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路客运站设计调

TH****3P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29MB
约69页
文档ID:338155268

公路客运站设计调研客运站调研目录(一)1.客运站设计概述客运站设计概述1.1客运站的含义与特点1.2客运站的规模1.3客运站的选址2.客运站场地设计客运站场地设计2.1总平面功能组成与布局2.2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2.3站前广场3.客运站站房建筑设计客运站站房建筑设计3.1平面功能组成与布局3.2体型与剖面设计3.3结构设计4.客运站主要用房设计要点客运站主要用房设计要点4.1售票处4.2候车厅4.3行包托运4.4站台与发车位5.站台停车场区设计站台停车场区设计5.1车辆停放区5.2车行通道5.3停车场出入口6.特别注意特别注意 特别重要特别重要6.1流线分析与流线组织6.2客运站无障碍设计6.3客运站防火规范7.优秀范例优秀范例7.1客运站设计概述客运站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作为基础设施,是道路运输经营者为旅客提供运输等站位服务的场所,是使旅客与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起点与终点分类:水路轮船客运站;公路客运站;铁路火车客运站;空运民航客运站特点:(这里主要指公路客运站)功能快捷方便,造型洁简明快客运站的规模衡量规模的指标: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年度长途日平均发送量+年度短途日平均折算量)规模等级:(人次)一级:7000-10000二级:3000-6999三级:500-2999四级:500以下客运站的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联系密切,车辆流向合理出入方便;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与换乘;远近期结合,近期建设有足够场地,并有发展余地;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客客运运站站场场地地设设计计总平面功能组成与布局组成: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布局要点:常用模式:站前后场,即站房前设置一定面积较大的站前广场,站后为面积较大的停车场 总平面功能关系图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合理布置绿化 3、处理好站区排水 4、使用方便,分区明确流线简捷,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交叉 5、充分利用地形,功能分区与布局合理站前广场作用:作为过渡空间起到集散人流和车流的作用组成:旅客活动区、公共停车位、服务区和疏散通道、绿化小品等设计要点:分区必须明确,并应注意节约用地其中旅客活动区应接近站房的主入口;停车区应设于站前广场的一侧,包括出租车停车区或停靠站以及公交系统停车区,以免干扰其它活动区;与停车区对应一侧可布置商业服务区站前广场还应布置一定的绿化,满足城市绿化的要求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和客流路线,避免交叉流线组织:一般分为两种分流方式,一种是前后分流,把人流、车流分别组织在站前广场前后两部分,前部行驶、停靠车辆、上下旅客;后部为旅客活动区域,旅客可安全进出站房,前后互不干扰,其缺点是车辆不能紧靠出入站口,以免增加旅客步行距离另外一种方式是左右分流,是将车流、人流沿站前广场横向分布,人流右边进站,左边出站;车流按流向、流量分别组织在不同的场地,从而使人车分流,互不干扰,这种方式是比较常用的分流方式。

客客运运站站站站房房建建筑筑设设计计3.1平面功能组成与布局平面功能组成与布局空间组成:总体来说客运站建筑空间主要分为旅客使用空间与站务空间其间功能关系紧密且相互交错并联,而往往以不同特征的流线构成来加以组织和联系旅客使用空间基本构成主要包括票务、候车、行包服务、站台及相关附属功能等部分,同时也是构成整个建筑空间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要求:首先,空间安排要尽量清晰、紧凑,充分利用可用空间满足日益复合性的空间功能要求;其次,分区宜明确、合理,流线简捷、便利,避免站内主要功能流线的混杂交叉;再次,由于客运站建筑空间构成的复杂性,开放性及部分功能分区限定的模糊性,要超越平面性思维,复合、立体的利用可挖掘有效的建筑空间流线示意图.3.2体型与剖面设计体型与剖面设计建筑形体组织:1.独立体量;2.单元组合型;3.复合体型;立面设计:客运站的建筑立面设计往往受建筑结构形态、功能空间和技术等条件所制约,其形式创造也通常体现在对这些具体限制条件的回应和积极表现上客运站属于致力于艺术化的建筑实体结构,营造美观建筑形象设计的范畴,建筑造型构图美观并适宜地表现建筑内容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立面造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立面适当的比例和尺度2.通过统一和对比手法烘托立面和体量的重点,突出整体的形象剖面设计:一般来说,客运站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在向着复合、立体化方向发展,其建筑形式也越发多样灵活。

