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58MB
约35页
文档ID:56191871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_第1页
1/35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广东省中医院 邹旭,Contents,心律失常的分类及西医治疗现况,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优势,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辩证治疗体会,典型病例分享,4,1,2,3,提 纲,广东省中医院,,一、心律失常的分类及西医治疗现况,分类:,,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几乎可见于所有人,而心脏病患者尤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性心律不齐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 逸搏心律: 房性、交界性、室性逸搏,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期前收缩 扑动 颤动,按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一、心律失常的西医治疗现况,,治疗心律失常要考虑的问题? 是哪一种心律失常? 发作的诱发因素? 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一、心律失常的西医治疗现况,,治疗目的: 缓解心律失常引起的症状 及时纠正心律失常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原则: 基础病及诱因的处理 循证医学的证据 相应指南的建议 具体患者的实际情况,一、心律失常的西医治疗现况,,治疗方法,快速性心律失常 药物:Ⅰ类:钠通道阻滞剂Ⅱ类:β受体阻滞Ⅲ类:钾复极电流阻滞剂如胺碘酮、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多非利特Ⅳ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非药物:剌激迷走神经手法、超速抑制、电复律/除颤、射频消融、ICD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 药物:阿托品、多巴胺等 非药物:起搏器,,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IB类:如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 IC类:如氟卡因、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一、心律失常的西医治疗现况,,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困境——两难境地,地位,问题,药物是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主要方法,AAD只改善电生理特性,不改变心律失常的基质,只是一种对症治疗 AAD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它副作用,,,,,使用,电生理作用,新的心律失常 原有心律失常恶化 副作用,不使用,,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病情恶化等,,一、心律失常的西医治疗现况,存在问题:1)有一定的适用范围2)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非药物疗法:消融、除颤、起搏应用发展迅速,但也有局限性,存在问题:1)有一定的适用范围2)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二、中医治疗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个体化治疗,,,,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注重改善症状,而不仅仅纠正心电异常,,,三、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辩证治疗体会,,心律失常相当于中医心悸范畴。

但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患者均伴有心悸症状,而出现心悸不适的患者心电图并非一定异常心律失常,心悸,,中医药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善心悸症状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优势病种:适宜中医为主治疗的:窦速、早搏、阵发性房颤等;不适宜中医为主治疗的:病窦、永久性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室速、室颤等,但中药可作为辅助治疗三、心悸的病因病机认识,体质虚弱 饮食劳倦 情志所伤 感受外邪 药物中毒,心阳虚衰——血脉瘀滞,心神失养 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水火失济,心肾不交 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阴寒凝滞心脉 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心失条达 , 心脉运行不畅 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宗气不行,血脉凝留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 热毒犯肺——肺失宣肃,血运失常 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阴(血)不足 心阳(气)不足 气机不畅 痰浊内阻 血脉瘀滞,,心脉不畅 心神失养,,心悸,三、心悸的病因病机认识,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诸脏的功能失常相关病性:本虚:心阴(血)亏虚心阳(气)亏虚标实: 痰湿痰火痰瘀,三、辩证体会,,,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本虚以心阴心血亏虚为主证据: 1.临床可见患者往往表现出舌嫩红,少苔或苔薄白干,脉细数,并兼有心烦,失眠易怒,腰膝酸软 无力、口干等阴虚火旺症候。

2.给予滋阴养血治疗后症状往往可以的到有 效的改善三、辩证体会,,,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证据: 1.患者常表现为面白、舌体偏胖,舌周齿痕明显,舌质淡暗嫩,苔白腻或白干,脉缓并兼见胸闷气短、形寒肢冷、夜尿频数等症 2.临床治疗上予益气温阳治疗后可取得 满意疗效三、辩证体会,,,南方患者标实以痰浊为主证据: 1.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患者往往素体脾虚,内有痰湿 2.患者症状常往往时发时止,且变化多端,大部分患者的舌面润滑,或见腻苔,发作时 脉象多见滑、结、代、细等 3.痰湿久阻,可化火,夹瘀 4、健脾醒脾法可整体改善患者诸症三、辩证治疗体会,,治疗原则,虚: 阴虚、血虚 益气养阴,,,阳虚 温通心阳兼以滋阴养血,,实:,,痰湿 健脾化痰祛湿,,痰火 健脾化痰清热,痰瘀 健脾化痰祛瘀,,,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健脾化痰 根本大法,,三、辩证体会,,,五脏相关理论在心悸辩证治疗中运用,三、辩证治疗体会,,注重疏肝理气法的应用,1、情志异常是心律失常发作的常见病因或诱因:患者往往表现为对病情及健康过于紧张,或情志不舒,或急躁易怒,日久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致使心脉瘀阻。

2、临证见:脘腹、胸胁胀满,郁闷少欢,喜叹息,大便欠畅,食欲不佳,舌暗脉弦等 3、治法:在治疗的基础上加理气解郁之品,如柴胡、枳壳、郁金、香附等,肝郁化火者常用栀子、牡丹皮等,同时加强心理疏导三、辩证治疗体会,,注重安神定悸法的应用,1、不寐常常作为心悸的诱因或伴随症状,因此在遣方用药时要注重安神定悸药物的应用 2、常用方药:在治疗基础上联用开心散或酸枣仁、制远志、石菖蒲、合欢皮、龙骨、牡蛎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具有改 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镇静安神和抗心律 失常作用,可缓解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状三、辩证治疗体会,,勿忘滋补肝肾,1、由于病程日久或素体肝肾亏虚,不少患者存在舌嫩红少苔,脉细数、尺脉弱的表现,并兼有心烦失眠易怒、腰膝酸软无力、口干等肝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症状,对于此类肝肾亏虚表现明显者,在养心气益心阴的基础上应注重滋补肝肾 2、常用方药:在治疗的基础上可用女贞子、墨旱莲、山萸肉、桑葚子等,此类药具有滋而不腻的特点阴虚火旺明显者可予黄柏、知母平相火而保真阴三、辩证治疗体会,,橙子—治疗心律失常的良药,1、橙子,酸、凉,归肺胃经,具有降逆和胃,理气宽胸等功效 2、源流:《纲目拾遗》谓“橙饼:消顽痰,降气,和中,开胃,宽胸,健脾……”橙子气味芳香,味道酸甜爽口,又能赏心醒脾和胃,本病存在痰湿一面,以食用橙子来健脾消痰体现“食为药用”,“五果为助”的思想。

