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出血点中医药治疗 第一部分 中医药辨证论治皮下出血点 2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为基本治法 4第三部分 常用方剂:紫草散、仙灵脾汤 8第四部分 中成药应用:云南白药、血瘀康 11第五部分 针灸治疗:活血止血穴位 13第六部分 外治法:熏洗、外敷、拔罐 16第七部分 方药结合、辨证施治 18第八部分 中医药综合疗法效果好 20第一部分 中医药辨证论治皮下出血点关键词关键要点中医辨证论治皮下出血点的基本原则1. 辨别证型:中医将皮下出血点分为气虚型、血虚型、瘀血型、湿热型等证型,辨证时应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2. 扶正祛邪: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主要以补气养血、健脾益气为主,祛邪主要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为主3. 标本兼治: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强调标本兼治,既要及时止血、控制症状,又要从根本上调理气血、改善体质,防止复发中医辨证论治皮下出血点的常用方剂1. 气虚型:常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人参养荣汤等,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血的作用2. 血虚型:常用方剂有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血的作用。
3. 瘀血型: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三棱莪术丸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4. 湿热型:常用方剂有清热凉血汤、消风散、茵陈蒿汤等,具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的作用中医辨证论治皮下出血点的注意事项1. 辨证准确: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需要辨证准确,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 剂量适宜:中药治疗皮下出血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3. 疗程充足: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需要一定的疗程,患者应坚持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4.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5. 定期复查: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中医药辨证论治皮下出血点一、皮下出血点的病因病机从中医角度来看,皮下出血点属于“紫癜”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虚血弱:气虚则血无统摄,血不归经,溢于肌肤而成紫癜;血虚则血不充盈,血络空虚,易于受损而致紫癜2、血热妄行:血热妄行,灼伤血络,血溢于络外,形成紫癜3、瘀血阻络:瘀血阻滞络脉,气血运行不畅,血行瘀滞,形成紫癜4、湿热蕴结:湿热蕴结于肌肤,湿热交阻,郁久化热,灼伤肌肤,致使血溢于络外,形成紫癜。
5、脾虚湿盛: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湿盛蕴结于肌肤,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紫癜二、中医药辨证论治 皮下出血点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脉等因素,辨证论治,予以相应的治疗1、气虚血弱证:面色苍白,唇舌淡白,气短懒言,乏力倦怠,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法:益气养血,固摄止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2、血热妄行证:紫癜色鲜红,皮肤灼热,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凉血,止血方药:清营汤加减3、瘀血阻络证:皮下瘀斑紫黑,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治法:活血化瘀,祛瘀止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4、湿热蕴结证:皮下出血点伴有瘙痒,皮疹红肿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除湿,止痒消肿方药:消风散加减5、脾虚湿盛证:面色萎黄,皮下出血点伴有水肿,舌淡苔白腻,脉缓濡治法:健脾化湿,止血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三、注意事项在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2、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3、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4、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劳累5、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为基本治法关键词关键要点活血化瘀1.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的基本治法之一,其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瘀血吸收,消除出血点。
2. 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针灸、拔罐、刮痧、放血、中药等,临床常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红花、桃仁、三七等3. 活血化瘀治疗皮下出血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并注意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清热凉血1. 清热凉血是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的另一基本治法,其目的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2. 清热凉血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针灸、拔罐、刮痧、放血、中药等,临床常选用清热凉血的中药,如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生地黄等3. 清热凉血治疗皮下出血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并注意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针灸1. 针灸是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达到治疗目的2. 针灸治疗皮下出血点,常选用的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三阴交穴、血海穴、足三里穴等,具体穴位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3. 针灸治疗皮下出血点,应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并注意穴位的选择和禁忌,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拔罐1. 拔罐是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局部负压,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达到治疗目的。
2. 拔罐治疗皮下出血点,常选用的部位有背部、肩部、腰部、下肢等,具体部位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3. 拔罐治疗皮下出血点,应注意拔罐的时间和力度,避免损伤皮肤,并注意拔罐后的保暖,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刮痧1. 刮痧是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刺激皮肤,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达到治疗目的2. 刮痧治疗皮下出血点,常选用的部位有背部、肩部、腰部、下肢等,具体部位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3. 刮痧治疗皮下出血点,应注意刮痧的手法和力度,避免损伤皮肤,并注意刮痧后的保暖,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中药1. 中药是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补气养血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2. 中药治疗皮下出血点,常选用的药物有当归、川芎、丹参、红花、桃仁、三七、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生地黄等,具体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3. 中药治疗皮下出血点,应注意中药的配伍和用法用量,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注意中药的煎煮方法,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皮下出血点中医药治疗# 基本治法: 1. 活血化瘀皮下出血点的中医病机为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皮肤瘀血不能消散。
因此,治疗皮下出血点的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以促进气血运行,消散瘀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包括:*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川芎:活血行气,止痛 红花:活血通络,散瘀止痛 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肿 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三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 清热凉血皮下出血点的中医病机还包括热毒蕴结,热毒侵袭血分,导致血热妄行,瘀血不去因此,治疗皮下出血点的基本治法还包括清热凉血,以祛除热毒,凉血止血常用的清热凉血药物包括:*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此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瘀血阻滞的皮下出血点 桃红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桃仁、红花此方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瘀血的作用,适用于瘀血阻滞、血热妄行的皮下出血点 紫草地榆汤:紫草、地榆、当归、川芎此方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热毒蕴结、瘀血阻滞的皮下出血点 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黄、黄芩、黄连、栀子。
此方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热毒蕴结、阴虚火旺的皮下出血点 治疗原则:*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皮下出血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 内外兼治:皮下出血点既有内在病机,也有外在表现,因此,治疗时应内外兼治,内服中药的同时,也可外用药物或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注意剂量的使用:在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注意剂量的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不宜过量,以免引起出血清热凉血的药物不宜过量,以免损伤正气 长期服药,注意药物的禁忌:皮下出血点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在服药期间,患者应注意药物的禁忌活血化瘀的药物不宜与补益气血的药物同服,以免引起气血两盛清热凉血的药物不宜与温热补益的药物同服,以免引起热盛伤阴第三部分 常用方剂:紫草散、仙灵脾汤关键词关键要点【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1. 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的作用机理: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多种途径紫草散中的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紫草散中的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瘀症状。
紫草散中的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局部疼痛症状2. 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的临床应用: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皮下出血点,如外伤、血小板减少症、血管炎等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的用法用量,一般为口服,一次3-5克,一日2-3次3. 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的注意事项:紫草散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孕妇慎用;②哺乳期妇女慎用;③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④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⑤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和吸烟;⑥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仙灵脾汤中医药治疗皮下出血点】:紫草散紫草散出自《医宗金鉴》,具有凉血消斑、解毒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皮下出血点、瘀血阻络、肌肤紫斑等症组成:* 紫草:15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生地黄:10g* 黄芩:10g* 黄连:10g* 板蓝根:1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薄荷:6g* 甘草:6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效:紫草散具有凉血消斑、解毒生肌的功效。
紫草、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生地黄、黄芩、黄连清热凉血,滋阴补血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消斑、解毒生肌之功适应症:皮下出血点、瘀血阻络、肌肤紫斑等症仙灵脾汤仙灵脾汤出自清代名医张锡纯,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皮下出血点、气血两虚、瘀血阻络等症组成:* 仙灵脾:15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生地黄:10g*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甘草:6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效:仙灵脾汤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仙灵脾、当归、川芎、赤芍、白芍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生地黄、黄芪、党参、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