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局部均衡理论,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理论揭示了经济活动者依据价格行事的行为规律,价格在个体经济活动中被视为外生变量那么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我们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讨论这个问题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听从价格召唤,依据价格行事,他们当中任何个人的行为都对市场价格产生不了影响尽管个人行为不能影响价格,但所有经济活动者的行为总和对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的只有当供求发生变动时,价格才会发生变动,进而导致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供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均衡理论,它分为两个层次:局部均衡(个别市场的均衡)和一般均衡(所有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本讲讨论局部均衡理论,下一讲讨论一般均衡理论一、短期均衡,马歇尔(1920年)创立的局部均衡理论,把单一商品市场看成是总体经济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这为我们分析市场均衡问题带来了两大方便首先,可以忽略收入效应相对于整体经济而言,单一商品市场的小规模特点让我们可以认为消费者在单一商品上的支出仅占个人全部支出的一个很小比例,因此收入变动对单一商品需求的影响很小,收入效应可以忽略。
其次,可以忽略替代效应单一商品市场的小规模特点也使得单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他商品几乎没有替代效应,可以认为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受该种商品价格的影响鉴于这两个特点,我们在分析市场均衡问题时,就可认为单一商品的需求与供给都是由该商品的价格决定的,并且仅仅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更重要的是,还可把所有其他商品组合在一起视为一种标准商品——货币,且这种标准商品的价格不变这样,经济变成两种商品(货币 M 和商品 Q )的经济,从而使得价格决定问题得以简化:货币M的价格为1 ,只需研究商品Q的价格决定一) 市场需求,为了讨论商品 Q 的价格决定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这种两商品经济对商品 Q 的需求情况,而这又取决于各个消费者对商品 Q 的需求情况因此,我们先来说明消费者个人的选择 用 Q 表示商品 Q 的数量,用 M 表示货币 M 的数量;用 P 表示商品 Q 的价格,货币 M 的价格为1,因为货币是价值标准 可以认为,短期内货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不变原因在于货币的效用是消费者通过购物消费获得的,如果用货币只购买一种商品导致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那么消费者就会购买其他商品,从而消除边际效用递减趋势。
另外,短期内不涉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或升值等问题,因而更有理由认为短期内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鉴于此,可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Q, M ),且货币的边际效用 u(Q, M )/M 为常数C这样,可把 u(Q, M ) 写成:u(Q, M ) = A M + B(Q)由于 u(Q, M )/A 与 u(Q, M ) 表示了同一偏好关系,因此可直接假定 u(Q, M ) = M + (Q),这就是所谓的拟线性效用函数1. 个人需求函数,以上分析表明,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拟线性形式,这对于研究消费者需求带来了很多方便用 r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则在拟线性效用函数下,效用最大化问题变成为:求解效用函数u(Q, M ) = M + (Q)在约束条件PQ +M = r 下的最大值这样,可容易地写出边际方程:,可见,商品Q的需求量Q同价格P之间的关系为P = (Q),这正是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例1. 线性个人需求函数,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P,,从而需求函数为:Q = a – bPQ = a – bP,a,ab,其中 a > 0, b > 0 为常数。
则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为:,可见,需求曲线成为直线的背后隐藏着效用函数的二次性一般来说,二次效用函数是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一种简洁表示因此,在初、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把需求曲线画成直线的做法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Q,o,线性需求函数,假定经济中总共有 m 个消费者,并且每个消费者都具有拟线性形式的效用函数:于是,每个消费者 i 的反需求函数为: 设 Q = Di(P) 为 P = (Q)的反函数,即 Q = Di(P) 为消费者 i 的需求函数( i =1, 2,, m) 当商品Q的价格为P 时,消费者 i 的需求量为Qi = Di(P) ( i =1,2,, m),从而市场总需求量 Q 为:Q = Q1+Q2++Qm = D1(P) +D2(P) ++Dm(P) 可见,市场需求需求函数为:Q = D(P) = D1(P) +D2(P) ++Dm(P),2. 市场需求函数,市场需求曲线是由各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水平叠加而成的例2. 线性市场需求函数,其中ai > 0, bi > 0为常数则消费者i的需求函数为:Q = Di(P) = ai – bi P ( i =1, 2,, m) 当 a1/b1 = a2/b2 = = am/bm 时,市场需求函数成为线性函数: Q = D(P) = a – bP其中 a = a1+a 2++am ,b = b1+b 2++bm。
D1,D = D1+D2+D3,a1/b1,设消费者 i 的效用函数为:,a2/b2,a3/b3,P,Q,D2,D3,,,,,,,a3,a2,a1,,,(二) 市场供给,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称为竞争性厂商虽然他们当中任何个人都无法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行动却能影响和决定产品价格我们先看单个竞争性厂商的特点与产品供给曲线,然后再讨论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曲线 竞争性厂商的特点:具有一条水平的厂商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虽然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对于单个厂商来说,其产品供应量只是整个市场供应量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只能满足整个市场需求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单个厂商会感到在当前的价格下,不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销路畅通,厂商只需使用现有技术去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在,,,,Q,厂商需求曲线,既定的价格下,厂商个人会感到产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产品价格决定的水平直线,称作厂商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它具有完全的弹性,不同于市场需求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P,P,,1. 厂商供给曲线,根据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重合因此,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 P = C (Q) = MC(Q) 就是厂商的反供给函数。
