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让”与”打”,—样的精彩——于永正、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断赏析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75KB
约3页
文档ID:53802160
“让”与”打”,—样的精彩——于永正、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断赏析_第1页
1/3

《林冲棒打洪教头》 一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全文紧紧围绕 “比武” 这一中心, 以动作、 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特别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更是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篇文章的课眼是“打”,这“打”体现的是一生充满矛盾的林冲的性格缩影作为名师——于永正、 窦桂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这段精心雕琢,他俩真正走到了林冲的心里, “ 打”出了味道,“打”出了力量, “打”出了性格,进而“打”出了不一样的教学风格让”出人物的独特性格于永正教学片断:师:林冲说的每一句话,他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他的为人怎样?表现在他身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边读一边画,作记号,做了,就会引起你的思考养成读书好习惯生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师:林冲只是拿起棒来一扫在他的为人处世中,性格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不是其他人所比,也非其他梁山好汉能比一个字概括我把这个字写在手心里巡视时,与老师写出同一字的,拉起几个孩子的手说“知音”啊生:忍、礼、宽、谦、让,,师: (板书)让是一种美德大家看,一个“让”字概括了林冲的为人和人品生齐读)师:高度概括,有好多种的“让”。

读第一自然段的前六行,写的是什么“让”?(板书: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生:礼让师:下面又是一种 “让” ,这是一种什么 “让”?试想一下, 洪教头把林冲骂得狗血淋头,他还说“不敢,不敢” ,这四个字可不那么好说的啊换作是鲁智深、武松,会怎么样?(板书:不敢、不敢 )生:忍让师:这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 “忍” 字怎么写?心上插着一把锋利的刀啊忍让需要人的高修养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师:你看洪教头气势汹汹,卖弄自己, 大叫“来来来”林冲“只好” “请教了”,画出来,从“请教了”三个字当中,从“只好”这个词当中,你又读出一种什么让?(板书:只好、请教了生:谦让师:谦让,这又是什么胸怀?刚才被骂得狗血喷头他牢记一个字,做人要“让”生读第七自然段)师:读得好注意这个字,我把它写下来生读)师:林冲见洪教头脚步已乱,没有劈头盖脸地打,而是“扫”扫”字写出了打的力量怎样?生:轻轻地打师:林冲的棒是贴着地面扫过去从“扫”字当中,你又能看出林冲这是什么让?有同学能读好它吗?(生再读)师:这又是什么“让”?师:后退一步天地宽这是什么“让”?生:宽让师:太好了!林冲的为人中,最突出的是一个“让”这才是真男子、真英雄、真好汉!小说是写人的,因此我们要读懂小说中的人。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老师特别抓住了“让”字细细考究,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字,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又将一个 “让” 字细分为 “礼让、 忍让、谦让、宽让”这四“让”, “让”出了林冲的人品, “让”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温良恭俭的精髓,“让”出了于老师化复杂为简单的高超,“让”出了课堂的精彩纷呈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回答遇到困难时,他没有急于将答案告知,而是围绕这个 “让” 字,引领学生再默读、 思考,步步深入,披文入境一个“让”字,让我们看到了于老师把握文本、把握人物、把握学生的“慧眼”打”出故事的精彩纷呈窦桂梅教学片断:师:话都讲到这份上了,‘一场打斗在所难免!让我们朗读他们打斗的动作生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师:听你们一读,那可真是“人如猛虎,棒赛欢龙”我们先看第一回合!(生朗读第一、第二句)师: “把火烧天”是个怎样的招式?生:很用力地拿棒一捅师:棒是从头上来还是直接这样做?生:那可是棒举在头上,像燃烧着的火把,滚滚而来,扑向林冲师:好!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去,再读这个招式!生: (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师: “拔草寻蛇”又是个怎样的招式?生:拿着棒对着洪教头的腰扫过去生:不是打草惊蛇,而是投石问路,引蛇出洞、、师: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就读这个招式!生: (朗读)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拔草寻蛇”的招式师:把这两个招式送进第一回合,加上动作表演读!生: (动作表演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拔草寻蛇”的招式师:洪教头第一棒刚猛霸道,林冲招架之式只是“一横”(加红),只是接招没有出击,也是知礼啊 (又一次回扣板书)师:胜负未分,怎能罢手7.第二回合继续!生: (朗读)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师:注意,洪教头这回可是“劈头打来”(加红),势如猛虎下山,力若泰山压顶,谁来读!生: (朗读得仿佛泰山压顶)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师:这招式之中,洪教头还是那样——生:骄横师:还是那样——生:狂妄师:还是那样——生:无礼师:再看林冲第一回合是“一横”,现在是“一退” (加红)这一重,一轻,对比着再来读!生: (朗读出对比的语气)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这一退也是一种忍让啊又一次回扣板书)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快看第三回合一生: (朗读)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师: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一个“一扫”(加红)的动作就结束战斗了也是一种谦虚结果呢——生: (朗读)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师:瞧,这就是棒打洪教头的精彩瞬间(出图)这真是说时迟,那时快(配乐)这一场打斗不过三个回合!让我们再次朗读,仿佛亲临这精彩的镜头!(生朗读第七自然段)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对他们的理解就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这堂课就有了一个共识,通过朗读获得了理解,也可说——生:朗读就是理解如果说于老师的课是围绕一个“让”字咀嚼文字,斟酌词句、演绎精彩的话,那窦老师的课则将文章的题眼“打”字展现得栩栩如生,如身临其境这“打”,文章写得简洁明了,窦老师讲得 “斩钉截铁” 她把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通过朗读、 表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林冲内心,如层层剥笋,让学生透过诸多的现象逐渐地靠近了事物的本质。

从上述两则教学片断足可以看到“打”与“让”的异曲同工之妙,更从文本解读与教学方法方面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于老师从人物精神着眼,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进行精确探究,让孩子形成对人物的“同情”,并与文本作者形成共感窦老师则从叙述表现人手,着一个“打” 字,再现故事场景, 并让孩子通过朗读进一步深刻体验,最终孩子对文本意义,对人物性格“心领神会”不同的文本解读,产生了一样的效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