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遂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方案与电缆防火封堵及电缆桥架完善工程施工方案汇编电缆遂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1 编制目的为提高黔北水力发电总厂(以下简称总厂)对电缆隧道发生火灾事故的处置能力,建立快速、有效组织火灾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保证总厂职工的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结合总厂的实际,制定处置方案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总厂电缆遂道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1.3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电投金元集团)《防止发电生产重大事故预防措施》(中电投金元集团)2 事件特征2.1 危险性分析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质量不良,接头电阻过大,运行中造成电缆过热烧穿绝缘电缆的绝缘材料、填充物和覆盖层多是可燃物,第1 页共19 页如橡胶、塑料、绝缘油等,很容易被引燃特别是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在 150℃~ 270℃的高温时,电缆虽未着火燃烧,但易燃气体和黑烟雾已经释放出来,烟雾中含有大量的 HCL有毒气体,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当温度继续升高,温度升至 390℃时,聚氯乙烯塑料便被引燃。
当可燃物重量超过 1kg 时,聚氯乙烯一经点烯(约为 450℃),就会以 20m/min 的速度沿着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传播,燃烧速度惊人普通高压动力电缆的自燃温度为 355~530℃充油电缆用的电缆的燃点为 165℃自燃温度为 332℃,一经有外来火源,使用的电缆的相间距离是很小的,主要靠绝缘材料绝缘由于机械损伤或地面下沉,或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等,造成电缆保护层损伤,导致电缆绝缘击穿,产生电弧,将绝缘层和填料燃着起火可以马上引燃电缆,火焰以很高速度传播电缆终端头和中间 T 接头室是电缆线路绝缘薄弱环节,容易引起电缆爆炸电缆运行中温度较高,缆芯正常工作温度为 50~80℃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易使绝缘材料老化,中间接头易氧化而被引燃电缆隧道属地下空间,不像地面建筑有玻璃窗与大气相通当发生火灾时, 70%~80%的热烟可以通过窗口排出通风口外,在热烟从窗口上部排出的同时,窗口下部可以补入空气,降低遂道内的火灾的温度而电缆隧道受条件限制,与大气相通的孔洞少且面积较小,火灾发生时,热烟无法排出,热量集聚,散热缓慢,空间的温度提升很快,可能较早出现轰燃现象,涉及之处温度由 400℃左右陡燃上升到 800~900℃,会使原来未燃烧的可燃物燃烧,使火灾空间内的可燃物全部烧着,空气体积也急剧膨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第2 页共19 页体的浓度迅速增高。
这种高温度浓烟冲到哪里,哪里的可燃物就会速燃2.2 电缆火灾事故类型设计方面的原因:电缆隧道及电缆沟由于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积水严重,许多电缆铠装锈蚀,电缆架坍塌,电缆绝缘老化;隧道内电缆架设计拥挤;动力、控制电缆混放,导致人员巡视检查困难;有的电厂只重视厂区内的整体防火设计,而忽视电缆的防、灭火设计以及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电缆进出入控制盘的孔洞、电缆竖井穿越楼层处及电缆夹层与隧道内缺乏必要的防火隔离设计施工方面的原因:未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电缆的铺设质量较差;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混放在一起,且任意交叉,拐弯处曲率半径不符合要求;制作安装的电缆头不合格;绝缘由于未很好地保护,易受潮,中间接头过于集中,造成运行中发生电缆接头爆炸;施工中没有预留出足够的巡视及消防通道,留下了隐患运行管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麻痹,安全检查少;缺乏必要的监控装置;有的电厂虽然防火设施齐全,但管理松懈,重生产而忽视防火安全另外,随意增加负载以及设备跑煤粉、漏油,也是导致电缆火灾的原因接触电阻过大导致电缆发热,造成绝缘老化违者罚款章操作不当引起电弧或电火花2.3 事件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电缆遂道是采用密集敷设,尤其在遂道、竖井、锅炉房、电缆层发生概率最高,且主要在高温管道、油管路近旁的部位。
这些部位因第3 页共19 页电缆群密集或外部电缆着火通过未封堵孔洞延燃至控制室电缆层而扩大是电缆火灾的发生的集中部位2.4 电缆火灾可能发生季节(时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针对电站电缆遂道火灾易发季节是第一季度适逢春节、元宵等节假日较多,用电增多第四季度天气寒冷,人们户外活动减少,用电增多,第三季度是用电高峰期,一些工矿企业及高能耗企业为完成生产任务,用电量陡增,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超负荷运行的时节,及易发生因出力使电缆发热而发生事故时间段:一天之内下半夜 2 点开始,早上 8 点,夏天中午 1点-4 点为电站电缆火灾高峰期可能造成的危害:隧道气流速度大,加之释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发,起火后热量迅速积累,隧道内温度骤升,导致火势迅猛发展通道狭长,大量烟气难以排出,人员疏散困难因大量烟气不容易排出隧道外,积聚的烟气会阻碍救援灭火人员的视线,难以判断火源的位置另外,大量的烟气所造成的辐射热使得周围温度升高,使消防灭火人员难以接近,救援灭火工作非常困难电缆火灾损失大可能导致全厂停电事故电缆火灾易复燃2.5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违章操作引起电气线路短路,电器设备选用不当,长期过负荷运行通风设施损坏,导致电缆遂道内温度过高或通风口排出的温度较往常高,火灾报警系统感温电费缆报警而未引起重视。
