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木叶》中十九首节选诗文简析 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 ?屈原《九歌 ?湘夫人》【析】 《湘夫人》 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 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 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2.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析】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 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始:开始;微:渐渐、有一些这篇赋通过假设曹植与王粲月夜吟游的 故事,描写了月夜清丽的景色以及沐浴在月光当中的人们的种种情思,在叙事中透出怨遥伤远之意, 从而使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 3.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节士 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析】这首诗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 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4.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王褒《渡河北》 【析】王褒原为南朝梁臣,梁为西魏所灭,王褒被俘北去,途中作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故国的怀念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 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5.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析】 “后皇”即后土, 皇天 , 指地和天徕服”适宜南方水土徕,同“来”服,习惯橘 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 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橘颂》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橘树赞美 坚贞不移的品格 6. 桂树丛中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 【析】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 有着 “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其内容为 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 王孙 ) 归来 7.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析】春天来了,庭院中一棵奇异珍贵美丽的花树,在雨水阳光的滋润下生长得花繁叶茂,充 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子的诗它和《涉江采芙蓉》在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 8.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书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萧纲《折杨柳》 【析】 《折杨柳》,古《横吹曲》 名,南朝梁, 陈和唐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上春”,即早春 “画角” ,军中吹器并”,犹,总是的意思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 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古诗中常以柳喻送别情事 9.(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 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陶渊明《拟古(其七)》 【析】一时好:暂时的美好不久:不长久云间之月皎洁明亮, 绿叶丛中繁花似锦, 固然无比 美好 , 但月盈必亏 , 花开必落 , 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但不久之后又当如何呢?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感 叹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佳人酣歌,终将衰老;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 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 10.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 服,安见御冬衣 )——南朝梁 ?柳恽.(同“运”音) 《捣衣诗》【析】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 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2 远人的嗟叹之情 11.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 【析】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本诗写的是一 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1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析】这首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气象苍凉恢廓;后四句抒 发感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同时对沦落他乡不胜伤感13.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 【析】落木,就是凋零的树木极浦,就是最远的水滨如同凋零的树木一般离开了洞庭湖, 去往涔阳到那最远的水滨赋中记叙了梁朝由腐败、内乱到招致外敌入侵、最终灭亡的经过,大量 运用典故,对故国的覆灭表示哀悼,同时也对自己被迫留仕北朝的境遇发出感叹。
14.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君去欲何 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吴均《答柳恽》 【析】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晨作者看到了一轮明月悬挂在空, 照着荒秃的层层高岭上, 深秋微寒之风 将层层高岭之树上的叶子吹落柳恽,字文畅,河东解( 今山西省西南部) 人,工诗,善尺牍,粱天 监初除长史,和沈约共定新律,曾两次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吴均曾应邀而往,然颇不得意,曾 一度离去,旋又返回吴兴,柳恽却对他依然如故,这首诗是答柳恽的赠诗而作柳恽将赴远地,吴 均这首诗就是答他的此诗而作 15.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曹植《野田黄雀行》 【析】前两句比喻环境凶险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杀了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曹植却无力相救 《野田黄雀行》所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悲愤情绪此诗通过黄雀投罗的比喻,抒写 朋友遭难而无力援救的愤慨,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寄寓诗人的理想和反抗情 绪全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
16.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 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 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 【析】周邦彦曾流宦多地,故多自伤身世之叹上片细写静景,“凭栏久”三句,以贬居江州 的白居易自比,则其内心之矛盾苦痛,亦可概见下片笔锋一转再转,曲折传出作者流宦他乡的苦 况,他自比暂寄修椽的社燕,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但终于只能以醉眠求得内心短暂的宁静17.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析】这是一首乐府诗这首诗语言华丽、精炼,描写细致、生动,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娴静的姑娘,此诗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 意味深长18. 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析】有分:有情谊,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朝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此诗是作者为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
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 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 苦无依,生活贫困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 喜“ ,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 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 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19.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丹心寸意,愁君未知——吴均《青溪小姑歌》 【析】日暮黄昏,孤寂一人,大概是有亲人,心上人,不得聚,不得见,或许根本就是不能聚, 不能见了,眼前又有这衰飒秋风,更觉凄凉,不要说找个知心连亲的人,就连乘凉时节的树叶也都 飘然而去,我就姑且把树枝当作依靠吧!这里隐隐透出诗人的一种不屈精神,宁缺毋滥,决不会因 为孤寂随便找个人引为知己,宁可和大自然的植物树木为伴,树没了叶,那就和树枝在一起吴均 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