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四年高考试题汇编――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1.. (14 分) (08 年宁夏理综·26)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 Fe3+、Cu 2+、Au 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填写下面空白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铜 2.(8 分) (08 年江苏化学·16)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 M、E 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MºìÉ«½ðÊôH2SO4MSO4À¶É«ÈÜÒºE½ðÊô MXH2SO4YKSCNºìÉ«ÈÜÒºZKHKOHl22EO4(1)写出 M 溶于稀 H2SO4 和 H2O2 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取 X 的溶液,酸化后加入 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 Cl2 将 Z 氧化为 K2EO4 的化学方程式: 3.(07 年高考海南化学卷·29)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氨碱法”产生大量 CaCl2 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 CaCl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O2 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 ”中 CO2 的来源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
根据“联合制碱法” 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原子利用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7 年高考江苏卷·20)(10 分)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已知 A、B 、K 为单质,且在常温下 A 和 K 为气体,B 为固体D 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 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 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 HNO3 的白色沉淀产生J 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2ABCD EFHK IJK D①(1)I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J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 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08 年全国理综 I·27)V、W、X、Y、Z 是由周期表 1~20 号部分元素组成的 5 种化合物,其中V、W、X、Z 均为两种元素组成。
上述 5 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35 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1)5 种化合物分别是 V 、W 、 X 、Y 、Z ;(填化学式)(2)由上述五种化合物中的某 2 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 5 种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3)V 的电子式是 6.(07 年高考理综四川卷·27 )(15 分)下图是无机物 A~M 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 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 K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AB DE GHK ILF的 溶 液 NaOH①①③④ ⑤ ⑥ ⑦⑧ ⑨ ⑩J的 溶 液O2 H2OFeS2C的 溶 液 O2O2M的 溶 液H2O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 G 的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3)在反应②、③、⑥、⑨ 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化合物 D 与 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 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 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 和 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09 年宁夏理综·27) (15 分)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 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 ,C 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D 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V(固体 )O2 Δ W(白色固体) + X(无色无味气体)H2O Y(白色固体 )+ Z(无色气体)O2 Δ X + H2O H2O 3(1)A、B、C、D 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 、 (填化学式) ;(2)反应①中的 C、D 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中,若 B 与 F 物质的量之比为 4∶3,G、H 分别是 、 (填化学式) ;(4)反应③产物中 K 的化学式为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
8(09 年海南化学·16)(9 分 )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 X 的 2 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选用方案 I 时,X 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2)选用方案Ⅱ从某金属粉末(含有 Au、Ag 和 Cu)中分离 Au,加入的试剂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提纯某 Fe2O3 样品(主要杂质有 SiO2、A1 2O3) ,参照方案 I 和Ⅱ,请设计一种以框图形式表示的实验方案(注明物质和操作) 9. (09 年福建理综·24) (13 分)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l2O3,含 SiO2、Fe 2O3、MgO 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 Al3+ 的方程式为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 SiO32- 的离子方程式为 3)验证滤液 B 含 Fe3+ ,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 (填试剂名称) 4)滤液 E、K 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 (填化学式) ,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 。
10. (09 年海南化学·13) (9 分)4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 通常 C 为气体单质,G 为紫黑色固体单质实验室中,常用固体 E 在 B 的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 H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 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 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另外一种实验室制取 H 的化学方程式 11. (09 年宁夏理综·37) [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15 分)请回答氯碱的如下问题:(1)氯气、烧碱是电解食盐水时按照固定的比率 k(质量比)生成的产品理论上 k= (要求计算表达式和结果) ;(2)原料粗盐中常含有泥沙和 Ca2+ 、Mg 2+ 、Fe 3+ 、SO 42- 等杂质,必须精制后才能供电解使用精制时,粗盐溶于水过滤后,还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①Na 2CO3、②HCl(盐酸)③BaCl 2,这 3 种试剂添加的合理顺序是 (填序号)(3)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电)能 30%以上。
在这种工艺设计中,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①图中X、Y 分别是 、 (填化学式) ,分析比较图示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a%与 b%的大小 ;②分别写出燃料电池 B 中正极、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正极: ; 负极: ;③这样设计的主要节(电)能之处在于(写出 2 处) 、 1【答案】 (14 分)(1)①铁屑 ②稀硫酸 ③稀硝酸 ④氢氧化钠 ⑤氢氧化钠(2)Fe+2H += Fe2++H2↑ 2Fe3++Fe=3Fe 2+Cu2++Fe=Cu+Fe 2+ 2Au3++3Fe=2Au+3Fe 2+3Cu+8HNO3(稀)=3Cu(NO 3)2+2NO↑+4H 2O(3)Fe 2O3 用作红色涂料 用作制造铜盐的原料2【答案】 (8 分) (1)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2)4Fe 2+ + O2 + 4H+ == 4Fe3+ + 2H2O 2Fe3+ + 2I— == 2Fe2+ + I2(3)10KOH + 3Cl 2 + 2Fe(OH)3 == 2K2FeO4 + 6KCl + 8H2O3[答案](1)2NH 4Cl+Ca(OH) 2 2NH3↑+CaCl 2+2H 2O。
①5(2)NH3+CO 2+ H2O+NaCl(饱和) = NaHCO3↓+NH 4Cl; 2NaHCO3 Na2CO3+CO 2↑+H 2O;①(3)“氨碱法”的 CO2 来源于石灰石煅烧, “联合制碱法”的 CO2 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4)由于总反应可看作是:2NH 3+2NaCl+CO 2+H 2O = Na2CO3+2NH 4Cl,所以:原子利用率(%) = ×100% = ×100%;反 应 物 总 质 量目 标 产 物 总 质 量 O)(H)(C)(N(aCl)l2mm4、(1)NH 4Cl; (2)Ca3N2+6H 2O = 3Ca(OH)2+2NH 3↑ (3)2OH- +Cl 2 = Ca2l ClCl- +ClO - +H 2O5【答案】(1)CaC 2 CaO CO2 Ca(OH)2 C2H2 (2)Ca(OH) 2+2CO 2=Ca(HCO3)2 (3) Ca 2+ 2-C C6、(1)四(或 4);Ⅷ (2)1:2 (3)③ (4)3F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