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心雕龙》之“体”之例句1 夫 玄 黄 色 杂 , 方 圆 体 分 , 日 月 叠 璧, 以 垂 丽 天 之 象 ; 山川 焕 绮 , 以 铺 理 地 之 形 : 此 盖 道 之 文 也 ( 《 原 道 》 一 )2 龙 图 献 体 , 龟 书 呈 貌 ( 《 原 道 》 一 )3 或 简 言 以 达 旨 , 或 博 文 以 该 情 , 或 明 理 以 立 体 , 或 隐 义以 藏 用 ( 《 征 圣 》 二 )4 书 契 决 断 以 象 夬 , 文 章 昭 晰 以 象 离 , 此 明 理 以 立 体 也 《 征 圣 》 二 )5《 书 》 云 “ 辞 尚 体 要 , 弗 惟 好 异 ” 《 征 圣 》 二 )6 故 知 正 言 所 以 立 辩 , 体 要 所 以 成 辞 , 辞 成 无 好 异 之 尤 ,辩 立 有 断 辞 之 义 ( 《 征 圣 》 二 )7 虽 精 义 曲 隐 ,无 伤 其 正 言 ;微 辞 婉 晦 ,不 害 其 体 要 ( 《 征圣 》 二 )8 体 要 与 微 辞 偕 通 , 正 言 共 精 义 并 用 ; 圣 人 之 文章 , 亦 可见 也 。
( 《 征 圣 》 二 )9《 礼 》 以 立 体 , 据 事 制 范 , 章 条 纤 曲 , 执 而 后 显 , 采 掇片 言 , 莫 非 宝 也 ( 《 宗 经 》 三 )10 此 圣 文 之 殊 致 , 表 里 之 异 体 者 也 ( 《 宗 经 》 三 )11 故 文 能 宗 经 , 体 有 六 义 ( 《 宗 经 》 三 )12 五 则 体 约 而 不芜 ( 《 宗 经 》 三 )13 商 周 以 前 ,图 箓 频 见 ,春 秋 之 末 ,群 经 方 备 ,先 纬 后 经 ,2 体 乖 织 综 ,其 伪 四 矣 ( 《 正 纬 》 四 )14 扬 雄 讽 味 , 亦 言 “ 体 同 诗 雅 ” ( 《 辨 骚 》 五 )15 故 其 陈 尧 舜 之 耿 介 ,称 禹 汤 之 祗 敬 ,典 诰 之 体 也 ; ( 《 辨骚 》 五 )16 固 知《 楚 辞 》者 ,体 宪 于 三 代 ,而 风 杂 于 战 国 ,乃《 雅 》 、《 颂 》 之 博 徒 , 而 词 赋 之 英 杰 也 ( 《 辨 骚 》 五 )17 观 其 结 体 散 文,直 而 不 野 ,婉 转 附 物 ,怊 怅 切 情 ,实 五言 之 冠 冕 也 。
( 《 明 诗 》 六 )18 宋 初 文 咏 , 体 有 因 革 ( 《 明 诗 》 六 )19 若 夫 四 言 正 体, 则 雅 润 为 本 ; 五 言 流 调 , 则 清 丽 居宗 ,华 实 异 用 , 惟 才 所 安 ( 《 明 诗 》 六 )20 朱 马 以 骚 体 制 歌 ( 《 乐 府 》 七 )21 故 知 诗 为 乐 心 , 声 为 乐 体 ( 《 乐 府 》 七 )22 乐 体 在 声 , 瞽 师 务 调 其 器 ; 乐 心 在 诗 , 君 子 宜 正 其 文 ( 《 乐府 》 七 )23 赞 曰 ∶ 八 音 攡 文 , 树 辞 为 体 ( 《 乐 府 》 七 )24 赋 者 , 铺 也 , 铺 采 攡 文 , 体 物 写 志 也 ( 《 诠 赋 》 八 )25 诗 序 则 同 义 , 传 说 则 异 体 ( 《 诠 赋 》 八 )26 词 自 己 作 , 虽 合 赋 体 , 明 而 未 融 ( 《 诠 赋 》 八 )27 夫 京 殿 苑 猎 ,述 行 序 志 ,并 体 国 经 野 ,义 尚 光大 ( 《 诠赋 》 八 )28 文 虽 新 而 有 质 ,色 虽 糅 而 有 本 ,此 立 赋 之 大 体 也 。
