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议论文升格分论点练习学案2011528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50KB
约8页
文档ID:425321928
议论文升格分论点练习学案2011528_第1页
1/8

议论文分论点 1.论据并列式 ①围绕一个主题,剪接组合一个个相关的典型事例或生活画面; ②每个论据之后,要紧扣主题作精要的议论,也可以在几个论据之后集中议论 例:为“残缺是美”寻找论据,使之构成论据的并列 论据1:维纳斯失去了双臂,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残缺体现艺术的美 论据2:霍金尽管全身瘫痪,但他的《时间简史》却超越了时空,残缺体现 美 论据3:史铁生、张海迪身残志坚,带给人们优美的文学作品,残缺体现人格的美 2.分论点并列式 ①从一个中心话题中分解出若干个分论点(一般三个); ②按一定逻辑顺序依次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形成排比段形式 方法:1、追问原因法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事物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抓住了其中几个主要原因,也就形成了几个分论点这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以“说‘安’”为题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说“安”》 中心论点:京剧是一种安和、安稳、安详的“高级艺术” 分论点一:剧情方面,京剧是安和的 分论点二: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分论点三: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1.说“安” 傅雷曾对“高级艺术”给出如下概念: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典雅自然,不装腔作势,过火恶俗,炫耀技巧这种高级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安和、安稳、安详,在京剧这里得到印证 剧情方面,京剧是安和的它不以紧张激烈刺激观众情绪的剧情来吸引人京剧不要观众大哭大笑,感情激烈起伏京剧只是在叙述清楚情节的条件下展现优美像《宁武关》、《马思远》等老戏,虽曾名动一时,并有小翠花等名角以此为拿手戏,但终因剧情过于惨烈复杂而被逐渐抛弃《乌盆记》在现在也只是唱一唱“十八张半”里的段子而已今天,常上演的如《玉堂春》、《拾玉镯》、《龙凤祥》、《卖水》等剧目,剧情简单平和 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文革中“创新”的以钢琴伴奏样板戏、《杨门女将》中老太君的“一席话恼得我火染双鬓”插入小提琴,均让人听着大感逆耳只有京胡,与唱腔相安无事像《武家坡》、《坐官》里的流水,由京胡伴奏,才会有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

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出戏里的打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思想感情最受观众喜爱的生旦两行中的梅、余两派,以安详典雅为最大风格:既不是程派的一唱三叹,也不是马派泼辣激昂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派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评剧的下里巴人,它安于中庸,以安详为风格然而,处于今天的社会中,京剧要发展,京剧要创新,京剧要与时俱进,不能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正如章治和所言,要推陈出新这个“推”,既是“推广优秀传统戏”,又是“推开落后的原则”京剧,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立于“国粹”这一地位安然不动! (738)2.说“安”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诸葛孔明忠义乾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把“伏龙”这个名字照得亮堂堂的,孔明将心安在了汉室统一上,最后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后人永远将佳话围绕在了他身边。

元帅岳飞将心安在大宋,一首《满江红》,歌出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志者, 安心,心如磐石治者,必先安心冰心诗中写道:“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治国之人,必先做到天塌不惊心安得稳,国安得就稳勾践卧薪尝胆终报国耻的故事再次证明了治者安心记得从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不可忘,不可念”,用在这里正合适,所谓国仇不可忘,天塌不可惊;家耻不可念,心应若冰清治者, 安心心若冰清 智者,必先安心曾经疑惑,曾经迷茫,将心放平,你便是智者做得到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乱,做得到去留无心,看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将心放平,一朝不得志便抑郁而终的人,也许是诗人,也许是文学家;也许是富五车,也许家财万贯,但不懂得笑看风云,不懂得安心的人,决不是智者智者,是一份潇洒、一份幽默、一份认真、一份玩笑、一份勇敢,五份安心智者,安心心比镜湖 知者,必先安心佛曰:“渡人自渡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守掘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渡人自渡的豁达明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有懂得宽宏,懂得不把世界看得太清楚,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的人,才是知者,才懂得笑看得失知者,安心心似苍穹 安家,安国,安邦之人,必先安心。

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练习:古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示例:先把题目扩展成一个中心论点(一个句子):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论点追问原因,就可以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分论点二:没有规矩,集体 ; 分论点三:没有规矩,国家 2、追问办法法即就中心论点问一个“怎么办”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就是文章的分论点2006年湖南高考,题目是“谈意气”我们可先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分论点二:勇敢不惧,勇往直前, ; 分论点三:自信乐观,历风雨阴霾,拨云雾见日练习: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论点提分论点 示例: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一个句子。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即得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分论点二: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 分论点三: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追问结果法 即以中心论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 例:《诗意的生活》 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一: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二: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三: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练习: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作文示例:中心论点:我们需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用推想结果法提炼分论点如下: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 4、追问对象法即先用一个句子将中心论点表达出来,然后再看这个论点涉及到哪些人、事、物。

然后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例:2006年广东高考题是“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一句话提炼中心论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雕琢”涉及的人有: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就可提炼出如下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分论点二: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分论点三:洪战辉用爱周琢心中的天使练习:以“最美的颜色”为题写一篇作文 示例:中心论点: 最美的颜色源于生活 分论点一: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青春活力的象征 分论点二: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 的象征 分论点三: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 的象征5、追问内容法追问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再以06年广东高考“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例: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一代大家辛弃疾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 分论点二:一代大家辛弃疾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 分论点三:一代大家辛弃疾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练习:以《拒绝窝囊废》为题作文 示例:中心论点:拒绝窝囊废 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 分论点二: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 分论点三: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综合练习 例1:以“诚实就是财富”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1: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分论点2:诚实是 分论点3:诚实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例2:以“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分论点2:人有意气才能 分论点3:人有意气才能 例3: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1:坚持需要韧性 分论点2:坚持需要 。

分论点3:坚持需要 例4:以“涵养”为话题 从“是什么”角度: 分论点1:涵养是面对成功时不狂妄、不自傲,而是放远眼光,总结经验,面向未来 分论点2:涵养是面对 分论点3:涵养是面对邪恶、龌龊时 从“为什么”角度: 分论点1:有了涵养,自己就会充实、坦荡、快乐 分论点2:有了涵养, 分论点3:人人都有了涵养,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