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引用古诗词加强表达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在语言方面显现出了文情并茂的新态势, 语义的表达对修辞方法的借重成为语言创新的重要表现 其中对古诗文的引用因其能够在增强文采的同时, 大大丰富文章的表现力,体现出深厚的语文修养而成为师生关注的热点, 《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 、 《花让我陶醉》等考场作文就是此方面的典范有意识地加强古诗文在写作中的应用训练, 既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又可以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举多得一、替代性运用与表现性运用:古诗文在作文中的表现功能从表现功能的角度看, 古诗词在写作中主要有替代性运用和表现性运用两种类型 一)替代性运用就是借用古诗词直接表达语义,或叙述、或描写、 或明理、 或抒情, 作者不再作解释或补充, 文白一体, 古今交融,既因与上下文衔接贴切而流畅、 优美, 又因古诗文本身的美感而使文章情韵流动,意趣绵长如:1 .用以叙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如今,身已垂老,心却依旧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愿收回.眼见北方告急.而我却不能上阵杀敌唯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满分作文《陆游日记》)2 用以描写。
于是.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 “ 四厢花影怒于潮 ” , “ 千朵万朵压枝低 ” , 满鼻子都是明明暗暗的香. 濡沐在 “ 春雨无情轻似愁”的长院和 “ 自在飞花轻似梦” 的乡间小路上, 花事如潮. “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花,花,花.成了四季最耀眼的布景,最夺目的信物 ( 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3 .用以明理推云路,隐霞土,越东海,我归来了,看着那春风十里,烟花泪飘的家乡终于悟出: 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 “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于珍惜生命中如花绽放的每一天. “ 生如夏花之绚烂” 待到 “ 花谢花飞飞满天” ,果真有后生痴问:梦里花落知多少?便可以拈花,作微笑状了 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4 .用以抒情我们不会如丧气者那般长吟“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 , 也不会像无志者那般“ 竹 篱茅舍自甘心” .我们会在心中默念“莫怨东风当自嗟•••’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告诫、勉励自己满分作文《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替代性应用, 要求所引用的古诗文与上下文的语义衔接连贯, 能够直接成为与上下文水乳交融的一部分 二)表现性运用。
引用古诗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丰满、充实1 .修饰性运用用古诗词作定语,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具体、丰富如:接受不需要“会当凌绝预, 一览众山小”的壮语, 只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心.付出不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痛苦,只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满分作文《播种・丰收》)“壮语”、“真心”、“痛苦”、“信心”等中心词因为多了所引诗词的修饰显得更加形象、充实,也更加丰富了,给了读者更多感悟的机由2 .解释性运用通过对古诗文的解释,使得要表现的思想更加深刻, 或者运用古诗词解释要表达的语句主题, 使得主题能够借助古诗词变得生动形象,丰富深刻如:例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迈,它简直是一曲人与命运抗争的壮歌!( 满分作文《梧桐细语》 )例 2: “ l , ,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凛然 aY- 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 ( 满分作文《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第一个例子借对诗句的感悟性表达突破了思想的局限, 第二个例子则用诗句多角度诠释了令人无比敬佩的正气傲骨,形象可感,理、 趣、情皆有可圈点处。
3 .烘托性运用用古诗词来渲染气氛,衬托主体如:碧云天.黄叶地不知何时,秋的纤手搭上了大地的肩膀在这秋日,叶飘飘,风徐徐.我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 ( 满分作文《精彩秋日》 )“碧云天,黄叶地”,一句古词渲染出无比浓郁、亮丽的秋意,把读者带入了遐思, 也使得整篇文章都笼罩在优美、 浪漫的氛围之中二、组合、混合、化用:考场作文引用古诗文妙招三种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 可以采用如上所举例子中的直接引用, 也可以采用化用的方式引用; 可以只引用一句或少量几句, 也可以多篇、多句同时引用, 甚至通篇作文都引用古诗文帮助表达——几种情况都有成功的范文下面举例介绍几种表达效果特别突出的使用方法,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1 .组合性引用就是在同一段落中,集中引用多首诗词中的多句诗,通过语义的巧 妙连缀,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美丽的花譬喻美好的青春,蓬蓬勃勃其实人的生命不正如花吗 ?美丽如她,短暂亦如她生命像花一样绽放,颤颤巍巍,又终于 “ 无可奈何花落去” ,湮没在时代的风尘里于是人们常常感伤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 “ 一朝春尽江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
一阕《葬花吟》 ,千载之下,陪葬的该是多少泪人和浇愁的酒啊! 如此娇弱的生命.偏偏 “ 风刀霜剑严相逼 ” .只能花容失色,香销玉殒, “ 零落成泥碾作尘 ”了.红粉凋零.红颜薄命之间是否有宿命的因果关系?细细思忖,花本无辜君不见,有的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诗人的感叹浩如烟雨,轮回至今,终究“ 年年岁岁花相似” .倒是无故寻仇觅恨,“岁岁年年人不同” 了……(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一个段落,同时引用了多首诗词中的名句,与上下文巧妙连接,浑然一体, 语义表达完整、 流畅, 情感充沛、 丰富, 动情处引人同悲,哲思处令人低眉, 不由得读之者不赞叹作者丰富的古典诗词积累、 深厚的语言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2 .混合性引用同时使用古诗词句子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几者相辅相成,相映相衬,使得文章情景交融,理趣同辉如:风雨中. 请侧耳倾听 我听不见很多的声音, 但我可以听得很远此时心与自然,与书墨香气超常的熨帖,执一卷在手.或沉思,或微笑,只须一杯清茶,一盏豆灯,便可以让心灵得到丰富的安静 留得残荷听雨声 ” 这是亘古不变的忧伤与苍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这是没齿难渝的爱国与忠贞。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 中年听雨江舟中.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突然想起《听听那冷雨》 ,虽是粗头乱服,但终究不掩国色啊!又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 瓦片翻飞,落下雨檐,飞入手心,若苍然的蝴蝶,没有雨的雨季” 上帝说:“ 我用灯红酒绿换你的风雨声我说:“ 不换上帝说:“ 我用车水马龙换你的风雨声我说:“ 不换上帝说: “ 原来你是幸福的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可曾听见心的声音?(满分作文《风雨中,请侧耳倾听》 )这一段文字中,作者纵跨古今,横越雅俗,悲壮与苍凉、深沉与柔婉交织于作者的无限感慨,把读者带入到了细密绵转的风雨之中,与其共同倾听与深思,厚重而不失伶俐,果决即犹显精思混合性引用要求作者有更多的积累和更多的领悟 看来, 平时扎扎实实学好读好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方法3 .化用性引用不是直接引用诗文原句,而是化用涛词的意境或思想内容 这种引用的优点是既能够表现作者深厚的语文修养, 又能充分显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给人一种潇洒自如的流畅感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获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吗.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
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 叉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 ?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 (满分作文《 (梁祝 )让我陶醉》 )这段文字, 句句有古, 典典相合, 仿佛作者顺手拈来, 毫不费力, 少了几个引号,多了一份浑然,作文又于引用处有了新境界作文引用古诗词,新的思想感情巧借传统的文学作品表达出来, 可谓新旨有古意;而同时,古典文学作品又借一代青少年的作文得以 更广泛地传承,又可谓古韵灿新辉了一一一时间,在传统与现实新 的接合点上,又有了另一番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