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极限张拉总结报告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51KB
约13页
文档ID:406511890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极限张拉总结报告_第1页
1/13

一、编制目的与依据1、极限张拉力排查目的(1) 、确定该边坡地层中锚索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系数;(2) 、揭示在该地层条件下影响锚索锚固力的各种影响因素 及其影响程度;(3) 、检验锚索工程的施工工艺;(4) 、校核设计参数,为高边坡锚固工程的动态设计提供有关 参数,确保锚固工程的安全、经济、合理2、试验依据(1)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2)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5) 、高边坡锚索设计文件及相关规定二、工程概况1、 该边坡最高约为52.5米,为类土质边坡:上部为坡残积 粉质粘性土,其下为砂土状及全风化层,下伏碎块状强风化凝灰 熔岩由于边坡较高,覆盖层较厚,上部坡体岩土体物理力学性 质较弱,边坡稳定差,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2、 边坡设计最高为6级,各级边坡设计坡率及防护加固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 0.75〜1:1.25, A型片砼挡墙,客土喷播植 草灌,拱型骨架植草灌;第二级1: 1.0〜1:1.25,预应力锚索 框架,客土喷播植草灌,拱型骨架植草灌;第三级1: 1.0〜1:1.25, 预应力锚索框架,客土喷播植草灌;第四级 1:1.25,预应力锚 索框架与拱型骨架植草灌交错;第五级1 :1.25,预应力锚索框 架、拱型骨架植草灌;第六级1 :1.25,拱型骨架植草灌。

两侧 坡率据其坡高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详见设计图件三、锚孔的现场施工情况1、锚孔的放样及定位按照监理现场确定的预应锚索框架工作孔位置,2-1-X孔深钻进 22米,锚固长度为10米;2-2-X孔深钻进24米,锚固长度为10m ; 3-1-X孔深钻进24米,锚固长度为10m ; 3-2-X孔深钻进26米,锚固 长度为12m ; 4-1-X孔深钻进26米,锚固长度为12m ; 4-2-X孔深钻 进28米,锚固长度为12m ; 4-3-X孔深钻进30米,锚固长度为12m ; 5-1-X孔深钻进30米,锚固长度为12m ; 5-2-X孔深钻进30米,锚固 长度为12m5-3-X孔深钻进32米,锚固长度为12m按照设计文件 及相关规范,工作孔轴线倾角均为30°2、锚孔的施工(1)在指定的基本试验孔位置进行搭设平台、钻机就位,接通 风管、电路,然后采用干钻法进行钻孔并记录详细的地质资料钻孔 直径150mm,钻孔所用的钻杆统一规格,按锚索设计长度将钻孔所 需钻杆数好,放整齐,做到钻杆用完孔深恰好到位为避免孔底残渣 影响试验,均比设计孔深度多0.5米并在钻孔完成后,反复回钻3 ~ 5 次,用高压风清孔,确保孔底无残渣,并保证注浆时水泥浆与孔壁 的粘结。

钻孔过程中,未遇到特殊情况,顺利完成实际孔位和设计 孑M立误差控制在±10cm以内2 )锚索采用015.2mm的高强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强度等 级1860MPa锚索分三个单元,每单元由两根等长无粘结钢绞线组成;内锚由 钢质承载体组成钢绞线通过特制的挤压簧和挤压套,利用挤压器将 挤压套冷加工固定在锚索的端头,承载体采用45 #钢加工制作,其 厚度不小于2 cm锚索制作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每根钢绞线顺 直,不扭不交叉,排列整齐,每个单元对称布置钢绞线采用机械切 割,锚固段每1-1.5米设置一个架线环,注浆管穿在锚索中间,绑扎 固定直至最前端立置锚索安装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使每根锚索 顺利安装到立锚索安装完成后,在每个单元锚索标上明显标记,保 证压力分散型锚索荷载的施压3 )锚索注浆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5,注浆 采用孔底返浆方式,注浆压力一般为2.0MPa,施工时做好了详细注 浆施工记录4) 锚索框架梁是为锚索张拉提供反力的装置,在施工过程中严把 质量关,确保框架梁具有足够的强度,按设计要求配比浇制5) 试验前对锚斜托、锚索伸出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锚垫板与锚 索垂直,锚索长短单元做好记号,千斤顶与锚索平行。

现场人员情况岗位人员数量备注项目经理1许恩平总工程师1檀巧钟施工负责人1肖正州质检负责人1李如意安全负责人1马晋技术员1吕济森压浆、张拉施工人员6设备维修工1机械设备进场情况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数量进场情况1液压千斤顶100t、 150t1已进场2液压泵ZB0/320-4/800B型1已进场检测设备进场情况仪器名称规格型号进场日期数量标准测力仪LC-2000KN1台五、锚索试验方案与计算1、试验方案本合同段锚索设计为压力分散型,第二级 6束钢绞线锚索,其他为 4束锚索6束分三个单元布置,设计锁定荷载为700N,超张拉荷 载为1050KN4束分两个单元布置,设计锁定荷载为500N,超张 拉荷载为750KN锚索张拉分为二个步骤:(1) 进行整体预张拉,拉力为10%设计值,以消除锚索非弹性变形;(2) 分步进行差异荷载补偿张拉;(3) 试验设备:本次试验采用柳州市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的千斤顶,型号为 100t 千斤顶,压力表为中国红旗仪表有限公司制 造,器具编号为HC64572457869,其校准方程Y=0.03332X-0.18MP, 其中:X为千斤顶拉力(KN),丫为油表读数。

