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究之刘禅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31KB
约2页
文档ID:39706707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究之刘禅_第1页
1/2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之刘禅《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内有人物1191 位,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等形象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罗贯中在人物塑造上抓住了人物性格特点,突出某个方面,运用夸张、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有意识的突出人物个性,使其血肉丰满在故事情节的编写中,作者凸显尊刘贬曹的风格,对历史情节大幅增删其中作者构思的大量玄幻情节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故事富有趣味,但与此同时, 其中的历史事件、生活习俗、人物功过等方面并不准确,与历史相违背就连鲁迅先生也批评:“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近妖可是其中的精彩故事早已深入人心,难以修正,那些像曹操一样被歪曲的历史人物只好背着几百年的黑锅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三国演义》 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是怎样的,我们决定选取一位代表性人物——刘禅(shan)进行深入剖析蜀后主刘禅,小名阿斗,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成了窝囊废的代名词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始终无法成材的人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阿斗的江山——白送为避此,我将在后文的描述中称呼刘禅的字——公嗣《三国演义》中为了刻画刘公嗣的昏庸无能是这样描写的后主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之言,又溺于酒色,不理朝政。

“时右将军阎宇,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 “然一时官僚以后主荒淫,多有疑怨者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 (一百五十回)“后主第五子刘谌厉身而骂周曰‘偷生腐儒,岂可妄议社稷大事!’后主谓谌曰“今大臣皆议降,汝独仗血气之勇,欲令满城流血耶?”(一百八十回)“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感伤,独后主有喜色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随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 ‘此间乐,不思蜀也’ ” (一百九十回)乍一看,刘公嗣的却是不思进取,昏庸无能,可是蜀国之败,早在夷陵之战就已定形,非孔明、伯约所能逆转蜀国所宜当鼎足三分,不穷兵黩武然而孔明逆天命七出祁山伐魏未果,伯约更是屡战屡败大挫元气刘公嗣大智若愚,早识天命,知不可为而不为后主曰: ‘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一百零一回)由此可见, 刘公嗣的不作为并非南宋政府那般偏安一隅,而是在认清形势之后为避免劳民伤财才做出的决定在成都即将沦陷之时,刘公嗣没有为了保全宗庙而倾两川之兵奋起反抗,他不想看到满城流血,为了保全百姓的性命,他选择了投降。

在被俘之后, 他装疯卖傻,放下了帝王的尊严他若不为此,岂得封为安乐公,恐必不为司马昭所容,反之害矣有人说刘禅天生愚笨,我观之不然自古征战沙场,一将成名万骨枯,邓艾、钟会二公尽获西蜀之地却不知退后不得善终,反不如公嗣享年六十四诸葛亮赞其:“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禅在位41 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君主魏延造反,后主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一百零五回) “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刘公嗣既非天生愚笨,为何如此软弱无能?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公嗣生一年,刘备不愿就取荆襄,以致曹操攻打时无处容身,荆襄反被蔡氏夺取,投降了曹操刘备无奈,只得携全城百姓出逃,不日被曹操赶上,两位夫人失散于百姓间,公嗣亦随丢失,所幸子龙复回救出次年,生母甘夫人死,备无妻子,迎娶东吴孙权妹孙夫人可惜这个女人并不温柔,连父亲刘备都惴惴不安五岁,孙权欲为周瑜复仇,从张昭之言,骗孙夫人携公嗣回吴,议以公嗣换荆州多亏赵云机智,又得张飞接应,从孙夫人手中截回了公嗣,才保的一命十五岁时,先主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致使蜀国战斗力锐减,不足原三分之一,基本确定了蜀国已经丧失了一统天下的能力了。

无论刘公嗣是昏庸还是极富才华都不可能再让蜀汉一统天下,最多保持鼎足三分的局势,稳定内政而公嗣恰好也做到了这点十六岁, 先主刘备白帝托孤,刘公嗣以比两位弟弟大十岁的绝对优势毫无疑问地继承了皇位 父亲刘备要求他以父事丞相,所以身为皇帝的公嗣其实有名无实,一切大小事务都由相父统览,大小官员皆听相父号令公嗣无奈,只好忍着二十多年过去了,孙刘联手抗曹,诸葛亮七擒孟获,七出祁山,招降姜维,泪斩马谡,伏诛魏延 ,, 军权皆由诸葛亮统领,朝廷议事全是董允决定正值青春年少, 欲成就功业的刘公嗣活像是君主立宪制下的君王,大权从未在手他犹豫、彷徨, 到底要不要有所作为?无限失意的他投向了小黄门黄皓的怀抱二十七岁,诸葛亮去世,公嗣依旧没有拿回他的权力,蒋琬代行丞相事三十一岁,公嗣,心灰意冷,放弃了对朝廷大权的掌控,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一切事务皆交由臣下去办再过九年,三十九岁,蒋琬、董允弃世,公嗣终于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从此,他重新得到了最高统治权,外事由费祎处断四十六岁,费祎遇刺身亡(疑是马谡所为,详见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公嗣重用孔明首席大弟子姜伯约北伐,复兴汉室十年后,姜维屡战不胜,穷兵黩武,但从未罢兵钟会、邓艾两位奇士大破蜀兵,成都危在旦夕。

公嗣不忍成都满城流血,先姜维一步投降,时年五十七岁入魏后,公嗣伪装自保,安享晚年,寿六十四而终他的一生似乎碌碌无为,可是他的心声又有谁听得到?!况且在此乱世之中,他在位时间最长,国内安定,四十年不遭战乱,使民安居乐业,可谓仁君矣我认为刘公嗣此人虽无甚功绩,却从未做出什么大害国家之事,仁德爱民, 可与秦王子婴相比他的内心满载伤楚,却有苦难言爸爸怎么那么忙?从来都不关心我一下,只问学业 妈妈长什么样子呢?要是她还在就好了就一定很爱我吧后妈怎么那么凶,天天带刀佩剑晃来晃去的,连老爸都害怕还有相父,整天忙于北伐,就知道把我当小孩子看董总管太可恨了,就是不让我出去玩,这宫里太闷,没人陪我还是黄公公对我好,深知我心, 不像那些个成天就知道兴复汉室的蠢官,看来我得好好劝劝相父不要再来逼我了,好吗!真烦人,就是不肯让我玩一下还是黄皓好,他懂得哄我,我的知心话只说给他一个人听相父和伯约执意北伐,算了,随他们去吧,只要不打扰我和黄公公的安宁就好皇位有什么好的?不好玩,一点都不自由,还不如溜溜鸟,把玩些宝石,看些奇花异草,,公嗣从出生就背负着兴复汉室的命运,可惜他不感兴趣,却又不能改行,真是悲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