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区a区、b区道路建设工程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02KB
约15页
文档ID:420495522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区a区、b区道路建设工程_第1页
1/15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区(A区、B区)道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8月1.1 工程概况项目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园路网内,项目分A区和B区A区由12条道路及一座桥梁组成,分别如下: 滨海大道:南起经一路,北至滨海一路,路宽50m,长981.72m,城市主干道,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60km/h;滨海一路:西起经一路,东至滨海横五路,K0+000~K1+260段路宽24m,K1+260~K3+065.2段路宽30m,长3065.2m,城市次干道,双向4/6车道,设计时速40km/h;滨海二路:西起经一路,东至滨海横五路及滨海一路终点,K0+000~K0+600段路宽18m,K0+600~K2+385.5段路宽30m,长2385.5m,城市次干道,双向4/6车道,设计时速30~40km/h;滨海横一路:南起经一路,北至滨海一路,路宽30m,长776.3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滨海横二路:南起规划路,北至滨海二路,路宽30m,长368.95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滨海横三路:南起滨海横五路,北至滨海一路,路宽30m,长1024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滨海横五路:西起滨海经一路,东接滨海一路终点,道路宽30m,长979.7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商务一路:西起滨海经一路,东至纬十路东段,道路宽30m,长2006.6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商务二路:西起商务一路,东至纬十路东段,道路宽36m,长1063.5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商务三路:西起经一路,东至商务一路,道路宽30m,长877.5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纬十路东段:西起商务二路,东至商务一路,道路宽50m,长560m,城市主干道,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60km/h;纬十一路东段:起点与商务三路相交,终点与现状防浪堤相接,全长681.78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2号桥:东起商务一路,西至滨海横五路,路宽50m,长560m,城市次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km/h。

B区由3条道路及一座桥梁组成,分别如下:纬九路:西起经二路,东接经九路,道路宽24m,长527.3m,城市次干道,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40km/h;经三路南段:南起与本道路与纬十五路规划立交北侧,北至本道路与纬十路交叉口,路宽80m,长870m,城市快速路,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60km/h;经四路南段:南起与本道路与纬十二路西段交叉口,北至本道路与纬十路交叉口,K0+000~K0+340段路宽42m,K0+340~K0+858.3段路宽45.5m,长858.3m,城市主干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km/h;6号桥:西起本道路与纬十二路交叉口,东至本道路和经一路交叉口,路宽50m,长660m,城市主干道,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60km/h建设工期14个月,拟于2013年9月开工,2014年11月竣工通车投资总额79232.71万元1.2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划的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中的公路智能运输、快速客货运输、公路甩挂运输系统开发与建设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符合《中山火炬开发区马鞍片区-临海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交流发展,项目的建设具环境可行性1.3 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3.1 地表水环境(1)拟建2号桥于K0+100处跨越一条岛内河涌,6号桥于K0+480处跨越茅龙水道两条河涌的功能主要为农业、排涝,茅龙水道自北向南于下游约5.5km处汇入伶仃洋本项目所跨越河涌为Ⅳ类水体2)拟建项目跨越的沿线未设置取水口,项目未跨越饮用水源保护区3)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两条河涌监测断面的pH、COD、BOD5、SS、NH3-N和石油类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1.3.2 地下水中山市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中山不宜开采区、珠江三角洲中山地质灾害易发区,拟建项目所位于的马鞍岛未列入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范围内1.3.3 声环境项目所在的临海工业区仍在开发中,沿线仅有少量入驻企业,无集中居民点根据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内较安静,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功能区的要求1.3.4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的PM10日均值、NO2小时值和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能够满足二类区要求。

