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欢迎您 !制作人:梁雪柏制作人:梁雪柏制作人:梁雪柏制作人:梁雪柏甘肃通渭我美丽的家乡地名由来 •宋熙宁(1068)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 (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 筑一大堡 (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 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历史沿革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 •春秋和战国前期,通渭地为襄戎地 •三国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 清水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鸡川、甘谷3县通渭 属临挑路巩州辖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 城置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通渭简史中华民国2年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 道,治今天水)辖 民国16年(1927) 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 区辖民国30年(1941) 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廿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6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至1955年 10月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
[3] 截至2013年,通渭县共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10个社区、 2440个村民小组 6镇:平襄镇、马营镇 、鸡川镇、榜罗镇、常河镇、义岗川镇 12乡:陇阳乡、陇山乡、陇川乡、新景乡、碧玉乡、襄南乡、李 店乡、什川乡、三铺乡、华岭乡、寺子乡、北城铺乡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 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东南、南 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 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 和静宁县毗邻 地形地貌 通渭县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壑区,[2] 多黄土梁、峁 和河谷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00米~ 2200米地理环境 气候 通渭县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6℃,冬季 最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 差较大无霜期147天,无霜期120~170天,年降水量380mm左右 ,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年蒸发量1500mm以上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气候特 点: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高原山地特点:地形高大起 伏,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风力资源 华家岭、牛营大山等区域风力资源丰富,全年可利用有 效风速时间大于6000小时。
[5] 光热资源 通渭全县年平均温度7.7℃,极端最高气温达32.1℃,年日 照时数为2100-24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130.3千卡/平 方厘米,光热资源充足,具有一定开发前景论证储备 了总投资2亿元的义陇河流域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 目[5]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主要有温泉地热、花岗岩、大理岩、安山岩、硅铁矿、高 岭土等通渭温泉日泛水量6000吨以上,地下200米处恒 温113℃,地表水温53.9℃,富含钾、钠、锂、锶、硼、 钙、铁、碘、硼酸、硫酸、氟、氡等32种元素和化合物, 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花岗岩仅露地可采储 量29.4亿立方米,大理岩总储量约900万立方米,安山岩总 储量约10亿立方米[6 人口 2012年末,通渭县总人口43.14万人,常住人口40.21万人人口出 生率11.59‰,死亡率6.26‰,自然增长率5.33‰,城镇化率15.73‰ 截至2012年,通渭县有16个民族,3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 经济 通渭是传统农业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 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 个种类。
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 类 交通 截至2000年底,通渭县有国道1条57公里,省道2条94.35公 里,县道11条444.65公里,乡道4条43.66公里,公路总里程 39.66公里,公路密度为21.99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达到 以国、省道为骨干,县、乡道为辅助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络 西兰公路通过县境西北,华双公路横贯东西,于华家岭交 汇两条重要公路干线与通会、马陇、通榜等10多条公路 相互交织,形成网络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2年,通渭县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30期,完成普及性培训8 万多人(次)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项,有5项列入国家科技 发展计划,承担实施国家科技项目5项,有2项列入全省科技发展 计划取得科技成果6项,通过市级鉴1项,评定县科技进步奖6项 》 教育事业 截至2012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50所,在校学生38641人;小学 242所,在校学生31270人;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2211人小学适 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向大专及以上院 校输送新生2128人卫生事业 截至2012年末,通渭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含 诊所)450个,其中医院2所,病床665张,卫 生机构人员数1283人,卫生技术人员1140人。
有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所各1个, 卫生社区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8所,床 位数460张 体育事业 通渭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和 “全国体育先进县”,[10] 常河、鸡川镇先后 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鸡川、寺 子、常河、碧玉、榜罗、什川、义岗、马营和 原青堡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 体育事业 通渭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和“全国体育 先进县”,[10] 常河、鸡川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 先进单位”,鸡川、寺子、常河、碧玉、榜罗、什川、义 岗、马营和原青堡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 2012年,通渭县共举办县以上体育竞赛活动11场次,参加 运动员1991人(次),全县中小学学生体育达标率92%书画艺术之乡文化现象 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 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 万件以上截至2013年,全县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 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9人, 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2人,从事书画 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 上,形成了独特的“通渭现象”。
