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基本内涵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也称实质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 ,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也就是说,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 ,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价值理性的存在古已有之,真正成系统的研究要追溯到法国的启蒙运动时期 法国启蒙的特点就是特别认同价值理性尽管伏尔泰、孟德斯鸠等英国制度崇拜者曾大力宣传英国的工具理性有人(拉尔夫等)认为,伏尔泰最伟大的单项成就或许就是他在法国倡导英国式的经验主义来消除笛卡儿唯理主义的影响他年轻时曾因得罪了一位权贵而被放逐到英国,在英国过了三年,其间“彻底”皈依了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回国后就致力于宣传培根、洛克的思想,宣传牛顿那一套已为经验证实了的科学体系,要法国人放弃不讲实际、空对空的笛卡儿主义,并在引导法国思想界更注重实际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他的著名的讽刺小说《老实人》(1759)就典型地反映了伏尔泰的这一思想倾向此书的主题就是教导人们:生活是不完美的,可能永远不会完美,但如果人类不去进行枯燥无味的推理论证,踏踏实实地去做那些单调而富有成果的艰苦工作,人类将取得最大的成功。
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也有同样的思想倾向,如孟德斯鸠极其推崇英国政治制度,写《法意》宣传之;狄德罗编《百科全书》也体现了工具理性精神,要通过普及最新科学成就清除迷信,推动科学发展,以减轻人类的苦难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宣传,对于法国思维方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朱学勤在 92 年第 6 期《读书》上有一篇文章,指出了伏尔泰等人这种英国工具理性宣传影响的局限性,可以在此引为参考朱文说:“法国是个大陆国家她的精神气候是文学型、戏剧型,不是哲学型、逻辑型哲学的面包不涂上文学的奶酪,法国人咽不下去……启蒙运动的主流作家,有文学活动,但基本性格是哲学型、逻辑型、百科全书型他们深染英国的岛国气候,向法国输入的也多是海洋恒温型工具理性——沉着事功,平庸缓进,而不是充满浪漫美感冲天而起的价值理性因此,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是法国本土的,启蒙运动的哲学内容却是舶来进口的,与本土精神气候并不契合 ” 另一位上海学者傅铿,在一篇谈雷蒙•阿隆的文章中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伏尔泰宣传的局限性,也值得一读( 《读书》92.1“浪漫理想和事功精神”)傅铿说,十八世纪以来的法国知识分子一直是羡忌英国人在制度上和商业上的辉煌成就,但是他们却热中于将英国人的制度转译成种种光芒四射、永恒但却是含混不清的理念口号。
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民主权曾经是魔力巨大的革命咒语傅文引用阿隆的说法解释说,这一情况显示了法国文人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职能:“那就是将文人自身与人类的种种梦想和激情联结在一起,与此同时,不管是好是歹,将那些散文化的社会成就转化为种种普罗米修斯式的使命,光辉灿烂的功绩和悲剧式的史诗” 散文化,黑格尔的概念,prosaic ,意思是不追求浪漫美感、精彩出奇,从一点一滴的平凡无奇的小事做起,用水滴石穿的办法建功立业)这也就是说,伏尔泰等人虽崇尚英国经验主义,但他们是不是真的能成为这种经验主义者却大成问题他们毕竟受到法国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局限这局限其实还很严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对宗教的态度就和他们的英国老师们截然不同(傅文也提到此点) :伏尔泰猛烈抨击宗教势力、毫不讲情面和妥协而著称,而狄德罗、霍尔巴赫等许多百科全书派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相反,在英国,像牛顿这样的第一流科学家,开整个时代之风气的人,也深信上帝统治着整个宇宙,而洛克这样的经验论哲学家则竭力倡导宗教宽容;另一位重要的英国哲学家休谟也只不过提出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可见英国的科学精神被法国人推向了极端爱走极端、干什么都讲究一个彻底性,这就是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是法国思维传统的根本特点,是束缚伏尔泰们的一根看不见的精神绳索。
更何况法国还有个卢梭此公一贯坚持法国传统思维逻辑,无限崇尚价值理性,对英国工具理性始终嗤之以鼻虽然在英国思潮大举入侵的时候,他受到排挤,位处边缘,但随着大革命的临近、社会冲突的加剧,他的思想最终还是由于最契合法国精神传统而得到了普遍的服膺,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法国启蒙运动后期的中央舞台所谓的“价值理性” ,是行为人注重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价值,即是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忠诚、荣誉等,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而不是看重所选择行为的结果它所关注的是从某些具有实质的、特定的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行为的合理性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价值理性最突出的代表价值——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概念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二者为人的理性的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价值理性体现一个人对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在特定的条件下,价值作为物与人的需要的一种关系,既体现为物的价值,也由此引申为“意义” 价值理性关怀人性的世界,价值理性视野中的世界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它不是在人之外的冰冷的客观实体,而是和人水乳交融的主客体混一的世界价值世界是以“合目的性”的形式存在的意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人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人的最终归宿和终极关怀成为重心所在。
编辑本段特点1、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 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尽管泛主体论者认为人与万物都是主体,但依然认为人是世界的唯一主体,主客二分决不是历史的错误,没有主客二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但反对主体面对客体的任意妄为,而赞成二者的对立统一张载的“民胞物与”说包含着天才的思想,但“民胞物与”从来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贯彻到底,倘若陷人贯彻到底的偏执,人就势必不再是人,人就终将失去“民胞物与”的自信和能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不同,它是以主体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客体为中心的理性它不在于求得对客体本质、属性的正确把握,尽管它不能脱离这种把握,它的旨趣在于为主体而忧虑、呐喊、运思、谋划、服务,它恪守“人是万物的尺度” ,它关注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执著于人的幸福 2、价值理性是一种目的理性 它追求行为的合目的性它并不忌讳功利,并不回避功利目的,但它并不以功利为最高目的,而是肯定功利又超越功利它并不反对满足人的当下需要,但它强调当下需要的合宣性,并兼顾人的长远需要它并不反对个体的需要,但它并不囿于个体需要,而是谋求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共赢它并不否定人作为手段的意义,但它强调, “人本质上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作为手段,只有在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
