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彩色版)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78KB
约21页
文档ID:220335706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彩色版)_第1页
1/21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彩色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彩色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静息时内负外正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g/L:低血糖症 高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是反馈调节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颤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瘩〔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12、水盐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弧迅速准确、比较局限短暂体液调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等〕吞噬细胞 1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15、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 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T细胞→→→→→ 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肺炎、气管炎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激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显然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状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芽>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状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7、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2,4-D,萘乙酸〕 ⑴培育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⑵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⑶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 ⑷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龄 8、五种植物激素的区别 名称生长素赤霉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主要作用促进扦插生根,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发育,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乙烯根冠、萎焉的叶片,将要脱落的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根尖植物体各个部位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果实的成熟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成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增长率坚持不变 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 〔2〕“S〞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 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状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7、种间关系比较 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举例互利共生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地衣;大豆与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根瘤菌浮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蛔虫与人;噬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菌体与被侵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染的细菌得更好寄生无竞争数量上浮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牛与羊;农作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物与杂草能力相同,则如图b,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浮现出“先增加捕食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狼与兔;青蛙与昆虫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 〔分层现象〕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8、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镶嵌分布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扩大阅读: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彩色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