反映在剖面层次上,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大跨度单层覆盖形式;第二种是适应室内空间综合组织,通过交通体系紧凑联系的多层构成及分成多个单体进行设计;第三种是内部空间组织更为灵活自由的错层的组织形式3.3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结构选型:结构形式和材料运用对于建筑空间、体量和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结构的发展,客运站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总体来看,客运站常用的结构形式不外三种类型:墙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而其中尤以框架结构体系运用较多1.墙体承重结构:2.框架结构3.空间结构客运站主要用房设计要点客运站主要用房设计要点4.1售票室:售票处是长途汽车客运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客运站各个功能空间之间联系的枢纽,它的功能作用在客运站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联系和组织人群在客运站中售票处的流线以及处理好售票处与客运站其它各功能空间之间的流线关系是设计好售票处的关键不同等级的售票处的组成部分也不尽相同,按照客运站的等级划分,主要由售票厅、售票室、票据库以及办公室四部分组成一、售票厅1.售票厅面积2.售票厅形式3.售票厅的空间尺度4.售票厅的结构形式二、售票室:售票室是整个售票处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售票厅之间一般通过墙体或是玻璃窗分隔开。

售票室内部空间布置较为简单,通常靠近售票厅一侧设有工作人员的工作台或桌椅,其进深长度不应小于1.2米,工作台之间宜设有矮隔断,保证工作人员平时工作互不影响三、票据库:大于四级车站应附设不小于9票据库,票据库和办公室应尽量与售票厅、售票室紧密相连,便于出入,构成客运站统一的售票体系,便于管理使用此外,售票处的票据库与办公室应参照相关设计规范保证工作人员到达其内部有单独的出入口票据库应有与客运站等级相适应的安全保护级别,并注意防火、防盗及抗震要求4.2候车厅候车厅定义:候车厅是旅客站内活动的中心,一般处于过厅与有效发车位之间,是一个连接旅客等候与乘车之间的区域同时,也具有缓解人流压力和疏散人群的功能空间一、候车厅的功能与空间关系 由于站级不同,候车空间组织方式也就有着很多差异一、二、三级车站多有大面积候车空间,多通道检票,适应多班次客车同时检票进站台的操作程序四级、五级车站旅客少,汽车班次少,其候车形式及空间构成多简单集中二、候车的形式1.一、二、三级站的一般候车形式:这种候车形式,可以多条通道同时检票,适应多班次客车同时检票进站台的操作程序这种形式可以形成较大面积的候车厅,不仅适应了更大的客流量,还使候车空间变得宽敞明亮,同时也便于管理,使候车厅秩序井然。

2.一、二、三级站的二次候车形式:二次候车形式的优点,是在节省人力的同时,又创造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候车环境,但是由于其面积上的浪费较大,人流在一次候车时也显得比较拥挤,所以现在很少采用三、候车厅的面积与尺寸确定:面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 200-2004)的规定:候车厅面积=1.0/人设计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重点旅客候车室视实际需要设置,但总面积不应超过候车厅面积的1/3柱网:柱网的确定,要先看候车厅下层是否还有其它建筑层如果候车厅下层是地下车库,它的柱网确定就要依据下层柱网的尺寸来设置如果没有下层空间,那么其柱网的确定则要考虑到候车座椅与过道的尺寸,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的尺寸过道宽:在考虑到经济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允许单排人单向通行的过道所需要的最小宽度是900;允许两排人流或一排人流一排轮椅通行的最小尺寸,宽度为1500,也是无障碍通道的最小宽度;在高等级的大型客运站中,当需要两排轮椅通行,或者是三股人流通行时,走道宽度最小为1800检票口:根据一股人流的宽度为550,两股人流的宽度为1100-1400,一个人单手提行李的宽度为650,所以检票口的宽度为750左右比较适合。

