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密度调查2一、密度资料的应用•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I K=0—10辆/km; II K=10一20辆/km; III K=20一30辆/km; IV K=30一40辆/km; V K>40辆/km3•分析瓶颈交通4• 高速公路管制当高速公路的流量接近通行能力时,须限制驶入匝道的车辆驶入率而密度是流量/通行能力比率的最佳评价指标• 探测别处公路的交通事故 在高速公路上安装大量检测器,提供交通量和占用率等交通信息监控系统会经常比较相临检测点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占用率当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时,则该处下行间的占用率下降.而上行向的占用率上升5二、密度调查方法主要有出入量法和照相法 61.出入量法•在指定的观测路段,观测区段内的车辆数在指定的观测路段,观测区段内的车辆数和驶入与驶出车辆数和驶入与驶出车辆数7出入量法的原理:出入量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取得中途无出入交通的区段内现有车辆数或行驶时间的方法其中又分为试验车法及车牌照法等 在某一时刻上游地点A处的交通量是通过时刻AB区间内新增加的车辆数;反之,这时在下游地点B处的交通量等于从AB区间内减少的车辆数. AB区间内车辆数的变化值应等于入量与出量之差。
因此,只要知道最初AB区间的原始车辆数,就能求得每单位时间内实有车辆数81)试验车法ABQAQBLABab实验车l在路段在路段AB上,上,t0时刻存在的车辆数为时刻存在的车辆数为E(t0),若从,若从t0到到t1的的这一段时间内进入该路段的车辆数为这一段时间内进入该路段的车辆数为QA;驶出该路段的车;驶出该路段的车辆数为辆数为QB ,,则则t时刻时,时刻时,AB段上的车辆数为:段上的车辆数为: E(t)= E(t0)+[QA(t) -QB(t)] 9原始车辆数E(t0)E(t0)的测定: 设试验车跟随车流通过A处的时刻为t,经过B处的时刻为t,则从tl到t2这段时间内通过B处的车辆数qB,即为t时刻AB区间内的原始车辆数然而这一关系只有试验车既不超车又不被超的情况下才成立否则,按下式计算:t时刻AB区间内的原始车辆数可按下式计算:10减少误差的途径:本方法的缺点是随着观测时刻的推移,车辆数的误差也累加为减少误差的积累,除增加试验车的观测次数,还要把试验车每次经过终时刻作为基准时刻,该时刻的现有车辆数都作为每次的原始车辆数。
11数据整理分析:根据上述观测资料,按以下步骤计算密度 (1)将调查日期、时间、地点、天气及测查区间长度填入密度计算汇总表,详见表4-12 (2)表中 ①② 栏应分别记入A处及B处的各测定时间范围内的交通量试验车通过AB处的时刻,通常不是测定区间范围的起终点,故此时记录AB两处单位时间内的交通量时,要将表格中相应的格子一分为二,分别记下单位时间内试验车通过的和通过后的交通量.在试验车一栏中.除记试验车通过时刻外,还要记录试验车的超车数(a)及被超车数(b),并计算(a一b)12 (3)计算A、B两处交通量之差,并记入第③栏,即表示AB区间内现有车辆量的变化 (4)第④栏填写试验车自A点到B点这段时间范围内AB区间的原始车辆数.计算方法如下: 14h06min50s时的原始车辆数,等于在B处通过车辆数再增(a-b).即:(7+58+21)+8=9414h08min20s时的原始车辆数,等于在A处通过车辆数再加(a一b),即:(9+67+19)+8=10313(5)第⑤栏为任一时刻AB区间的车辆数由上一行求得的车辆数再加上经过单位时间后的车辆变化量,即得相应时刻AB区间的车辆数。
6)按理下一次试验车通过时刻的原始车辆数为105辆,但根据上列数据推算结果为104辆,这是由观测误差引起的,可将此误差适当地分配在两次试验车经过观测区间的时间内现有车辆数上见第⑥栏的调整值14(7)现有车辆数加上调整值后即得第⑦栏修正值 (8)瞬时密度⑧按下式计算: 瞬时密度=修正值(辆)/测定区间长(km) (9)每一总计时间的平均密度填人第⑨栏内,总计时间通常取5min或10min 15162)车辆牌照法测定方法: 从基准时刻开始在测定区间的两端,用同步的秒表或动态录象机,测定每一辆车的到达时司,并相应地记下每辆车的牌照,如记整个牌照号码有困难,可以只记最后三位数此时,若用动态录象机,须摄下每辆车的牌照 原始车辆数的测定: 