上方有彩绘苏州近代各类公共建筑 西方教会建筑在苏州大量出现的同时,苏州也孕育出一大批本土建筑1920年交通部选购闾邱坊巷基地一块,建造苏州 局新局,由裕信 厂承造1921年兴建的苏州大公园,前半部为法国规那么式布局,以喷 泉绿地为特色,园内还有图书馆、电影院、商店等,并对外开放1929 年郑鼎记营造厂建造的江苏高等法院,采用城堡式样,极其庄严肃穆, 图纸设计出自中央大学建筑科郑定邦之手1930年承建的苏州国货公 司,当时整幢建筑平面呈〃日"字形,中间空地为两处大天井,建筑外 观线条平直简洁,是苏州较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型建筑之一苏州城南是苏州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较大的企业主要有苏纶纱厂、 鸿生火柴厂、瑞丰丝厂,这些建筑的风格基本上都是西式风格现存的 鸿生火柴厂,一幢两层的近代风格建筑还能依稀看见当时青砖墙柱的模 样。

始创于1924年的瑞丰缭丝厂,系日商在华首家缥丝厂,无论是门上的花纹还是墙壁上的雕刻均清晰可见,保持了独具一格的巴洛克装 饰风格现代: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 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 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开展创新的一个典范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 艺术性博物馆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 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通大桥苏通大桥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 桥梁工程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最长斜拉索等4项 斜拉桥世界纪录,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 300.4米,列世界第一;最长斜拉索的长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桩 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X 48.1米,列世界第一其雄伟的身姿成为横 跨在长江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二、苏州科技文化中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苏州科技文化中心,它也是继苏州博物馆新馆 后苏州又一座由世界顶尖设计师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 建筑是一座外观犹如鸟巢的现代化建筑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建造的苏 州科技文化中心,集合了大剧院电影院演艺餐厅商业中心科技展馆等功 能,堪称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 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 国忠王府的一局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 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 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 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 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清楚主要景点有:远香 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 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 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 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二、苏州园林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 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 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 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 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 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 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 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那么缺媚, 水无山那么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 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 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 景的典范三、苏州园林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 名僧天如禅师维那么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 "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凌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 那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 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 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四、苏州园林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 净清幽;东部那么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 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

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 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五、苏州园林网师园网师园,地处封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全园占地约八亩余, 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清楚又富于变 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 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原称〃渔隐〃,清代宋宗元购之,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 巷名"王思"谐音,更名"网师园"六、苏州园林怡园怡园,地处旧城区中心人民路中段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 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 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 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 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 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 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渭不尽之意池北 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七、苏州园林耦园 耦园,地处娄、相二门间的小新桥巷,全园布局,颇为得法。

黄石假山 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 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 耦园古时两人耕种称为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 田隐居之意东园面积约四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主体建 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这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少见其东南角有 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西园面积更小,以书斋及织 老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树木 又建书楼一座;其南亦有一院,为不规那么形状,西南角设假山,设置花 木,间置湖石,显得幽曲有趣宗教建筑一、虎丘塔虎丘塔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虎丘塔是云岩寺的塔, 称云岩寺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 二年(961年)据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 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高七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是一座砖身 木檐仿楼阁形宝塔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屡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 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据有关专家调查,虎丘塔在 明崇祯十一年( 1638年)改建第七层时,发现明显倾斜。

当时曾将此位置略向相反方向校正,以改变重心,纠正倾斜,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近300多年来塔身倾斜还在继续开展中,可能是由于地基出现不均匀 沉降的原因所引起的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据初步测量,塔 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今天,这座 耸立于虎丘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被誉为"吴中第 一名胜"二、报恩寺塔苏州报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北部偏西报恩寺内人民路652号), 又称北寺塔塔高9层(76米),占地1.3亩该塔号称"吴中第一 古刹〃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 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 - 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 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 - 741年)改为开元 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 - 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报 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 18.8米,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4.3米,塔顶与刹约占1/5塔高76 米,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 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三、双塔 双塔位于苏州城东南角的定慧寺巷内,是苏州最具特色的两座砖塔,系 唐代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创立,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建筑 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

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石湖行春桥位于茶磨屿东,石湖北诸,又名长桥、九环洞桥,因为桥下 洞函中不仅流过一条小河,而是几处溪流分别流经其不同的桥孔,故人 称九环洞桥桥上有重级石栏,游人可随处坐憩桥面俱石砌成,平展 光滑,桥身九洞相连,湖水越洞而出,水清映物农历八月十八夜,秋 月如练,石湖行春桥九个桥洞,各挽一汛月影,形成串月之绝景近代建筑:苏州近代住宅建筑以古朴典雅、简洁流畅、富于变化,其共性与个性并 存的建筑风格特征,成为历史文化、开埠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 多面体春在楼、章太炎故居、天香小筑、荫庐、朴园等,以马头墙、 观音兜、天井、客堂的落地窗、檐部挂落、两厢的格子窗,与安徽民居 有许多类似之处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江南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 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 色彩一、春在楼 春在楼坐落在东山镇松园弄内,外面被一道长长的黑色风火墙护住,中 间镶嵌着各色漏窗,两侧夹以徽派的马头墙,一眼望去,气宇非凡,是 一组庄园式的建筑群,典出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