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汶川地质背景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51KB
约10页
文档ID:519196645
汶川地质背景_第1页
1/10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2.1 自然地理条件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 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 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 km,南北长105 km,总面积8 820 km2,森林 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 325 m, 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 km、州府马尔康246 km,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岩浆岩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 是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可分 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漩口、映秀地区) 北旱(威州、绵虒地区)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 经营生产,为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在是2 000 m以下地区,年均气温13.5°C (北部)〜14.1C(南部),无霜期247〜269 d,雨量528.7〜1 332.2 mm,日 照1 693.9〜1042.2 h,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达4 000 余种,其中高等植物2 002种;野生动物2 004种,珍稀品种有大熊猫、金丝猴 等45种。

阿坝州汶川县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成都市仅 70 km,素有阿坝州南大门之称这里不仅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也是中国 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一一羌绣之乡,更是动物活化石一一大熊猫的故乡,还 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一一卧龙该县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 达348万千瓦,是川西平原重要能源供给地汶川不仅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到2002年 底,国内生产总值达125 852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6 54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 16 42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 678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建 立了 1 5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和500亩两个无农药污染IPM示范园区, 注册和启用了 “西羌牌”、“岷江牌”两个商标和五个蔬菜水果绿色标志,被国 家绿色食品中心列为无公害蔬菜、水干果生产建设基地林业三大工程建设进展 顺利,完成封山育林9 403.9公顷,飞播造林813.4公顷,人工造林3 723.1 公顷;完成还生态林3.28万亩,还经济林0.42万亩;完成治沙面积14 605.54 万公顷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区 州、县的工业经济走廊和水磨工业经济园区,正抓紧建立桃关工业经济园 区,成规模、效益好、资产上千万元的招商引资企业已有潘达尔工业硅厂、 跃发冶炼有限公司等6户;电力工业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已建成投产各 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

2.2 交通状况“5.12”特大地震之前,汶川县交通较为便利,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 网,通过县境的国道有G213,省道有303,以及正在建设的都汶高速公路等 对外,北通茂县、北川等县,西达马尔康、大、小金川,南往都江堰、成都;对 内,汽车可进出全县 4 镇 8 乡震后,汶川县交通受到极大损毁,出入汶川县的南线、西线及北线公路及出 入卧龙特区的S303线全部中断;境内大部分道路已损毁破坏,内、外交通通行 困难目前,随着都汶路的通车,全县的道路交通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个别乡 镇的道路仍较差2.3 地形地貌汶川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过渡地带、高山耸峙、峰峦叠嶂、河谷深邃、 悬崖壁立,北有岷山、南有龙门山、西有邛崃山诸山脉,有 “峭峰插汉多阴谷 ” 之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海拔多在4 000 m左右西部最高峰万年雪峰 海拔5 230 m,东部土门河下游谷底海拔890 m为境内最低点见图3-1汶川 县县境主要山脉可以分两大体系:东部龙门山体系及西和西南部邛崃山体系龙 门山系县境延长段为茶坪山脉,主要高峰有磨刀石梁子,最高海拔4 300 m,光 光山,最高海拔4 632 m,尖尖山,最高海拔3 488 m,向东北紧靠着有龙门山余 脉,最高峰三尖山3 922和4 140 m。

邛崃山系的支系,延伸县境西和西南部 其中高峰有:雪隆包5 314 m;小雪隆包4 947 m;卡乓乓山5 666 m;马刀子山 5 456 m(其东面有雪原冰川高原高达5 629 m〜5 706 m),四姑娘山6 250 m,巴 朗山有最高峰为5 040 m,马鞍桥山4 062 m等高峰,终年积雪山脉是研究区地形的主要骨架按不同的高程,大体可分为三级阶梯,一级 阶梯:海拔3 500 m至5 000 m以上的高山、极高山,多由花岗岩、闪长岩、石英 闪长岩、细碧角斑岩等构成,相对高差在1 500 m左右,分布在龙溪、雁门、绵 虒、银杏、草坡、耿达、卧龙、三江等乡镇区域,面积3 004.2 km2,占全县总面 积的73.5%;二级阶梯:海拔2 000m至3 500m为中高山、高山,多由大理岩、 千枚岩、灰岩、页岩等组成,相对高差在1 000m以上,分布在龙溪、雁门、威州、 绵虒、银杏、草坡、映秀、耿达、卧龙、三江等乡镇的中高山区域,面积约660 km?,占全县总面积16%;三级阶梯:海拔2 000 m以下为中山、低山及河谷, 相对高差在800 m左右,多由千枚岩、片岩、砂岩、泥岩等组成,分布在威州、 绵虒、银杏、草坡、映秀、耿达、卧龙、漩口、水磨、三江等乡镇,即沿杂谷脑 河、岷江、草坡河、二河、正河、寿江、皮条河、巴朗河、中河、西河等河溪沟 两岸河谷阶地区域,面积约42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0%。