当检票口与站台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净宽不应小于1.40m,安全出口外的室外通道净宽不应小于3m;太平门外如设踏步,应在门线1.40m以外处起步;如设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2,并应有防滑措施4.3行包托运行包托运一、行包托运的流线 行包房包括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与行包装卸廊,为一完整作业流线,不应与其它流线交叉或受干扰常见的货流处理方式有垂直提升和坡道提升旅客在购票后,进入行包托运厅(预售票的旅客也可直接进人)办理托运手续,承托的行包通过垂直货运设施进入行包装卸廊,再分检至当班车的待装货位这就是简单的货运流线,也是常被采用的流线二、行包业务用房面积行包托运处面积=托运厅面积+受理作业室面积+行包库房面积,其中:托运厅面积=25.0/托运单元托运单元数 行包提取处面积按托运处面积的30%50%计算行包装卸廊的面积为行包装卸廊之最小宽度3.60m有效发车位中距 有效发车位数4.4站台与发车位站台与发车位一、站台站台是汽车客运站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候车大厅和发车位的关键部分,大量的旅客正是通过这里顺利的上车,开始新的旅行同时它也是保证旅客在发车区有安全感的重要设施之一,是组织旅客上车的地点。

因此站台应伸向每一个有效发车位,它的设置应有利于旅客的上下车、行包的装卸和车辆的运转,这三点是站台设置所必须的功能要求站台的净宽不应小于2.5m,这个宽度与客车的后悬和在站台通行的人流宽度有关当站台外缘作为客车后轮轮挡使用时,对站台外缘耐压、耐冲击强度应相应予以提高,同时必须考虑因此造成的客车后悬部分进入站台而影响其使用宽度1.站台平面定义:站台平面与候车大厅以及停车场内的调度车道有关,候车厅、站台、调度车道三者应整体布置此三者受场地限制较大,因此要综合考虑场地内的有关因素,确定三者的合理布局,从而选定合理的站台形式站台的平面形式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形式有一字式、锯齿式、弧形或扇面式以及分列式等形式:(1).一字式站台(2).锯齿式站台(3).弧形或扇面式站台(4).分列式站台3站台雨棚站台雨棚旅客经购票、行包托运、候车、检票后到站台等待上车,这部分活动是户外的,因此要有一定的遮蔽措施来保证旅客免受烈日的照射和雨淋当站台上部是行包装卸廊时,行包及装卸行包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的遮蔽措施旅客到达目的地后,从客车门经由站台到出站口的活动过程,同样要求有雨棚的存在位于车位装卸作业区的站台雨棚,为满足功能要求,净高不应小于5.0m。

考虑到不应影响雨棚下部的行车和行包装卸,站台雨棚下不应设悬挂式灯具二、发车位二、发车位有效发车位位于站台和停车场之间,是旅客经检票准备上车的始发位置有效发车位是相对于那些不规范的站前广场上不能满足功能要求的发车位,即无效发车位而言的因此,有效发车位的概念可解释为具有特定要求能满足功能的发车位,本书提到的发车位均指有效发车位把发车位划分为有效和无效是因为在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中,以往以候车大厅的大小作为规模的概念,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候车厅的大小并不能全面反映发送旅客量的多少,只有有效发车位的数量才能全面反映站级的规模客运站发车位的数量可参见表1-3在进行汽车客运站设计的过程中,许多的功能房间的面积计算都与有效发车位有关,例如确定停车场的面积时依据的就是发车位的数量有效发车位的设置必须满足以下三条要求:(1)有效发车位与候车厅检票口间必须设置站台,用以组织旅客进站上车2)对于有行包装卸廊的客运站,有效发车位可与行包装卸廊一同设置3)为保证站台和有效发车位安全和卫生,有效发车位上方局部必须设置雨棚,雨棚伸入有效发车位的长度视情况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