由此可见,价值理性所诉求的合目的性,既是指合乎人的目的,更是指合人本身这个目的在价值理性视野中,人是终极目的,人是各种努力的终极关怀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都是为了维护、发展、实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都是为了推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凸现人存在的意义,促进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完善,趋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价值理性是一种批判理性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社会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人又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因此,在任何特定的时空中,人总是有缺憾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都是不完满的而这恰恰是与“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的人的本性相违背的因而,人总是面临着“是”与“应当”的矛盾、 “是如此”与“应如此”的矛盾价值理性对此有极其深刻的领悟,因此它总是要不失深沉地告诫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存世界是不完善的,是需要改变的面对现存世界,价值理性所扮演的不是辩护者、守护神的角色,而是批判者、超越者的角色价值理性作为人类的批判理性,它关注人的现实处境和前途命运,它既为人的生存发展状况的每一点改善而欢呼,同时又针砭时弊,正视现实中的缺失,为人生存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不幸缺憾而“扼腕” ,并致力于解构、治疗世界。
价值理性的这一规定性表明,它不失为人类的清醒剂 4、价值理性是一种建构理性 价值评价理性价值理性不是“没有目标而造反,没有纲领而拒绝,没有未来应当如何的理想而又不接受现状” “价值理性对现存世界的反思、批判,蕴涵着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它渴望通过反思、批判、变革,从而实现超越,建构一个理想的、应然的、合乎人的本性和目的的美好世界价值理性总是要为人类设置实然与应然、现实与理想、是如此与应如此、是其所是与是其当是的矛盾,即在观念上建构一个理想的世界作为人类前行、趋赴的目标,给人以鼓舞、以引领价值理性不只观念地建构超越于现存世界的理想世界,而且支撑、鼓舞、引领人通过实践去变革现存世界,建构应然的理想的世界,致力于使理想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人正是在价值理性构建的理想的支持、鼓舞、引领下不断地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改变、超越的,世界也由此而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使人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一、价值理性的人本学根据 价值理性最初是由马克斯•韦伯在考察人们的行为时提出的与工具理性并行的概念,且不说韦伯是如何界定价值理性这一范畴的,就价值理性来自人的行为这一点,即表明在发生学意义上,价值理性之所以可能与人及其行为直接相关。
价值评价理性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就以“认识你自己”来启迪古往今来的人们探究人的奥秘人的斯克芬斯之谜也表征着人的与众不同两千多年的漫长探索并没有哪位哲人敢断言这一问题得到了真正解决在这里,首先认为人是一个双重性的存在一方面人从自然界进化而来,作为有生有死的生命有机体,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就此而言,人是自在的存在另一方面,人又不满足于自身的“有限性”和生存境遇的不完整性,力求超出生命的界限,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类生命价值的永恒,这表征着人又是创生的自为存在二、价值理性生成的实践根据 然而人的超越性不只是一种内在的意向性,它不断要求对象化为一种创造性行为,从而走向现实性由此基于人的超越性根据的价值理性也不仅仅是一种意向性的可能,它在人的这种对象化的创造性行为中获得其现实性,并在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那么人的实践是怎样的呢?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的现实存在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而实践创生活动就是人的本真生存方式马克思把人的这一对象性的实践创生活动看作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指出,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 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 ),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以自己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从自然界中获得自由,使自己的生活生动有意义而人的这一创生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正是这一“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这一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就是有理性指导的实践活动人的理性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追求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和改造中所展现出来的思维和行为特征人的这一理性特征使人的活动脱离了生命的自在性和盲目性,成为现实人的自为存在的实践创生活动,表征着人的自由质理性就是适应这一自由自觉活动的内在要求,为着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实际的改造世界而生成和发展的 感性价值和理性价值维度解释正是理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生成与参与使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更“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以创生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人的实践活动既要面向实事世界又要面向人自身及其价值世界,因而,人的实践活动就表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正如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纬度,统一于人类实践中一样,求真意蕴所凸显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