县内山脉最高峰四 姑娘山海拔6 250 m,河谷最低处漩口镇海拔780m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5 000 m 以上县北以龙溪乡久雾顶为最高;县西南以玉龙乡雪隆包为最高点,县西以耿 达乡四姑娘山,卧龙镇巴朗山最高,县东以雁门乡光光山、银杏乡尖尖山最高; 县南河谷漩口镇为低点,县境四面环山,群山耸立,沿江河溪沟地势逐步降低, 形成河谷槽地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 聚居县之一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东西宽 84 km,南北长105 km县域面积8820 km?;人口 110 118人(2000年),主要 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周边相邻县级政区,东邻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 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 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 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2.4 气象水文条件2.4.1 气象条件汶川盛夏受太平洋暖流高压控制,冬季盛行西北高原冷气流的影响,分为两 个明显的自然气候区:银杏乡苏坡店以南的映秀、漩口区河谷地带,属山地亚热 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苏坡店以北的绵虒、威州镇河谷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 季风气候区。

由于地形地势差异悬殊,汶川县从东南向西北呈比较完整的气候垂 直分带,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汶川县气候主要特点是垂直分带明显,南涝北旱分明,光、温、水、湿时空 分布不均,县南漩口年降水量1 285.1 mm,县北威州年降水量526.3 mm,西南 部卧龙年降水量925.1 mm,漩口年降水量是威州年降水量的2.4倍雨季(5〜9月)受西南和东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使汶川县具有冬季气候干燥,夏季温暖湿 润多雨的东亚季风气候特征从山地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至南温带半干旱季 风气候区,常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短无酷暑,冬长无严寒,春秋温和, 作物生长期长的气候特点在水平分布上,又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自然气候区, 大致以银杏乡梭坡店为界,县境南部的漩口、映秀(含三江乡)一带,属川西多雨 中心区,是暴雨常出现的地区之一,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 285 mm,日最 大降水量269.8 mm,具有多雨多涝,秋绵雨危害严重,四季分明,夏季湿热, 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无霜期最长的气候特点县北的威州、绵虒一带,属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地区降水量少而稳定,年降水量526.3 mm,日最大降水量 因季节分配不均,干雨季分明,冬干明显,常有春旱和夏伏旱发生。

汶川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190.9 mm,南部和北部地区降水量差异很大,由 南至北递减南部地区根据渔子溪水文站25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3.1 mm,最大年降水量为1 688 mm(出现在1964年映秀地区),最小年降水量为836.7 mm(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大4个月(6〜9月)降水量为853.2 mm,占年降水量 的68.2%;寿溪水文站22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333 mm,最大年降水量 为1 933.5 mm(出现在1966年漩口地区),最小年降水量为768.3 mm(出现在1974 年),连续最大4个月(6〜9月)降水量为912 mm,占年降水量的69.2%北部 地区,据威州气象站23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8.7 mm,最大年降水量为 648.6 mm(出现在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369.8 mm(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 大4个月(5〜8月)降水量为324 mm,占年降水量62.1%;最小年降水量为369.8 mm(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大4个月(5〜8月)降水量为317.9 mm,占年降水量 的61.9%具体见表2-12.4.2 水文条件研究区地表水系为岷江。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松潘县北弓杠岭隆板棚,经 松潘、茂县,从县境东北流入汶川经雁门、威州、玉龙、绵虒、银杏、映秀、 白花、漩口等8个乡镇,纵贯县境东部,境内流长88 km,流域面积1428.476 km2 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河床平均坡降8%°其中,佛堂坝至中滩堡(映秀)23 km 内落差达22.3 m,平均比降9.7%最大流量1890 ms/s,最枯流量49.3 ms/s, 年平均流量168〜268 m3/s岷江水位(姜射坝水文站测)最高1336.48 m(1973 年测),最低1332.92 m (1985年测),常年水位1335.5 m(1985年测)最大流 速6.9 m/s,最小流速1.44 m/s河面宽度一般在80〜100 m左右县境出口处 多年平均流量452 m3/s,径流量达142亿m3汛期主要为降水补给,枯季为融雪 和地下水补给Z /r-P-TZ. Z_U表点各月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降气候类型及代l23456789101112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漩口13.122.148.884.5106.7138.2:287.9)286.6.170.9)81.533.311.61285.映秀10.319.551.386.1107.7131.2:277.f• 278.4:170.180.931.39.21253.南温带湿润气候三江12.720.846.583.2105.6132.4:246.2:220.7136.81 794 6)30.'79.81125.南温带半湿润气候耿达&110.332.071.998.2127.5192.014 8.5111.149.815.92.5867.8草坡4.23.512.952.894.5105.2139.5137.3111.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