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实施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73KB
约17页
文档ID:5678312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实施_第1页
1/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实施实施篇一:GB_50476-XX_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GB/T 50476—XX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XX—11—12 发布 XX—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T 50476—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XX 年 5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XX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 162 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T 50476 XX,自 XX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XX 年 11 月 12 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 00 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XX]67 号文)要求,由清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借鉴了现行的有关国际标准,先后完成了编写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以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 8 章、4 个附录,主要内容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作用类别与等级的划分、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要求、有关的结构构造措施以及一般环境、冻融环境、氯化物环境和化学腐蚀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十分复杂,不仅环境作用本身多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与不确知性,而且结构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劣化机理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环境条件与混凝土原材料均存在很大差异,在应用本规范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为提高规范质量,请在使用本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清华大学土木系(邮编:100084;E-mail:jiegou@)。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清华大学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 路桥集团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主要起草人:陈肇元 邸小坛 李克非 廉慧珍 徐有邻 包琦玮 王庆霖 黄土元 金伟良 干伟忠 赵 筠 朱万旭 鲍卫刚 潘德强 孙 伟 王 铠 巴恒静 路新瀛 谢永江 郝挺宇 邓德华 冷发光 缪昌文 钱稼茹 王清湘 张 鑫 邢 锋 尤天直 赵铁军1 总则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达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确保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常见环境作用下房屋建筑、城市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与一般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的耐久性设计,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 本规范规定的耐久性设计要求,应为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并具有必要保证率的最低要求设计中可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当地的环境条件与实践经验,以及具体的施工条件等适当提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没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篇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XX 与 XX 新旧规范对比_secret《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XX 与 GB 50010-XX 新旧规范对比及对工程计量和造价的影响【摘要】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XX 与 GB 50010-XX 进行了对比,并就新规范对工程计量和造价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对加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XX 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运用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正文】 71、 2、 3、 4、 5、 6、 7、 补充了结构方案、结构防连续倒塌、既有结构设计和无粘接预应力 设计的原则规定; 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 500MPa 级带肋钢筋,以 300MPa 级光圆钢筋取代了 235MPa 级钢筋; 补充了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修改了受剪、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和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有关规定; 补充、修改了柱双向受剪、连梁和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抗震设计相关规定; 补充、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及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 下面就新旧规范主要调整变化进行对比说明,并就新规范的调整变化对工程计量和造价的影响做简要阐述。

一、新旧规范的变化 (一) 、材料变化: 1、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升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采用强度级别400MPa 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 C30 2、钢筋高强-高性能发展趋势 普通钢筋:淘汰低强 235Mpa 钢筋,以 300Mpa 光圆钢筋替代; 增加高强 500Mpa 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 335Mpa 钢筋;最终形成 300、400、500Mpa 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 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HPB300—Φ HRB335—B HRBF335—BF HRB400—C HRBF400—CF HRB500—D HRBF500—DF RRB400—C 增加了以下几条: 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 2 根;直径 36mm 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 、基本构造变化 1、混凝土保护层: 图中 1 号箍筋的计算公式(按外皮计算): 老规范:L=2 (b+h) -8bhc+2×+2max(10d,75) +8d 新规范:L=2 (b+h) -8bhc+2×+2max(10d,75) 2、钢筋锚固: 新规范中增加了基本锚固 lab 的计算方式: lab=a*fy/ft*d但其中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 C60 时,按 C60 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设计锚固长度为基本锚固长度乘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 的数值,以反映锚固条件的影响: la=ζ 其中,;对预应力筋,可取3、筋端弯钩和机械锚固: 新规范对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技术要求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如下表: 4、钢筋的连接: 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的规定改为: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8mm 钢筋机械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35d,d 改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300mm (三)结构构件基本规定变化 1、板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的规定修改如下: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 30,双向板不大于 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 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 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板厚改为“不应小于 150mm”并增加了板柱节点的规定 2、梁 增加了“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的规定; 新规范增加了架立钢筋的规定:“当梁的跨度小于 4m 时,直径不宜小于 8mm;当梁的跨度为 4~6m 时,直径不应小于 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 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3、梁柱节点 新规范引入了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表现示意: (四)制图规则 1、嵌固部位: 11G101: (1)嵌固部位未确定 (2)当无地下室时,同 03G(一个柱根)当有地下室时,如图,在基础顶面可以不设嵌固部位,只保留地下室顶面的嵌固部位(一个或两个柱根)P58 (3)P7 第 8 条规定:设计需注明柱的 嵌固部位位置 03G101: (1)嵌固部位已确定 (2)当无地下室时,在基础顶面(一个柱根) (3)当有地下室时,在基础顶面及地下各楼面(至少两个柱根) 2、新增节点核心区的箍筋表示方法 P9 ,如下: 篇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XX(word 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 705 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204 - XX,自 201 5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第、 、 、 、6. 、 、 、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 XX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XX 年 12 月 31 日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建标[XX] 17 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 XX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湿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以及有关的附录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 2.增加了认证产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 3.删除了模板拆除的验收规定; 4.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 5.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 6.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 7.完善了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规定; 8.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规定; 9.增加了回弹一取芯法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邮 蒋勤俭代伟明李小阳箱:GB 5020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与环境质量监督局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舟山市金土木混凝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海南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同 廊坊凯博建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