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供应控制的原因及对策一、物料供应掌握的原因物控主管必需进行物料供应掌握的原因是物料在供应过程中往往会失去掌握产生物料供应失控的原因可能错综复杂,如多种少量、交期紧,订货资料不明确等但要想切实加以改善,应专心从内部管理掌握上下功夫,管理掌握上的不足才是物料供应失控的真正原因所在1)接单管理不良,紧急订单多紧急订单多、交期过短,引起生产设备不及、计划粗糙、投产仓促,导致物料供应混乱2)产品技术变更频繁产品设计与工艺变更频繁,图纸不全或一直在改,生产制造无所适从,导致物料供应失控,生产延误3)物料计划不良用料计划不良,供料不准时,停工待料,在制品移转不顺,导致物料供应延误4)制程品质掌握不良不良品多、成品率低,影响物料数量5)设备维护保养欠缺设备故障多,工夹具管理不当,导致物料耗损过大6)排程不佳排程不合理或产品漏排,导致生产低效或该用的物料没有使用7)能力、负荷失调产能不足,且外协计划调度不当或外协厂商选择不当,作业安排失误等,导致物料供应不- 1 -准时8)其他如生产管理不得力,生产 /物料掌握不良,部门沟通不良,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等,都会导致物料供应失控二、物料供应的改善改善原则(1)加强产销协作:①建立产销连接管理制度,明确产与销的权责;②确定紧急订单的处理原则;③生产管理与制造的亲密协作。
2)完善设计/技术变更规范:削减或消退临时、随便的变更3)妥当的制程支配:①产能管理、维持;②异常管理机制的建立4)完善物料掌握:①妥当的物料计划;②做好选购管理,供应商管理;③加强仓储管制,物账全都5)完善质量管理制度:①不合格品的管理掌握;②外协品的质量管理6)生产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2 -①人员出勤及作业绩效评估分析;②设备完好率、使用率的改善;③生产预备的工作简化及预备时间的缩短实际上,从销售、设计开发、选购到生产部门,其部门作业及部门间的协调协作都会影响到物料供应只有在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形成系统、规范的运作,才能从根本上消退物料供应失控,这是最根本的对策三、相关职能部门的改善1、销售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销售部门的原因在某些企业,物料供应失控可能是由销售部门引起的因素最多,通常有:①频频变更订单/计划;②答应客户的交期随便,期限极为紧迫;③无法把握客户/市场需求, 无法订立明确的销售预定计划;④临时增加或急需即刻完成的订单多;⑤有时销售主管直接干涉生产主管运作,直接在现场指示作业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作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的调整,这就凸显销售部门同生产部门的沟通尤为重要。
2)改善对策第一,用全局性、综合性的观点指导工作交货期宜依据客户的要求或预估,生产计划协作交货要- 3 -求,求得工作量(负荷)与能力的平衡当工作量大于能力时,必需得同客户协商,重新调整交货期可行的话,从内部的加班计划、人员计划、机械设备计划、外协计划等方面着手当工作量小于能力时, 促进销售活动, 争取更多的订单第二,销售职能运作改善:①定期召开产销协调会议,改善销售、生产两部门的关系,促进产销一体②要求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编制现有的订货余额表,主要工程进度状况表,余力表及基准日程表,供应销售部门,以便依此打算最适当的交货日期③加强销售部门人员的训练, 提高工作技能、 业务能力④销售部门应每月编制 3~6 个月的需求预估表, 供应生产部门作为中期生产计划的参考⑤当销售业务人员对业务不熟识时,往往无法和客户商定订单的内容及要求等, 故应制定产品成交说明/规范, 使订单接洽步向效率化⑥客户往往在途中会变更订单的内容要求,宜在商谈之初就作为明确记录,并让客户确认2、研发/设计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研发/设计部门的原因:①出图计划拖后,后序工作的支配也跟着迟延 4 -②图纸不齐全, 使材料/零件的预备存在缺失, 影响交期。
③突然更改修订设计,导致生产混乱④小量试制尚未完成,即开头批量投产2)改善对策:①编制设计工作的日程进度管理表,通过会议或日常督导进行进度掌握②质或量的内部能力不足时,应寻求其他途径,如委托外部具有能力者③当无法如期供应正式齐全的设计图纸资料时,可预先编制初期制程需要的图纸/资料, 以便先预备材料等, 防止物料供应延迟④对设计图纸/资料的审核应专心负责, 尽量避免中途的更改、修订⑤推进设计的标准化,共用零件的标准化、规格化,削减设计的工作量⑥设计工作的分工,职责清楚、明确3、选购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选购部门的原因:①所选购的物料,滞后入库②物料质量不良/不均,加工麻烦③物料计划不完善,需要的物料不够,不需要的物料库存一大堆④外协的物料质量不良率高,数量不足 5 -(2)改善对策:①进一步加强选购、外协管理,采用 ABC 分析,实行重点物料管理方式②以统计方法调查供应商、外协厂商不良品发生状况,确定重点管制厂家③对重点管理对象,采取详细有效措施加以改善4、生产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生产部门的原因:①工序、负荷计划的不完备②工序作业者和现场督导者之间,产生对立或协调沟通不佳③工序间负荷与能力不平衡,中间半成品积压。
④报告制度、日报系统不完善,因而无法把握作业现场的实况⑤人员管理不到位,纪律性差,缺勤人数多等⑥工艺不成熟,质量管理欠缺,不良品多,致使进度落后⑦设备/工具管理不良,致使效率降低⑧作业的组织、配置不当⑨现场督导者的管理能力不足2)改善对策:①加强工厂配置合理,适当的检讨,及谋求提高现场主管、督导者的管理能力 6 -②确定外协/外包政策③谋求缩短生产周期④加强岗位/工序作业的规范化, 制定作业指导书等, 确保作业品质⑤加强教育训练、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人际关系改进) ,使作业者的工作意愿提高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