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_和而不同_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966.15KB
约2页
文档ID:43301888
_和而不同_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_第1页
1/2

文稿/2011.02[国 际]◎ 杨 萌“和而不同” 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 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次年4月, 在中印签订的 《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出现在正式的国际文件中此后, 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际关系领域, 逐渐成为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它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是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重要转变, 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时至今天, 无论是 “和平发展” 的大战略、“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的新方针还是 “和谐世界” 的新理念, 都深深刻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烙印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经久不衰的哲学智慧 —— “和而不同” 一、“和而不同” 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 思想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其最早作为儒家提倡的一种美德, 出现于 《论语 · 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的义旨是和合而不苟同, 也就是既要 “和” , 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 有“和平”“和睦” 之义, 我国传统文化对此有多种角度的理解。

孔子提倡将 “礼之用, 和为贵” 做为治国的政治准则; 道家经典著作 《易经》 中提出 “保合太和” 、“万国咸宁” 的说法, 即提倡国家间的和睦共处; 特别是墨子, 他进一步提出要以 “兼相爱, 交相利” 的精神来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以求得和谐的局面, 体现了朴素的平等互利的思想另一方面,“不苟同” , 就是不抹杀自身的独立性, 尊重维护多样性, 在取长补短的多元交融中实现统一的和谐总体说来就是:“和” 而不千篇一律,“不同” 而相辅相成二、“和而不同” 与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关系“和而不同” 的精神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伊始, 就已经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密切影响, 2002年, 江泽民同志将 “和而不同” 作为一种外交理念正式提出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体现着对于“和” 的追求回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不难发现, 新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于和平共处的诉求是该原则提出和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看, 一方面, 中国周边环境尚不安定, 战争的阴云时刻存在; 另一方面, 中国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期,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迫切需求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来巩固国家政权、 发展国民经济。

从国际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风起云涌, 西方殖民体系逐渐34文稿/2011.02瓦解刚刚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新型国际关系, 并在该体系下巩固主权、发展经济, 实现民族的富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的主权独立、 平等互利与这些国家对于新型国家关系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蕴含着 “和而不同” 的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是指: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是国家主权独立、 平等的保证; 平等互利是一种交往形态与交往方式; 而和平共处则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这五项原则体现的 “独立”“平等”“和平共处” 与 “和而不同” 具有精神实质上的传承性特别是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 即保证各国有按照本国人民的意志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等权利, 其他人或其他国家、 国家集团不得以任何手段插手干预别国内部事务的原则, 保证了个体的独立性, 是对多样性的尊重与维护, 即对于 “不同” 的捍卫; 但 “不同” 仍“和” , 最终的目标是 “和平共处” , 在保持国家平等独立的同时, 寻求各国的和睦相处、 友好往来是必不可少的。

3.“和而不同” 指导着五项原则的实践, 促进了 “不同而和” 局面的出现中国不仅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 还是其忠实的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在与亚非国家的关系领域取得了重大胜利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 中国代表积极推动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 , 该宣言总结的十项原则, 实质上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和平共处” 在这次会议上的提出加深了亚非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在处理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1964 年中法建交到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同加拿大、 日本、 美国关系的正常化, 中国用实践证明,遵循这五项原则, 即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不同、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也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友好合作的关系特别在改革开放后, 中国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取得新突破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中国提出新安全观, 强调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宣布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永远不称霸;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多边外交, 扩大自身在全球和区域建设中的影响力; 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 同世界人民一道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 “和而不同” 精神, 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在新的环境中弘扬“和而不同” 精神、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表率2. 尊重文明多样性, 坚持多元共存与和平竞争的价值观应继续与世界其他的文明、 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接触, 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 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和深入的文化交流, 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3. 积极推进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政治上应相互尊重, 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文化上应相互借鉴, 共同繁荣;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 共同维护; 树立互信、 互利、 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4. 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别, 积极发展大国合作和多边合作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 周边关系和多边关系, 全面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责任编辑: 李振通[国 际]3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