( 《 诠3 赋 》 八 )29 然 逐 末 之 俦 ,蔑 弃 其 本 ,虽 读 千 赋 ,愈 惑 体 要 ( 《 诠 赋 》八 )30 斯 则 野 诵 之 变体 , 浸 被 乎 人 事 矣 ( 《 颂 赞 》 九 )31 至 于 班 傅 之 《 北 征 》 、 《 西 征 》 , 变 为 序 引 , 岂 不 褒 过 而谬 体 哉 ! ( 《 颂 赞 》 九 )32 其 褒 贬 杂 居 , 固 末 代 之 讹 体 也 ( 《 颂 赞 》 九 )33 揄 扬 以 发 藻 ,汪 洋 以 树 义 ,虽 纤 巧 曲 致 ,与 情 而 变 , 其大 体 所 底 ,如 斯 而 已 ( 《 颂 赞 》 九 )34 及 迁 《 史 》 固 《 书 》 , 托 赞 褒 贬 , 约 文 以 总 录 , 颂 体 以论 辞 ; 又 纪 传 后 评 , 亦同 其 名 ( 《 颂 赞 》 九 )35 然 本 其 为 义 ,事 在 奖 叹 ,所 以 古 来 篇 体 ,促 而 不 广 ,必结 言 于 四 字 之 句 , 盘 桓 乎 数 韵 之 词 ( 《 颂 赞 》 九 )36 约 举 以 尽 情 , 昭 灼 以 送 文, 此 其 体 也 ( 《 颂 赞 》 九 )37 赞 曰 ∶ 容 体 底 颂 , 勋 业 垂 赞 。
( 《 颂 赞 》 九 )38 是 以 义 同 于 诔 ,而 文实 告 神 ,诔 首 而 哀 末 ,颂 体 而 视 仪 ,太 祝 所 读 , 固 祝 之 文 者 也 ( 《 祝 盟 》 十 )39 夫 盟 之 大 体 ,必 序 危 机 ,奖 忠 孝 ,共 存 亡 , 戮 心 力 ,祈幽 灵 以 取 鉴 , 指 九 天 以 为 正 , 感 激 以 立 诚 , 切 至 以 敷 辞 ,此 其 所 同 也 ( 《 祝 盟 》 十 )40 周 之 辛 甲 ,百 官 箴 阙 ,唯《 虞 箴 》一 篇 ,体 义 备 焉 ( 《 铭箴 》 十 一 )4 41 潘 尼 《 乘 舆 》 , 义 正 而 体 芜 ( 《 铭 箴 》 十 一 )42 箴 全 御 过 ,故 文 资 确 切 ;铭 兼 褒 赞 ,故 体 贵 弘 润 ( 《 铭箴 》 十 一 )43 傅 毅 所 制 ,文 体 伦 序 ;孝 山 、崔 瑗 ,辨 絜 相 参 ( 《 诔 碑 》十 二 )44 陈 思 叨 名 , 而 体 实 繁 缓 ( 《 诔 碑 》 十 二 )45 详 夫 诔 之 为 制 ,盖 选 言 录 行 ,传 体 而 颂 文 ,荣始 而 哀 终 。
《 诔 碑 》 十 二 )46 夫 属 碑 之 体 ,资 乎 史 才 ,其 序 则 传 ,其 文 则 铭 ( 《 诔 碑 》十 二 )47 故 能 义 直 而 文 婉 ,体 旧 而 趣 新 , 《 金 鹿 》 、 《 泽 兰 》 ,莫 之或 继 也 ( 《 哀 吊 》 十 三 )48 体 同 而 事 核 ,辞 清 而 理 哀 ,盖 首 出 之 作 也 ( 《 哀 吊 》十三 )49 及 相 如 之 吊 二 世 ,全 为 赋 体 ;桓 谭 以为 其 言 恻 怆 ,读 者叹 息 ( 《 哀 吊 》 十 三 )51 蔡 邕 《 释 诲 》 , 体 奥 而 文 炳 ( 《 杂 文 》 十 四 )52 身 挫 凭 乎 道 胜 ,时 屯 寄 于情 泰 ,莫 不 渊 岳 其 心,麟 凤 其采 , 此 立 体 之 大 要 也 ( 《 杂 文 》 十 四 )53 但 本 体 不 雅 ,其 流 易 弊 ( 《 谐 讔 》 十 五 )54 或 体 目 文 字 ,或 图 象 品 物 , 纤 巧 以 弄 思 , 浅 察 以 衒辞 ,义 欲 婉 而 正 , 辞 欲 隐 而 显 ( 《 谐 讔 》 十 五 )5 55 荀 卿 《 蚕 赋 》 , 已 兆 其 体 。
