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铜行业风云人生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68KB
约13页
文档ID:476790510
铜行业风云人生_第1页
1/13

铜冶炼行业中风云人生一 记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忠平个人名片罗忠平,高级工程师现任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杭州市十 二届人大代表,富阳市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浙商理事会主席,富阳市工商联副主席,富阳 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富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和鼎铜业”是解读罗忠平的一个切口因为“和鼎铜业”是杭州富春江冶炼厂这家产值超百亿的大企业 的一次“再造”和涅槃,三期投资高达35.8亿元,高强度的投入, 承载着罗忠平的梦想2012年8月3日晚,中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第一巨头、上市公 司“江西铜业”放出公告,公司将以3.6亿元现金入股由杭州富春江 冶炼厂组建的浙江和鼎铜业有限公司第二天,股民大称“江西铜业”入股“和鼎”是利好而主导这 场在中国有色冶炼行业内“强强合作”好戏的主角一一“富春江冶 炼”的掌门人罗忠平来说,心情一点也不轻松因为这既是一场转 型升级之战,又是一场企业走向光明还是黑暗的选择之战罗忠平 掌舵这家企业10多年来,曾作出过无数个决策,但这个真的不是一 个简单的决策自2000年担任富春江冶炼厂厂长以来,罗忠平“用未来思考 今天”,不断决策着投资矿山、收购兼并企业、投入巨资技改这样 充满风险的大动作,短短几年就把一个年产只有1万吨电解铜的企 业,推到了 “10万吨级”的规模,企业于2008入榜浙江省百强企 业,2010年入榜全国民企500强,这是许多“富冶”员工想也没有 想过的高度。

这一高度,对于罗忠平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罗忠平说,办企业不是逆水行舟那么简单,而是一棋下错,满盘 皆输他会因为工作压力大睡不着觉,有时脑海中还会冒出这样的 念头,如果自己的决策错了,这家具有50多年历史的企业就垮台 了?这一千多员工怎么办?但是三年前,罗忠平又作出一个更大决策,为了企业更大更好 的发展,组建浙江和鼎铜业有限公司,又将自己推向了“背水一战” 的风险中:生产基地迁至地处富阳西部山区的新登,承担起富阳打 造新登工业平台助力“工业兴市”的建设者,上马全新的国内领先 的冶炼技术,并与铜冶炼大鳄“江铜”合作……在外部宏观经济形 势趋紧,项日试生产充满风险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说自己有100% 的把握但仅仅过了 30多个月,2013年6月29日,和鼎铜业点火试 生产,并且一次性试生产成功,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 求一期全部投产后,可以带来100亿元的工业销售产值,如果后 期项日全部投产,将诞生一个265亿元的航母级企业两个月后,罗忠平在英国伦敦参加世界金属年会,当参加年会 的企业家知道中国的“和鼎铜业”一次试生产成功的消息后,非常 惊讶,连称和鼎铜业是冶炼行业里的“明星企业”而曾在富阳市 政府分管工业多年,现任富阳市政协主席的陆洪勤这样评价:和鼎 铜业试生产成功,无论对“富冶”还是对富阳,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决策、大投入的现象背后,更值得 探究的是:这个从桐庐合村乡走出的农家子弟,他在追求什么?为 什么能从成功走向成功?他身上又在努力承担着什么?人生归零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我的家乡四面环山,当车不能往前行驶时,家就到了罗忠平的 家乡位于桐庐合村乡一个偏静的小山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 这里交通不便,翻过一座大山,再走上五、六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岭源 乡(原乡政府),这条蜿蜒的山路是通往外界最方便的路出身寒门,生活在偏远山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奋斗,也许人这 一辈子就是一个简单的轮回回忆起年少时光,罗忠平觉得“虽苦犹甜”, 几十年后他仍然念念不忘家门前清沏的小溪、童年的小伙伴,还有妈妈 做的“霉干菜”在村里念完小学后,罗忠平来到离家较远的乡里念初中, 晚上无法回家,需要住在学校,与大多数同学一样,因为家庭条件比较 困难,住校生吃的菜主要是“霉干菜”霉干菜”就伴着他完成了初中、 高中六年的求学时光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罗忠平是幸运的不少孩子成 年后,父母大都让他们回家务农赚工分而罗忠平的父母坚信知识可以 改变命运,他们将五个子女的教育看成头等大事,把原本可以成为劳动 力的儿女送到外面读书。