这里,C = C(Q) 是厂商的成本函数 值得注意的是,当 P > AC(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盈利;当P AVC(平均可变成本)时,产品销售收入不低于可变成本费,用,生产不会停止;而当 P < AVC 时,总收入连可变成本支出都应付不了,厂商便要停产因此,只有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方的边际成本曲线部分,才能真正成为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而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下方,产品供给曲线落在纵轴(价格轴)上(如右图所示)MC,,,P,Q,,,,,AC,AVC,P0,Q0,Pe,Qe,,,,,o,供,给,曲,线,2. 正确估计边际成本,企业根据 MR=MC 原理确定产品供应,关键的一点是要正确估计边际成本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会造成决策失误必须牢记:第一,不要用平均可变成本代替边际成本当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近乎常数时,它们的差别就不太要紧但当它们都表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时,以平均可变成本代替边际成本之做法,可能误导制定过高的产量目标,造成利润下降 第二,仔细分析帐面成本项目构成,找出真正属于边际成本的部分比如,某企业削减生产,解雇部分职工按合同规定,企业必须向被解雇职工暂时支付部分工资。
这样,被解雇职工的原工资额不能算作削减生产所节约的边际成本实际上,被解雇职工的工资由两块构成:一块是企业支付被解雇职工的部分工资,另一块是解雇职工所节约的工资支出,而只有这一块才与削减生产时的边际成本有关因此,在估计边际成本时,必须分析成本的构成第三,估计边际成本时还必须把所有的机会成本都考虑进去3.市场供给曲线,短期内,厂商进出行业的状况处于静态,行业中的厂商数目固定,整个行业对产品的供给是各个厂商的供给之总和,市场供给曲线(即行业供给曲线)是由各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而来的设行业内共有 n 个厂商,厂商 j 的成本函数为 TC = Cj (Q),边际成本函数为MC = MCj (Q) 用 Q = Sj(P)表示 P = MCj (Q) 的反函数,即Q = Sj(P)为厂商 j 的供给函数不要忘记,供给曲线只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方的边际成本曲线把各个厂商的供给函数加起来,便得到产品 Q 的市场供给函数:Q = S(P) = S1(P) + S2(P) + … + Sn(P)S = S1 + S2 +S3,,,,,,,,,,,P,Q,S1,S2,S3,S,S,S,,,例3. 线性市场供给曲线,设生产者 j 的短期成本函数为:TC = Cj (Q) = c Q + bjQ² + aj其中 c > 0, bj > 0, aj 0 均为常数( j = 1,2,…,n)。
易见,AVCj (Q) 在 Q = 0 处达到最小值 c,并且 c 是所有厂商共同的最小平均可变成本 厂商 j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 = c +2bjQ,供给函数Q = Sj(P)如下:,,,产品 Q 的市场供给函数为:Q = S(P) = a + bP其中,P,Q,c,,,,,,,S1,S2,S3,S,S = S1 + S2 +S3,,,(三) 市场均衡,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千千万万,尽管没有人去统计究竟需要多少产品,但市场交易的结果总是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经济能够如此良好运转,原因在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如果当前价格下供过于求,那么产品过剩,卖不出去,价格就要下降,引起供应量下降和需求量上升,从而促使供求接近如果当前价格下供不应求,那么产品紧俏,不够卖的,价格就要上升,引起供应量上升和需求量下降,从而促使供求接近只有在供求相等的价格水平上,卖方与买方才能做成交易这种让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价格水平,叫做均衡价格,它才是真,的市场价格市场达到的供求相等状态,叫做市场均衡,相应的供求量叫做均衡数量价格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对市场供求进行调节,指挥市场走向均衡P,,,,,Pe,,,供过于求,供不应求,P1,,,,,,,,,,,,P2,Qe,Q,E,供求相等,D,S,1. 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的前提是除了所考虑的商品价格可以变动外,其他一切因素都既定不变。
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够画出该商品的需求量及供给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化的曲线言外之意,如果其他因素发生变化,那么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就要受到影响所有那些影响供求曲线位置的非时间因素,叫做局部均衡分析中的外生变量,即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因素对外生变量变化前后的均衡进行比较,叫做比较静态(comparative statics)价格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是内生变量,由经济本身决定内生变量的变动影响不了供求曲线的位置,只能引起需求量和供给量沿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变化——供求量的变动外生变量的变动将引起供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供求变动市场均衡是供求曲线的交点只要供求曲线位置不动,市场均衡不变可见,内生变量的变动使均衡得以确定,外生变量的变动则要引起均衡的变动,这才有必要进行比较静态分析1) 影响需求的外部因素,影响需求曲线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经济周期、利率、税率等收入:收入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外生因素利率:利率通过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计划来影响需求相对价格:价格相对变动产生替代和收入效应预期价格:未来价格的预期变动影响当前需求经济前景:经济前景通过影响未来收入预期来影响当前需求。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影响收入水平,从而影响需求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影响实际收入,从而影响需求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通过影响货币需求来影响商品需求政府活动:政府活动通过改变可支配收入来影响需求 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需求曲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