1.3.5 生态环境(1)拟建项目处于中部中心城市区,项目未穿越重要生态功能区,距离重要生态功能区均较远2)项目沿线未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未见挂牌名木古树,主要为道路绿化植物群落和农田植物群落;(3)沿线未发现珍稀、濒危动物,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常见动物种类主要有麻雀、喜鹊、青蛙、蛇类等;(4)拟建项目新增占地为961.68亩,主要占用园地、工矿企业用地和空闲地;(5)评价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1.4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4.1 社会环境(1)项目的建设会对被征地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2)项目建设期间会对局部陆上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并会影响交通安全;(3)工程施工会对水利、路网等基础设施带来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4)项目建设期间会对原有的景观环境造成破坏,项目运营后,桥梁结构和绿化景观完美的结合会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1.4.2 地表水环境(1)施工期,水域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泥浆水,采用泥浆分离机回收泥浆,泥浆处理水用于陆域施工场地防尘洒水,不向地表水体排放,桥墩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2)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冲洗后产生的油水,施工场地砂石材料冲洗废水,经简单的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排入沿线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小。

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量小,污水容易降解,经处理后回用于农田灌溉,不排入沿线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小4)营运期径流排放对水体影响十分轻微,不会改变水体的水质类别1.4.3 地下水工程施工和营运期均不会对地下水径流和水质产生影响1.4.4 声环境(1)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通过模式预测可知,营运期道路红线外20m噪声值有一定程度超标,规划敏感点处声环境功能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1.4.5 环境空气(1)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采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洒水、施工场地合理选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2)类别预测结果表明,运营的不同时期,敏感点处NO2小时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1.4.6 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期桥梁桩基钻渣、拆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均及时清运至政府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处理,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固体废物贮运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因此,本项目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1.4.7 环境风险事故营运期存在运输危险品车辆危险品泄露的风险,通过采取必要的防范和管理措施后,环境风险事故处于可接受的水平1.4.8 生态环境(1)拟建项目工程占用耕地较少,通过占补平衡、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工程占地不会改变当地土地利用总体格局;(2)工程占用农业农地将导致当地村庄农业生产的减产,通过经济补偿不会改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土地补偿,不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大的影响;(3)项目建设造成的总生物量损失为38t/a,项目破坏的植被不会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4)评价区域内陆生动物对人为影响适应性较强,工程建设基本不会干扰他们的正常活动,也不会对其生活习性造成大的改变5)通过类比和公式法估算,工程施工期间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93.25t1.5 公众参与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到项目沿线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对于公众比较关心的环境问题,报告书的相关章节做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要求,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环境影响1.6 环境保护措施1.6.1 设计期1.保护居民点在交叉路口路段设计禁鸣标志,减少车辆鸣笛对敏感点的影响。

2.保护水环境在市政雨水管出口处设置小型隔油池3.施工组织建议优先考虑将路基永久占地和其他永久占地设计成临时用地,减少临时占地数量1.6.2 施工期1.6.2.1 社会环境(1)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实施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3]46号)等有关规定对被征地村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2)在施工期,应加强交通管理和组织,设置必要的警告、安全措施营运期,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安全第一”的思想宣传,并在事故易发地安装相应的设备(如危险信号、附上标记等)3)施工期应尽量不破坏现有的排、灌渠道和现有道路,同时,与沿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水系和路网的重新规划和调整4)对施工场地合理规划,防止过多占用土地,加强施工管理,禁止乱丢乱弃生活垃圾和施工废料,尽量减少施工对现有景观环境的破坏1.6.2.2 水环境1、组织管理措施(1)水下工程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2)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的布置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并尽可能远离水体;施工人员施工营地建议租用当地民房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矿建材料应运至河道之外指定地点堆放,严禁乱丢乱弃;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和水上作业的监管力度,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桥梁施工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桥涵施工要充分考虑防洪、防涝需要,不得妨碍沿线地区行洪、排涝、灌溉、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沟渠畅通,及时根据施工进度清理河道,彻底拆除在水体中临时修筑的堤坝、围堰等设施。

4)施工材料如油料和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在河床之外,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物品,防止雨水冲刷;桥涵施工必须制定相应的油污染应急预案,在沿线重要跨河桥梁施工工地必须配备足够的油污染净化、清理器材和防护设备,如围油栏等;矿建材料运输中应采取雨布和防落物网遮挡等措施 (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2、工程措施(1)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和蒸发池分别处理粪便和餐饮废水,经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田,不排入沿线水体,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和蒸发池覆土掩埋2)设置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并及时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场进行妥善处理3)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堆渣场,堆放桥梁基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