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1,1,.,知识目标,(1),了解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2),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及弊端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影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一,二,三,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要巩固这一政治成果,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3,一,二,三,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什么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提示,:,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情决定的,是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受苏联的影响。
4,一,二,三,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2,.,抑制了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3,.,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5,一,二,三,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2,.,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提醒,计划经济体制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条件,因而当时选择这样的体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而忽视计划经济体制曾经发挥过的积极作用,否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正确性6,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1,.,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2)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7,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材料一,:,统计资料表明,19521979,年期间,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3%,、,8.3%,、,7.1%,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材料二,:,同,1949,年相比,1978,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工业所占份额从,12.6%,上升到,46.8%,农业所占份额由,68.4%,下降为,35.4%,建筑业和运输业分别从,0.3%,、,3.3%,上升为,4.1%,、,3.9%,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国防力量大大增强结合所学有关经济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8,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审题:,审设问,:,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审材料,:,材料一列举了,19521979,年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材料二列举了,1949,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国民收入中工业、农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所占比重的变化定思路,:,第,(1),问,分析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19521979,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第,(2),问,从材料给出的时间来看,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因此,当时经济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9,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答案,:,(1),材料反映出19521979年,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多年的时间里,在以农业部门为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在“一五”期间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这一体制,我国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10,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针对训练,1,】,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建设成就。
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五年中,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每百元产值提供利润,17.1,元,;,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其中,农民,3.2%,城镇职工,4.9%,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地区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不断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这一经济体制在“一五”计划期间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能力。
第,(1),问考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难度不大,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对计划经济体制积极作用的认识能力,回答要全面,不可遗漏要点1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答案,:,(1),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有:,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1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2,.,集权过多,片面强调中央集权领导,政企不分,采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失去生命活力。
3,.,国家计划管得过细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4,.,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影响了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14,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1978,年,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8%,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比重的19.2%,两者加起来,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00%这主要反映了(),A.我国经济实力雄厚,B.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较高,C.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不完善,D.在工业领域,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15,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6,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针对训练,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生产队长派活,社员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来分配,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这说明(),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B.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D.按工分来分配扩大了收入差距,应该纠正,解析,:,题干说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与事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答案,:,C,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