仅靠父母劳作养活一家人,其间艰辛可想而知 但父母从不放弃,也从不喊累,坚定不移地供子女读书他们的做法, 直到现在仍在乡人间口口相传也许是父母从小灌输的“重学”思想,年幼的罗忠平从小就有强烈 的求学欲望他珍惜读书机会,学习用心刻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 生 尽管山区闭塞的环境,不高的师资力量,成为一个山区孩子求学 最大的绊脚石,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读书他初中到高中,他一头扎进了 书堆里,以读书为乐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他参加了高考,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 长沙冶金工业学校(现已和中南大学合并)向罗忠平寄来了录取通知书 那一年,全乡只有2位学生考取了学校回想起32年前的那一天,罗忠平依旧难掩激动:“当我从地里干完 农活回到家,接过父亲花了 2个小时从乡邮政所取回的入学通知书,寒 窗苦读终成正果,此情此景永生难忘!”乡亲们闻讯后,也纷纷赶到他家里祝贺一个农村的孩子凭借坚定 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走出了山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 他背起行囊离乡赴长沙求学时,母亲脸上的笑容成了他留下的最好礼物到长沙后,罗忠平人生地不熟,但一切都是新鲜的,他得花时间适应;功课非常紧张,英语基础薄弱,他得付出加倍的努力;他 又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又得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这难不倒吃得起 苦的罗忠平,异乡求学让他学会了很快适应新环境,系统的知识学 习打开了他求知的大门;团干的职务锻炼了他组织协调的能力。

1984年7月,罗忠平以优异的成绩从长沙冶金工业学校毕业,分配 到了地处富阳环山乡的“正团级”杭州市属企业——杭州富春江冶炼厂, 这是杭州的一家老牌工业企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被国务院命名 为“大庆式企业”,主要生产电解铜、黄金、白银等,在全国有色金属 冶炼行业赫赫有名工厂里有近千人,专业技术队伍中人才济济,不乏有来自清华、浙 大这样的名校毕业生学习分析化学专业的他被分配到了工厂化验室, 从事冶金分析化验分析在企业里向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辅助岗位,很 少受到重视但在这个看似不受重视的岗位上,罗忠平却没有年轻人的 那种浮躁,“兢兢业业”成了他的工作标签,这个有着扎实专业知识,做 事勤勤恳恳的年轻人,很快受到同事们的认可,厂领导也开始注意到他 一年后,他被厂党委提拔为团委书记能够在这样的大工厂里工作,还有不错的工资收入,又当上了团委 书记,本来可以享受生活了但罗忠平骨子里的那种“求知欲”又让他 不安分起来1989年9月,他白天工作,晚上复习,考取了原浙江工学 院(现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得脱产带薪学习的机会,这次 学习再一次拓展了他的专业知识领域1996年,他又参加了浙江大学研 究生班学习……在学习这条路上,罗忠平一直停不下他的脚步,贯穿了 他的整个生活。

