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心小学教研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75KB
约13页
文档ID:48792261
中心小学教研交流活动心得体会_第1页
1/13

中心小学教研交流活动心得体会中心小学教研交流活动心得体会中心小学教研交流活动心得体会XX 年 4 月 26 日为了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吴川邦(海口到我校挂职)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派王亮教导、黄爱珍老师、黄娇珠老师、黄连英老师、罗熙福老师还有我,6 名教师到海口市龙桥中心小学进行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4 月 26 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安排 2 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杜小妹老师在三年级(2)班上的一节语文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当天上午第二节课学校也安排了 2 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我校黄爱珍老师在三年级(1)班上的一节语文课《月球之谜》 ;另一节是由我本人在四(2)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三节课安排的是分科组议课活动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我只聆听了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二节课安排的是我本人的公开课 听了周宏叶老师的课,周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一位温柔、善良、有爱心的好老师,整堂课老师都在非常耐心细致的给同学们讲解知识,我也一直沉醉在周老师优美的语言当中。

周老师上的是一节传统课,先复习旧知,然后讲解新课,最后做题巩固周老师在教学中,我看到的是: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述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习惯性的被忽视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印象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你跟着我来教师教代替了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前15 分钟还能保持课堂纪律但后面的 25 分钟学生由于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丝毫兴趣课堂纪律属于“瘫痪”几乎找不到几个学生在听课了是不是老师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第二节公开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 4 单元《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课前我先和同学们进行勾通交流,了解班上的基本情况比如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在咱们班上公开课吗?” , “猜一猜?” , “因为老师听说咱们班上的同学表现的特别好,所以决定来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老师还想知道,是咱们班的男生表现好还是女生表现好,我们这节课就来个男女生比赛,好不好?(男生坐一边,女生做一边)现在比赛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一、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激趣定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男生说:“是” ,女生说:“不是” 。

) 师:那想知道答案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吧二、 深入探究,得出结论 (自学互动) 1、剪出长度是 6 厘米、7 厘米、8 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2、剪出长度是 4 厘米、5厘米、9 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3、剪出长度是 3 厘米、6 厘米、10 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有的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又没有围成三角形呢?想一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谁说对了,给他们组加分)三、适时点拨 1、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习课本例题四、测评训练 1、课本 86 页第四题 2、选用同步训练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本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自学的身上,让孩子先自学然后老师再适宜点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操作,摸索,然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自身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老师做适当的点拨 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学生的学生的“学”设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100%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的互动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认真。

这样的课堂解放了老师,同时也拯救了孩子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了高效课我们过去的传统课非常注重教师的“教”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灌输式”转化为“探究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接受式”向“研究式” 中心小学教研交流活动心得体会XX 年 4 月 26 日为了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吴川邦(海口到我校挂职)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派王亮教导、黄爱珍老师、黄娇珠老师、黄连英老师、罗熙福老师还有我,6 名教师到海口市龙桥中心小学进行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4 月 26 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安排 2 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杜小妹老师在三年级(2)班上的一节语文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当天上午第二节课学校也安排了 2 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我校黄爱珍老师在三年级(1)班上的一节语文课《月球之谜》 ;另一节是由我本人在四(2)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第三节课安排的是分科组议课活动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我只聆听了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二节课安排的是我本人的公开课 听了周宏叶老师的课,周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一位温柔、善良、有爱心的好老师,整堂课老师都在非常耐心细致的给同学们讲解知识,我也一直沉醉在周老师优美的语言当中周老师上的是一节传统课,先复习旧知,然后讲解新课,最后做题巩固周老师在教学中,我看到的是: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述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习惯性的被忽视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印象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你跟着我来教师教代替了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前15 分钟还能保持课堂纪律但后面的 25 分钟学生由于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丝毫兴趣课堂纪律属于“瘫痪”几乎找不到几个学生在听课了是不是老师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第二节公开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 4 单元《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课前我先和同学们进行勾通交流,了解班上的基本情况比如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在咱们班上公开课吗?” , “猜一猜?” , “因为老师听说咱们班上的同学表现的特别好,所以决定来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老师还想知道,是咱们班的男生表现好还是女生表现好,我们这节课就来个男女生比赛,好不好?(男生坐一边,女生做一边)现在比赛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一、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激趣定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男生说:“是” ,女生说:“不是” ) 师:那想知道答案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吧二、 深入探究,得出结论 (自学互动) 1、剪出长度是 6 厘米、7 厘米、8 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2、剪出长度是 4 厘米、5厘米、9 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3、剪出长度是 3 厘米、6 厘米、10 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有的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又没有围成三角形呢?想一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谁说对了,给他们组加分)三、适时点拨 1、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习课本例题四、测评训练 1、课本 86 页第四题 2、选用同步训练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本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自学的身上,让孩子先自学然后老师再适宜点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操作,摸索,然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自身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老师做适当的点拨 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学生的学生的“学”设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100%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的互动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认真这样的课堂解放了老师,同时也拯救了孩子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了高效课我们过去的传统课非常注重教师的“教”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灌输式”转化为“探究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接受式”向“研究式” 中心小学教研交流活动心得体会XX 年 4 月 26 日为了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吴川邦(海口到我校挂职)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派王亮教导、黄爱珍老师、黄娇珠老师、黄连英老师、罗熙福老师还有我,6 名教师到海口市龙桥中心小学进行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4 月 26 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安排 2 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杜小妹老师在三年级(2)班上的一节语文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当天上午第二节课学校也安排了 2 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我校黄爱珍老师在三年级(1)班上的一节语文课《月球之谜》 ;另一节是由我本人在四(2)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三节课安排的是分科组议课活动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我只聆听了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二节课安排的是我本人的公开课 听了周宏叶老师的课,周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一位温柔、善良、有爱心的好老师,整堂课老师都在非常耐心细致的给同学们讲解知识,我也一直沉醉在周老师优美的语言当中周老师上的是一节传统课,先复习旧知,然后讲解新课,最后做题巩固周老师在教学中,我看到的是: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述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习惯性的被忽视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印象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你跟着我来教师教代替了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前15 分钟还能保持课堂纪律但后面的 25 分钟学生由于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丝毫兴趣课堂纪律属于“瘫痪”几乎找不到几个学生在听课了是不是老师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第二节公开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 4 单元《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课前我先和同学们进行勾通交流,了解班上的基本情况比如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在咱们班上公开课吗?” , “猜一猜?” , “因为老师听说咱们班上的同学表现的特别好,所以决定来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老师还想知道,是咱们班的男生表现好还是女生表现好,我们这节课就来个男女生比赛,好不好?(男生坐一边,女生做一边)现在比赛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一、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激趣定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男生说:“是” ,女生说:“不是” ) 师:那想知道答案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吧二、 深入探究,得出结论。

(自学互动) 1、剪出长度是 6 厘米、7 厘米、8 厘米的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