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92KB
约12页
文档ID:512821487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_第1页
1/12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① 首段的作用 ②末段的作用 ③中间段的作用④第二人称的作用 ⑤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⑥ 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⑦ 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 ⑧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⑩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行文段落类解题思路:(1) 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 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一、首段的作用高考试题展示08年江苏卷《候银匠》:小说开头第2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07广东卷《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05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5广东卷《壶口的黄河》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 排有什么作用?05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第18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 排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探寻一.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 感情。

例:05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 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二.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 做铺垫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05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或回答“与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也可05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第18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 排有什么作用?答案:(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三.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07广东卷《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 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 界中 答案:文章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为泥泞的出现作铺垫,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四.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五.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 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二、末段的作用高考试题展示0 8全国卷I《阳光古道苍凉美》第17题:文章末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07全国卷I《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06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18题: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 意是什么?06 (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05辽宁卷《切梦刀》第22题:如果将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解题思路探寻一.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06 (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答案:首尾呼应, 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 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06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18题: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 的用意是什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 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 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07全国卷I《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 化主旨二. 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05辽宁卷《切梦刀》第22题:如果将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1) 不删好。

最后一自然段点明并深化了主题,这可以使文章立意显豁,直接而充分地表达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五百,两套烧饼”的叹息将“烧饼”与“切梦刀”的价值并置比照,进一步消解了“切梦 刀”抚慰心灵、疗治伤痛的意义2) 删掉好这样可以避免将作者的主观情感直接呈现出来,使文意含蓄,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索与想像空间‘贵来!’”“惘惘然而去”,用金钱衡量“切梦刀”的 价值,且言其贵,已经传达出对“切梦刀”意义的怀疑和否定,文章结构至此已经完整,表达也已 清楚05北京卷《合欢树》第21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 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答案:表现:母爱是普遍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依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三. 末段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2004年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 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答案: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 恢复大自然的原貌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 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07四川卷《焰火的变奏》第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叫攵束全文? 答案:卒章显志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 激发人们思考I三、中间段的作用I高考试题展示06山东卷《文赤壁》第16题: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 么作用?07安徽卷《行吟阁遐想》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 么作用?07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 (2) 07江西卷《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探寻一.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近三年中间 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07重庆卷《告别三峡》第16题:“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①过渡②总领后文06山东卷《文赤壁》第16题: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乘U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 什么作用?答案: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07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 ― (2)—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07江西卷《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 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 写二.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 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 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04年全国卷《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 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06安徽卷《行吟阁遐想》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 什么作用?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妆,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 音都听得到答案:⑴特征:秀美,宁静⑵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 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意思答对即可)三.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 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如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 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r1小结开头段: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提纲挈领,开启(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 做铺垫、埋下伏笔中间段: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或衬托(反衬)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 照应前文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 意无穷,回味深长一标题作用⑴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⑵点明主题二环境描写的作用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⑵增添或烘托某种氛围⑶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⑷转化或推动故事情节⑸揭示文章主旨⑹烘托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三某些情节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四分析人物⑴点出人物的身份/地位⑵根据具体句子刻画性格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⑴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的中心⑵结构上: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② 中间:过渡,承上启下③ 结尾:照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⑶感情上: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⑷表现手法上:修辞......五分析某句话或某段话的语言特色⑴注意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⑵句式,修辞⑶形式上的特点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六人称的作用⑴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