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杨小舟蛾的发生及防治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50KB
约2页
文档ID:39948685
杨小舟蛾的发生及防治_第1页
1/2

1杨小舟蛾的发生及防治彭爱华 河南省淮阳县林业局 466700 0摘要:介绍了杨小舟蛾发生及防治,主要包括林木受害症状,杨小舟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 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杨小舟蛾 发生 危害 防治措施杨树在我省分布广泛,在营林中不论是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尤其 是平原农区杨树造林面积占总造林面积的 80%以上但因造林树种单一,以致杨小舟蛾大面积发生, 已成为影响杨树正常生长的主要害虫 一、危害症状 幼虫危害杨树和柳树叶片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表皮,呈箩网状,稍大分散蚕食,将叶片 咬成缺刻,残留粗的叶脉和叶柄第三、四代增殖速度快,突发性强,危害最严重,常将叶片吃光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变化较多,有黄褐、红褐和暗褐色等体长 11~14mm,翅展 24~26mm前翅有三条灰白 色横线,各线两侧具暗边,基线不清楚,外横线波浪形,亚外缘线由脉间黑点组成,波浪形,横脉为 一小黑点后翅黄褐色,臀角有一赭色或红褐色小斑 卵:半球形,黄绿色,紧密地排列于叶面,正面多、背面少,呈单层块状,每块有卵 300~400 粒, 每雌虫一生可产卵 400~500 余粒。

幼虫:体色变化较大,为灰褐色或灰绿色,老熟时体长 21~23mm,微带紫色光泽,体侧各具一条 黄色纵带体各节具不显著的肉瘤,以腹部第一节和第八节背面的肉瘤较大,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蛹:褐色,近纺锤形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 3~4 代,以蛹越冬每年 4 月份蛹羽化为成虫产卵,5 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开始危害; 第二代幼虫危害为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第三代幼虫危害为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旬,第四代幼虫危害 为 9 月至 10 月底化蛹越冬幼虫行动迟缓,白天多伏在粗皮缝隙处及枝叉间,夜晚上树食叶,黎明前 多自叶面沿枝干下移隐伏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 10 月底,爬到树皮缝隙、墙 角、屋缝或近地面表土下,吐丝结茧化蛹过冬 四、综合防治措施 1、林业防治法 (1) 、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以杨树与楝树、刺槐、紫穗槐、杞柳以及不同无性系等混交,改 变寄主体播源,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该虫的发生与蔓延 (2) 、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堆沤或深埋;在初冬进行林间中耕 冻垡,消灭越冬虫蛹,减少越冬基数;在冬春季节进行树干涂白,消灭皮缝虫蛹 2、生物防治法 卵期赤眼蜂寄生率很高,可进行繁殖利用;特别是第 4 代卵的寄生率高达 90%以上,要加强保护。

3、物理机械防治法 由于杨小舟蛾幼虫 1~2 生长期有群集性,人工摘除虫苞集中销毁;利用幼虫下移隐伏的习性,于 树干及树杈间绑松散草把捕捉;树下堆放砖头瓦片和翻树盘消灭虫蛹 4、化学防治法 (1) 、叶面喷雾防治:适用于集中连片的林班,利用大型喷雾机械或飞防,1~3 年生幼树可采用2人工喷雾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有:幼虫发生期喷洒 25%来幼脲悬浮剂 1000~1500 倍液;农百安 3%苯 氧威 1500~2000 倍液;2%甲维盐 1500 倍液;30%毒死蜱微囊水悬剂 1000 倍液;90%敌百虫 1000 倍液; 菊酯类农药 2000 倍液 (2) 、隐蔽施药:适用人口密度较大、四旁树及零星树的防治一是施呋喃丹:幼虫发生期距树 干基部 1m 左右挖沟或用钢钎打孔施药,一般 1~3 年幼树 50~100 克/株,4 年生以上大树 200~500 克 /株,施后浇水二是根注法:幼虫发生期每株在侧根上用大钉、耙齿或钢钎凿三个孔,然后注入 4% 氧化乐果乳油或 5%甲胺磷乳油原液,一般情况下,1~5 年生 2~5ml/株,注入药液后用树叶覆其孔, 用土埋住即可 参考文献: 1、杨有乾,李秀生 《林木病虫害防治》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年 8 月出版 第 35 页 2、裴海潮 《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年 9 月出版 第 88 页 3、郭树安 《最新苗木培育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年 5 月出版 第 26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