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一)专家的定义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上述几种定义中有的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如……有的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如……有的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如……(二)我们的理解(1)教学设计要厘清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教学设计要完成一个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3)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发现教学问题(4)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把教学降格为一种技术,是狭隘和肤浅地理解教育的最突出表现教什么”(学习内容)“怎么教”(教学方法)如果是追求教育的价值旨趣,“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为,在具体的学习内容背后,总是承载着(有时是隐含着)我们所崇尚、倡导的价值观从关注教学效率的角度讲,“怎么教”自然比“教什么”更重要,因为,“怎么教”更多地关涉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程度、学生知识建构的水平。
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更应该是有灵魂的鉴于此,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二、优质教学设计要素(一)教学起点分析包括课标要求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分析:是否充分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关系掉能否把握住教学深广度的问题课程标准要求是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认真进行分析教学对象分析: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个体,需要分析学生的:(1)学习准备状况(起始状况),包括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身心发展成熟情况;知识技能基础是否具备、水平如何(是机械记忆水平、还是理解、应用、综合运用水平或者融会贯通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基础的构成情况2)学习主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怎样的状态和水平(最近发展区)学习主体的特点包括①感知特点;②思维和认知风格;③表象和记忆特点此外,还要了解学习主体的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和情感特点;性格特点;态度特点以及行为习惯等非认知特点总之要特别注意了解个体的差异和典型情况教学内容分析:(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知识点要求等的分析2)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及高层次教学方案的整体安排来分析和选择教学内容。
通常要对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作如下分析:①选择的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各具有哪些价值或潜在价值;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是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③教学内容各部分和整体的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发展特点和学习的可能性二)教学目标设计能在下列三个方面充分进行考虑,并突显要求:(1)能把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具体为课堂教学目标2)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体现层次性,能使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3)能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行整合三)教学策略设计要在整体优化,提高效益上下工夫强调两方面的要求:(1)模块教学整体优化设计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对教学内容要做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保证模块课程内容的有效实施其次,要根据不同主题(节或课)分别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2)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实验探究,师生教与学互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验活动、社会调查、学习总结与学习反思等学习方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四)教学支持要素的设计包括教学媒体应用设计和教学资源选择设计。
教学媒体应用设计:(1)多种手段的有机融合要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幻灯、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与网络等整合2)探索现代教学设备在模块教学中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对问题情境创设与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实施方法教学资源选择设计:(1)要充分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首先是利用全省丰富的资源,包括名校优秀教学设计、优质学习材料、学业评价材料、“活动与探究”卡、多媒体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要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其次,要整合学校科组资源,实现科组教师的优质资源共享2)资源选择要讲究效益,要充分发挥学校化学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的作用,充分利用本地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评价设计(1)要使评价既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2)要体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3)评价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客观地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三、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设计模块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对一个模块对应的课时需要作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以保证模块课程内容的实施。
如表1周次章标题节标题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评价建议课时计划(二)单元教学设计1.为什么强调单元教学设计(1)黑格尔的整体观(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教学中应该将学习的内容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并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深入细节、解剖麻雀,又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题外话:“模块评价”与“学科会考”第一层次是基于模块的学业评价,主要由模块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与模块学习完成后的终结性评价组成;第二层次是基于学科的毕业水平评价整合学生在学科中多个模块学习的成果3.《指导意见》中关于教学设计的指导《指导意见》P119~124(1)针对课程的设计(整体设计)(2)针对模块的设计(3)针对章节(单元)的设计(4)针对课堂教学(课时)的设计首先,要关注不同章节(单元)的主要内容,找出这些内容在模块中和在整个课程框架中的位置,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性和不同其次,要根据章节(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章节中要落实的教学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完成的学时和时间以及进行的评价方式等,视学生的情况、学校的客观条件和资源以及教师的特点,对章节的教学进行调整,包括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适当精简或拓展知识,或者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等,既要做到知识在系统性上能够前后呼应,又适合于教学所需。
寻找出最佳教学途径加以实施再者,需要考虑章节(单元)中的实验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尽早充分准备,保证活动落实的时间和质量总之,在章节设计中要从整体上把握,适当注意细节4.单元教学设计中应探讨的问题(1)教学设计的一般内容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的源头: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3)进行学情分析的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4)教学方法设计的理论基础:现代学习理论(5)确立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深刻认识生物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6)教学目标的设计理论基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7)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注意的几点(8)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9)重视生物学概念的教学(10)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挑战: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挑战(11)教学设计中要重视生物学科的特色(12)教学设计的成果是一个弹性化的方案(13)如何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5.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框架:(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 (3)教学目标设计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6.教学内容分析的源头: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1)对内容标准各条目使用的目标动词的理解(2)这些条目及希望达到的目标探讨(三)课时教学设计进行课时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如以下参考示例:【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正文】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二、教学分析(一)知识类型分析分析“学习主题”所属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和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并根据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确定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知识结构分析根据知识类型分析构建知识结构图(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选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进行构建),对知识结构图进行多层次分解(知识结构的表面理解、知识结构的意义理解)、多维关系认识(以“条状重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以“块状重组”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以“条块融通”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三)课程标准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可列表说明如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要求等级ABCD(四)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三、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通过对学习主题”的地位和作用、课标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求、学科发展的现状、体现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的分析,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制定出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和方法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根据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媒体六、编写教学流程图编写教学流程图时,要含有问题预设、观念建构、知识生成、实践应用等基本环节,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等几个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图形(Symbol)意义说明开始,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决策,判断重要教学内容一般教学内容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