具体详见标定证书测 量锚索位移量采用游标卡尺⑴依据试验张拉设备标定的回归方程:Y=0.03332X-0.18MP,详见《岩 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编制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 间表、荷载与油表读数关系表,明确张拉顺序6 束锚索施加应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数值表百分值%施加应力X(KN)压力表读数:Y=0.03332X-0.18MP备注设计锚固力70023.1410%702.15消除非弹性变形△P138.891.12补偿张拉△P284.72.64补偿张拉25%1755.65整体张拉50%35011.4875%52517.31100%70023.14110%77025.48120%84027.81133%93130.84140%98032.47150%105034.814 束锚索施加应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数值表百分值%施加应力X(KN)压力表读数:Y=0.0512X+0.12MP备注设计锚固力50025.7210%502.68消除非弹性变形△P158.93.14补偿张拉25%1256.52整体张拉50%25012.9275%37519.32100%50025.72110%55028.28120%60030.84133%66534.17140%70035.96150%75038.52(5)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其中之一即视为锚固体破坏:① 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 位移量增量的两倍;② 锚头位移不收敛;③ 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位移量。

2、荷载计算 因压力分散型锚索各单元长短不一,故必须先计算各单元差异 伸长量和差异荷载增量,其计算公式如下:差异伸长量:A L1-2= AL1-AL2, a L2-3= a L2- a L3 AL]=(a/E)*L], a L2=( a /E)*L2AL3=(a /E)*L3a 二P/A差异荷载增量;APi={ (EAAL]-2) /L1}*2AP2={ (EAAL2-3) /L2+(EAAL2-3/L]}*2其中:L1, L2, L3 分别为第一,二,三单元锚索的长度,且L1>L2>L3;AL1,AL2,AL3---各单元锚索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 用下的伸长量;AL1-2---各单元锚索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差异 伸长量;AL2-3---各单元锚索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差异 伸长量;a 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钢绞线束应力;P 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单根钢绞线束荷载;A 单根钢绞线束的截面面积;E 钢绞线的弹性模量;AP1,AP2---分布差异张拉之第一,第二步级张拉荷载增量锚索张拉时的实际伸长量AL (mm)为:AL=AL1+AL2AL―-锚索实际伸长值(mm)AL1 一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AL厂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六、锚索张拉顺序要求每个循环张拉至最高一级时,稳压10min,其他各级稳压5min1、 进行整体预张拉,拉力为10%设计值,以消除锚索非弹性变形;2、 先张拉第一单元至△ P13、 再张拉第二单元至AP24、 然后再接着按设计预应力三个单元整体张拉,并量取其伸长值即厶 PlfAP2f25%Pf50%Pf75%Pfl00%Pfl20%Pfl33%Pfl50%P 七、锚索张拉伸长量(1)根据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可得钢绞线弹性模量E=1.95*105Mpa,单元面积为A=140mm2(2)根据以上计算由公式:a二P/A和ALi=(a*L)/E],可以得A L=(P*L)/(E*A)2-1-X理论伸长量计算如下:在只张拉第一单元时△ Pl=38.889KN,L=22m,可得ALx=15.66mm在张拉第一二单元时△ P2=84.772KN, L=18.667m,可得 A L=28.98mm 三单元同步张拉伸长量(25%行程)P=175KN,L=15.33m,可得A L=16.38mm三单元同步张拉伸长量(50%行程)P=350KN,L=15.33m,可得AL=32.76mm三单元同步张拉伸长量(75%行程)P=525KN,L=15.33m,可得AL=49.14mm三单元同步张拉伸长量(100%行程)P=700KN,L=15.33m,可得AL=65.52mm三单元同步张拉伸长量(120%行程)P=840KN,L=15.33m,可得AL=78.63mm三单元同步张拉伸长量(133%行程)P=931KN,L=15.33m,可得AL=87.15mm三单元同步张拉伸长量(150%行程)P=1050KN,L=15.55m,可得AL=98.288mm其他长度锚索伸长量计算方法一致。

K57+960-K58+130段边坡实际张拉数据汇总:结构形式孔号锚索长度锚固长度设计张拉力(KN)1.5倍检测 张拉力 (KN)实际百分 比实际张拉 力(KN)八束锚索2-1-12210700105080%5602-1-32210700105080%5602-1-52210700105080%5602-1-72210700105080%5602-1-92210700105080%5602-1-112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