油系统、发生泄漏引发周边电缆着火第4 页共19 页巡检不力,未发现有接头电缆过热或未按定期对电缆发热情况进行温测检查机组在检修、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3 应急机构与职责3.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事发部门负责人副组长 : 事发部门副主任、安全专职成 员:现场人员、保卫人员、检修和维护有关人员本方案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总厂安监部3.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组织部门人员学习电缆隧道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电缆隧道火灾事故发生后,负责现场应急工作的指挥与协调,协助事故处理与调查电缆隧道火灾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情况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并及时向总厂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汇报负责逐级报告事故及处理进展情况4 应急处置4.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当现场人员发现火灾时,发现人应迅速采取可行的方法扑灭初期火灾若不能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发现人应立即向运行当值值长报告第5 页共19 页值长应按照预案要求,汇报厂应急救援办公室和分管厂领导厂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到现场核实,了解事故情况,并将事故情况向厂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展开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发现事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时,由指挥部负责组织人员撤离,并引导撤离至安全范围各应急救援机构(部门)接到命令后,应按本预案中各自的职责立即各就各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运行当班人员在未危及到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坚守岗位;各级应急救援人员应正确履行应急预案所赋予的职责,并执行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有关指令事故发生时,应快速切断火灾所涉及电缆的电源和封堵通往主控室等重要部位的通道和孔洞,阻止火灾蔓延和危及人身安全,减小事故损失应立即判明着火电缆所属的系统和走向,调整运行方式,并切断着火电缆的电源在电缆着火部位两侧设置阻火带,延缓和阻止火势发展进入火场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止中毒、窒息,并避免碰触导电部位进入电缆隧道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两人一组,佩戴正压式呼吸器,进入时间不宜过长,并充分预留出撤回时间所需要的呼吸器的供气量第6 页共19 页电缆遂道着火优先使用干式灭火器若火灾无法扑灭,再用黄沙填埋,让其熄灭电缆隧道电缆火灾,消防灭火器材不足,导致火势一时无法完全控制时,应急救援人员应撤出,关闭防火门,以使火焰缺氧熄灭灭火施救人员在灭火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烧伤及燃烧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人员中毒、窒息,并严防触电。
4.3 事件报告流程电缆隧道火灾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员在向事发部门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向值长报告,值长 24 小时值班,值长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迅速准确地询问清楚以下信息并作好详细记录: 电缆隧道着火发生时间、具体地点 已采取的救护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报告部门、联系人员及通信方式等值长接警后,立即向应急办公室和总厂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总厂应急办公室接警值班: 应急办公室接警后,应立即对事件内容进行核实,并向总厂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火灾事故造成后果和程度由应急委决定是否启动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事故扩大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后,由应急办公室拟稿经应急委批准后向当地政府和安监局、金元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报告时间不超过 1 小时5 注意事项第7 页共19 页5.1 进入事故现场隧道内消防员(应急扑救人员)必须配戴防毒面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穿防火服5.2 应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若火灾无法扑灭,可采用黄沙填埋法,灭火时,应确保防止人员触电的可能5.3 进入电缆遂道前,应先初步观察、路线判断清楚后从安全入口进入事故现场并找好撤出路线进入火场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止中毒、窒息,并避免碰触导电部位;进入电缆隧道火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两人一组,佩戴正压式呼吸器,进入时间不宜过长,并充分预留出撤回时间所需要的呼吸器的供气量。
5.4 进入后应立即判明着火电缆所属的系统和走向,补救人员在电缆着火部位两侧设置阻火带,延缓和阻止火势发展;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