( 《 谐 讔 》 十 五 )56 乃 原 始 要 终 , 创 为 传 体 ( 《 史 传 》 十 六 )57《 八 书 》 以 铺 政 体 ( 《 史 传 》 十 六)58 寻 子 弘 虽 伪 ,要 当 孝 惠 之 嗣 ;孺 子 诚 微 ,实 继 平 帝 之 体 ;二 子 可 纪 , 何 有 于 二 后 哉 ? ( 《 史 传 》 十 六 )59 郡 国 文 计 ,先 集 太 史 之 府 ,欲 其 详 悉 于 体 国 也 ( 《 史 传 》十 六 )60 赞 曰 ∶ 史 肇 轩 黄 , 体 备 周 孔 ( 《 史 传 》 十 六 )61 然 繁 辞 虽 积 ,而 本 体 易 总 ,述 道 言 治 ,枝 条 五 经 ( 《 诸子 》 十 七 )62 吕 氏 鉴 远 而 体周 , 淮 南 泛 采 而 文 丽 :斯 则 得 百 氏 之 华 采 ,而 辞 气 之 大 略 也 ( 《 诸 子 》 十 七 )63 两 汉 以 后 , 体 势 浸 弱 ,虽 明 乎 坦 途 ,而 类 多 依 采 ,此 远近 之 渐 变 也 ( 《 诸 子 》 十 七 )64 详 观 论 体 , 条流 多 品 ( 《 论 说 》 十 八 )65 陈 政 则 与 议 说 合 契 ,释 经 则 与 传 注 参 体 ,辨 史 则 与 赞 评齐 行 , 铨 文 则 与 叙 引 共 纪 。
( 《 论 说 》 十 八 )66 至 石 渠 论 艺 ,白 虎 通 讲 ,述 圣 通 经 ,论 家 之 正 体 也 ( 《 论说 》 十 八 )67 及 班 彪 《 王 命 》 , 严 尤 《 三 将 》 , 敷 述 昭 情 , 善 入 史 体 《 论 说 》 十 八 )68 曹 植 《 辨 道 》 , 体 同 书 抄 ( 《 论 说 》 十 八 )6 69 原 夫 论 之 为 体 , 所 以 辨 正 然 否 ( 《 论 说 》 十 八 )70 若 夫 注 释 为 词 , 解 散 论 体 ,杂 文 虽 异 ,总 会 是 同 ( 《 论说 》 十 八 )71 观 文 景 以 前 ,诏 体 浮 杂 ,武 帝崇 儒 ,选 言 弘 奥 ( 《 诏 策 》十 九 )72 自 斯 以 后 , 体 宪 风 流 矣 ( 《 诏 策 》 十 九 )73 昔 郑 弘 之 守 南 阳 ,条 教 为后 所 述 ,乃 事 绪 明 也;孔 融 之守 北 海 , 文 教 丽 而 罕 施 , 乃 治 体 乖 也 ( 《 诏 策 》 十 九 )74 观 隗 嚣 之 檄 亡 新 , 布 其 三逆 , 文 不 雕 饰 , 而 意 切 事 明 ,陇 右 文 士 , 得 檄 之 体 矣 ! ( 《 檄 移 》 二 十 )75 凡 檄 之 大 体 ,或 述 此 休 明 ,或 叙 彼 苛 虐 。
( 《 檄 移 》二 十 )76 所 以 洗 濯 民 心 ,坚 同 符 契 ,意 用 小 异 ,而 体 义 大 同 ,与檄 参 伍 , 故 不 重 论 也 ( 《 檄 移 》 二 十 )77 秦 皇 铭 岱 ,文 自 李 斯 ,法 家 辞 气 ,体 乏 弘 润 ;然 疏 而 能壮 , 亦 彼 时 之 绝 采 也 ( 《 封 禅 》 二 十 一 )78 及 扬 雄《 剧秦 》 ,班 固《 典 引》 ,事 非 镌 石 ,而 体 因 纪 禅 《 封 禅 》 二 十 一 )79 构 位 之 始 ,宜 明 大 体 ,树 骨 于 训 典 之 区 ,选 言 于 宏 富 之路 ; 使 意 古 而 不 晦 于 深 , 文 今 而 不 坠 于 浅 ; 义 吐 光 芒 , 辞成 廉 锷 , 则 为 伟 矣 ( 《 封 禅 》 二 十 一 )80 陈 思 之 表 , 独 冠 群 才 观 其 体 赡 而 律 调 , 辞 清 而 志 显 ,应 物 制 巧 , 随 变 生 趣 , 执 辔 有 馀 , 故 能 缓 急 应 节 矣 ( 《 章7 表 》 二 十 二 )81 表 体 多 包 , 情伪 屡 迁 。
( 《 章 表 》 二 十 二 )82 若 夫 贾 谊 之 务 农 ,晁 错 之兵 事 ,匡 衡 之 定 郊 ,王 吉 之 劝礼 ,温 舒 之 缓 狱 , ,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