基本原理同测试车法,原始车辆数也可按式(4-10)及式(4-11)计算车流中每一辆车都可作为“测试车 17减少误差的注意事项:两端的秒表或动态录象机必须同步观测时不能遗漏车辆,如同时观测车辆到达时间及牌照有困难时,允许少记个别车辆的牌照,但每一辆车的到达时间绝对不能少 本方法也须选用较长的测定区间,以提高量测的精度18二、摄影法•略19本节作业•复习:中文教材第四章第四节Chapter 10 Accidents: Studies,Statistics, and Programs•10.1 概述•10.2 公路安全的方法•10.3 事故数据的收集与记录(略)•10.4 事故统计•10.5 事故地点分析(略)10.1 概述•交通安全是交通工程的首要目标。
•表10.1(P282/252)•图10.1(P282/252)•图10.2(P283/253)Chapter 10 Accidents: Studies,Statistics, and Programs•10.1 概述•10.2 公路安全的方法•10.3 事故数据的收集与记录(略)•10.4 事故统计•10.5 事故地点分析(略)10.2 改善公路安全的方法•从交通系统的三要素上入手:人,车,路•只能有效控制其中之一: 路10.2.1车辆里程数控制 •减少车辆里程数•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难以控制一些减少车辆里程数的措施•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用电信代替交通;•用政策、税收等限制车辆的保有量和使用量;•重新进行土地利用以减小各种出行目的的行程距离;•通过执照和车辆登记的限制控制驾驶员人员和车辆数10.2.2 事故风险控制/事故预防•事故预防是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风险控制包括预防,更多是指降低事故严重性的措施•事故预防涉及一些政策手段,如驾驶员和行人的培训,扣留或吊销驾照,改善道路设计和设施等•风险控制,通常包括路侧和中间带的保护措施等例如:适当的防护栏和冲击衰减设施可以减少事故中对车辆产生的冲击的能量。
10.2.3 行为引导•引导选择高乘载率的交通工具•高乘载车道•培训•强制性的交通法规10.2.4 伤害控制•主要是在车辆设计方面(P285/255)–Seat belts and shoulder harnesses, and laws requiring their use–Child-restraint seats and systems, and laws requiring their use–Anti-burst door locks–Padded instrument panels–Energy-absorbing steering posts and crumple zones–Side door beams–Air bags–Head rests and restraints–Shatterproof glass–Forgiving interior fittings10.2.5 伤后处理•见书P285/25510.2.6 政策法规•略Chapter 10 Accidents: Studies,Statistics, and Programs•10.1 概述•10.2 公路安全的方法•10.3 事故数据的收集与记录(略)•10.4 事故统计•10.5 事故地点分析(略)10.4.1事故统计值的类型•从统计的内容上,可分为三类:–事故的发生数量:与数量或车辆里程数对应的事故数和事故类型–事故的涉及人车数:事故中涉及的车辆和人员的数量和类型–事故的严重性:死亡人数或死亡率10.4.2 事故率一.基于数量的:•1.十万人口死亡率、事故率或涉及人车数•2.万登记车辆死亡率、事故率或涉及人车数•3.十万驾驶员死亡率、事故率或涉及人车数•4.千英里公路死亡率、事故率或涉及人车数二.基于车辆里程数的:•1.亿车辆英里的死亡率,事故率或涉及人车数•2.千万车辆小时的死亡率,事故率或涉及人车数•3.交叉口百万流入车辆的死亡率,事故率或涉及人车数三.严重性指数SI•每次事故的平均死亡率•计算交通事故统计值的实例:P293/263•10.4.3 统计值的表示与应用(略)•10.4.4 鉴定事故多发位置(略)•10.4.5 前后检验(略)专业词•PDO:property damage only•fatality•fatality rate•vehicle-miles traveled, VMT作业•习题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