一个艰难的起点时代变革如同巨浪奔腾而要搏击戏浪,靠的根本不是运气1996年5月,这个“热爱学习”,又从基层做起,既懂技术又懂 管理,既有专业知识储备又有党务知识储备的年轻人,成为工厂里的 首屈一指的复合型人才当时杭州富春江冶炼厂领导班子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老化,经过上级层层选拔、组织考核,杭州市建材冶金公司 任命为罗忠平为副厂长,他在厂领导班子中年龄最小、学历最高,也 是整个杭州市经委系统县团级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年龄在35周岁以 下的厂级领导此时的富春江冶炼厂与国内许多国企一样,体量看似很大,实则 体制机制陈旧,生产经营效益不佳当时的“富冶”也面临着类似 问题,企业的战略定位、生产经营机制、员工精神面貌均呈现“疲 态”,企业内部各种问题交集,但要彻底解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谈何容易当年有许多国有企业在那个年代走到了 “岔路口”,走对路的, 从此凤凰涅槃,走向光明;走错了路,从此一蹶不振,倒闭有之、 兼并有之2000年5月,老厂长调任杭州,才39岁的罗忠平被任命为杭 州富春江冶炼厂厂长,成了这家“问题重重”国企的掌舵人,他没 有一点高兴,而是压力重重当时摆在罗忠平面前有两大棘手问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企 业经营管理“死气沉沉”,还有老企业固有的利益格局和陈旧观念, 想改革创新阻力重重;二是两年前已经剥离给一家私营企业的环山 分厂的员工,因为那家私企经营不善长期停工,被生活所迫的160 多位员工强烈要求返回“富冶”,当时“富冶”因为经营困难还在 下岗分流,100多人要返回,这怎么可能?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

很多人都说罗忠平当这个厂长,是接了一个“烂摊子”就在此时,杭州市政府下达通知,要求包括“富冶”在内的一 批工业企业,必须在2000年底前完成改制,建立起以产权制度改 革为核心,管理科学、经营灵活、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改制”面临着利益调整, 职工身份改变,人员分流,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制”一 下子把罗忠平推到了 “风口浪尖”,有员工放出话来:如果改制让 他失去了工作,他就住到罗忠平家里去而环山分厂100多位停工 在家、心里一直盼望重新回到“富冶”的员工听说工厂要改制了, 他们开始串联,情绪激动,强烈要求返回工厂改制”成了一场触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革命”,也成为 “富冶”何去何从的“大革命”处理得好,企业还能平稳过渡; 处理得不好,那就真了成了 “烂摊子”所有的压力排山倒海般地涌向罗忠平当时“富冶”投入了 7000万元进行的技改项日还在进行中, 繁重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已让罗忠平压力重重,何况面临“改制” 这样的大变局首先发难的是160多位早已划转出去的员工,他们聚集在一 起,堵住工厂的班车,堵住办公大楼,情绪激动的员工,还放言威 胁连续几个月,罗忠平面对上百人的集聚,他不停地从法律角度、 从企业现实,于情于理不停地劝说、解释。

你可以想像当年罗忠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罗忠平说,当年这 个历史遗留问题让他身心疲惫但他自从走出桐庐合村乡的那一刻 起,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放弃他一遍遍地解释,一遍遍地沟通,通过与有关部门不断地商议, 努力为这100多位员工争取应有的利益守得云开见月明,他和 有关部门一起制订出了 “一厂一策”,圆满解决了充满“火药味” 的人员分流问题,也保障了他们的利益风暴过去,雨过天晴虽然一切可以用“圆满”来做注解,但 回望那段历史,罗忠平说,这真的是一个艰难的起点,也是一个充 满变数的起点而“富冶”,也就是在那个艰难的起点上,开始整 装出发布局全国“战场”通过“改制”这起大事件,罗忠平向大家证明了他性格中坚韧不 拔、统筹兼顾、决断决行的一面刚刚完成改制的“富冶”,电解铜年产量不到1万吨,这样的规 模根本无法与同行竞争罗忠平认为,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而且 具有“马太效应”,强者只会更强,弱者只能更弱要把“富冶” 这艘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船驶入深水道,必须把准航向,对整艘船进行从“动力”到“结构”的改造升级罗忠平深知这家“大船”的问题出在哪里他以“市场”为导 向,对生产、技术、采购、销售、财务等等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大胆起用一批年富力强、敢于创新、想干事能干事的技术管理骨干。

一位从基层一线提拔起来中层干部说,罗总十分爱才,对人才他往 往有更多的期许,希望他们独挡一面、干出一片天地他要求中层 干部带头学习管理、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 文章,他亲自过日,不合格的要求重写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建设学习型企业,改制后的企业有了 生机,干部员工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2000年后的几年,全国铜 冶炼市场仍然不很景气,铜价低迷,但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原料产业, 铜、铝、铅锌等矿产品严重依赖海外罗忠平前瞻地判断出铜冶炼 行业的在国家产业中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