3、现代研究认为橙子富含丰富的电解质、及多种 微量元素,而电解质紊乱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常是 心律失常的诱因 4、临床观察发现一日三餐时服用一个橙子后能改 善患者的疲劳状态,对减轻心悸胸闷不适等症状极有帮助三、临床治疗,,临床应用,基本方剂:炙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仲景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评价炙甘草汤以“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三、临床治疗,,临床应用,基本方剂:炙甘草汤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豁痰,复脉定悸 常用药物:炙甘草、太子参、麦冬、生地、苍术 药物用量:炙甘草常用20-30g,生地、麦冬、苍术常规用30g,此法为秉承原方用大量阴柔药物的制方精神三、临床治疗,,常用药物,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健脾燥湿功效卓著 药物剂量:常规应用30g 意义:方以大量滋阴养血药入脾,极易助湿生痰妨碍脾胃运化,故予苍术运脾燥湿,以期心脾同治,治心不碍脾三、临床治疗,,随症配伍,1、心率偏慢,阳气亏虚者加熟附子5-10g(先煎),干姜10g,蜜麻黄5g,细辛3g; 2、痰湿较重者加法半夏15g,竹茹10g,枳壳10g,石菖蒲10g,制远志10g; 3、痰热明显者 可予栀子10g、牡丹皮10g、黄连3-5g;,三、临床治疗,,随症配伍,4、痰瘀明显者可予三七10g、鸡血藤20g、桃仁15g、当归5g、川芎10g等; 5、肝肾阴虚者可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山茱萸20g等; 6、阴虚火旺者 可予黄柏10g、知母10g;,三、临床治疗,,随症配伍,7、气血亏虚者可加黄芪15-30g、党参15g、五指毛桃30g、当归5g、白芍15g、桑葚子20g; 8、精神倦怠、睡眠欠佳者可予开心散(太子参15g、茯苓15g、石菖蒲10g、制远志10个),合欢皮20g、鸡血藤30g。

四、典型病例分享,,案例1:李某,女,25岁2013年3月22日初诊心悸不适两余月初诊: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时发时止,近期查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共7613个),部分呈二联律及三联律刻下症见:心悸,阵发性,时发时止,自觉胃脘胀闷,时有嗳气,纳可,眠差,舌红嫩,苔少,脉细涩,尺脉弱典型病案(一),四、典型病例分享,,辩证:气阴两虚,痰火内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安神 处方:炙甘草15g 生地黄30g 苍术 30g 麦冬 30g 法半夏15g 太子参15g 石菖蒲10g 牡丹皮15g 栀子 15g 合欢皮25g 鸡血藤30g 白芍 15g有瓜石斛15g 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3年4月复诊,诉服药后心悸明显好转,夜眠转佳,无明显不适感,要求续服中药调理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上方加山茱萸20g,以滋补肝肾后随访病情稳定典型病案(一),四、典型病例分享,,按语:患者年轻白领女性,平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情志失畅,久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木旺乘土,致脾气亏虚,运化失常,痰湿内生,且致心气、阴虚血亏虚,而发心悸。

同时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所有情志病变,首先影响到心,导致心悸、不寐等症治疗上,方选炙甘草汤为底,炙甘草、太子参、生地、麦冬益心气,养心阴;法半夏、苍术、石菖蒲,化痰祛湿;丹皮、栀子清解肝经郁热;合欢皮、鸡血藤养血安神;白芍、石斛生津益胃在养心、清肝、健脾、益胃、化痰治疗之后,加山茱萸补肝肾以善其后典型病案(一),四、典型病例分享,,案例2:陈某,女,56岁2008年4月8日初诊心中惊悸,反复发作,胸闷如窒,呼吸欠畅初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病史心悸,反复发作,久难复止,胸闷如窒,呼吸欠畅近期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早搏,偶形成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示:EF:64%,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刻下症见: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气促,自觉头重如裹,纳欠佳,眠差,二便调舌淡暗,苔白干,脉细涩诊见患者情绪稍紧张焦虑典型病案(二),四、典型病例分享,,辩证:心气阴虚,痰瘀内阻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处方:丹皮15g 栀子 15g 太子参30g 瓜蒌皮15g 薤白20g 炒麦芽30g 神曲 20g 法半夏15g白芍30g 枳壳 5g 柴胡 5g 桔梗10g田七10g 女贞子20g 墨旱莲20g 山萸肉20g五指毛桃3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

典型病案(二),四、典型病例分享,,4月15日二诊:患者诉心悸胸闷症状有所好转,余无明显不适,求续服中药诊见舌淡暗,苔白浊,脉涩结合舌脉,苔白浊,说明中焦痰湿较重,治疗上予守上方加茯苓健脾燥湿 04月22日三诊:患者仍觉心悸,发作频率较前下降,舌淡暗,苔白腻,脉细守原方加苍术15g、白术15g燥湿,山楂10g消积化瘀,均可健脾又防补药滋腻 04月29日四诊:患者诸症减轻,心悸胸闷未再发作,后因哮喘发作,气促气短就诊,已不属本病范畴典型病案(二),四、典型病例分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