1993年,通渭县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 乡”[2] 魏岳嵩的《梅兰菊竹》条屏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 版社出版发行,楷书扇面1987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刘 铎的行草在中国、日本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的《纪念孙中 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在杜康杯全国大奖中 获佳奖历史文化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民族文化水烟瓶”、“通渭刺绣”、“通渭砖 雕”、“通渭剪纸”、“通渭古堡” 、“通渭彩绘”、“通渭木雕”、“ 通渭草编”、“通渭社火”、“通渭 皮影戏”、“通渭小曲”等都是当地 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渭小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名录 逢年过节他们总会令人耳目一新!家乡特产 荞圈圈 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小 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或 铁勺中,用八成热的油炸至棕红色捞 出 甜醅子 甜醅子是通渭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 子,其原料有三:一为莜麦,二是青 稞,三是小麦 莜麦面 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 ,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麦面,也叫裸燕麦面,又叫油麦面 荞麦精面 荞麦富含蛋白质、脂肪、VB1、VB2、VE等多种维生素及钙、镁、 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和纤维素,还富含其它粮食作物中所没有的 卢丁(VP)。
名胜古迹通渭温泉历史悠久,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七 )记载:“温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 则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东北流经平襄故城南” 今之通渭即古之平襄县明代成化年间,工部郎中通 渭籍诗人王瓒就写过作为“通渭八景”之一的“温泉冬 涨”:“万壑琼瑶早雪天,灵泉汩汩泛青烟,路人莫讶 色如涨,谁煮金鹅不记年”清朝道光年间,通渭知县 屠旭初在此主持建二亭,以分男女之浴,并署名还写成 《温泉志》,他在碑文中说:“地无茂林绿荫交加,山 非秀岭层峦红云缭绕”,“四季温暖,可以熟鸡蛋,多 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成疴”,有“神泉 ”之称因泉水日夜涌冒,顺山谷自然流失,故温泉被 当地人叫“汤地河”在神泉洗浴是享受高档次纯天然保健, 使皮肤光亮滑润,强身健体,其机理主 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刺激作用,温度 为34—36℃时,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镇 静作用,37—39℃时,胃液分泌增多, 胃肠蠕动增强,加快血液循环42— 44℃时强烈发汗,排泄代谢产物,协调 组织机能的恢复,吸收对人体有益的各 种微量元素化学的刺激主要是氟适量 进入人体,抑制嗜酸细菌的活性,阻止 某些酶对牙的不利作用,从而预防龋齿 的发生,同时防止血管壁硬化;坚持洗浴,刺激人体皮肤,特别对 银屑病(牛皮癣)、湿疹、鱼鳞 病、皮炎、疥疮、脓疱疮、红斑狠 疮、痔疮、神经痛、瘫痪病、风湿 病、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脉管 炎、白癜风、肾炎、前列腺炎、盆 腔炎、宫颈糜烂、各类性病以及老 年皮肤瘙痒均有独特疗效。
来温泉 洗疗7—21天,配合中西药合理辅助 治疗,总有效率达98%,治愈率达 88%以上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秦嘉、徐淑这对夫妇生活在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年— 182年),均系汉阳郡平襄县(今甘肃通渭)人秦嘉为郡 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徐淑因 病还家不能同往,两地相思,时时互赠诗、书以通情 意后秦嘉病逝于津乡亭,徐淑尚青,兄逼其改嫁,她 便毁形不嫁,不久以哀恸过甚,亦卒据明万历四十一 年《重修通渭县志》和清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记 载,秦嘉故里在今什川乡大湾村秦家坪,徐淑故里在今 榜罗镇桃园村徐家窑,死后合葬于榜罗镇岔口村秦家 坪现有“乾隆初有伍姓耕田,掘出墓志碑乃伏之”的 文字记载红色记忆榜罗会议”革命遗址 通渭县榜罗镇是红军一、 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的 重镇之一,榜罗会议遗址 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要 里程碑遗址旁建有《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 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 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 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 颜人杰地灵秦嘉,东汉时期有为中国五言诗的成熟作 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之丈夫。
徐淑,东汉时期有为中国五言诗的成熟作 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之妻子赵荣,明代工部尚书王瓒,明代开封知府王瓒李南晖,清代“陇右真儒”牛树梅,清代四川按察使牛树梅邢肇棠,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宁夏省人 民政府副主席、主席,河南省副省长,第一届 全国政协委员杨子恒,英国伦敦大学院大学(UCL) RA Fisher统计遗传学讲座教授,RA Fisher计算生物 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算与进 化生物学中心主任,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 院士[13]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青藏高 原研究所所长尚永丰,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基础 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2002年)、 系主任,(2002年)丁虎生,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 委、副校长 王洁岚,现任中共酒泉市委常委、纪 委书记 吕志祥,兰州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 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苟守吉,现任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检察 长、党组书记、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 记 高继明,现任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党组 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吴继德,现任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 ,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