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不可量物侵害之容忍义务制度构建

wdg****h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9页
文档ID:278313253
论不可量物侵害之容忍义务制度构建_第1页
1/9

.论不可量物侵害之容忍义务制度的构建 所谓不可量物侵害,是指气体、粉尘、噪音、震动、电波、辐射及类似的难以计量的物质对他人人身、财产造成的侵害随着现代工业的开展以及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因不可量物侵害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日渐突出,并且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强化,而现行立法对此规定过于粗疏,有必要从理论上进展探讨,从立法上予以完善 一、?物权法?第90条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物权法?第90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这是对相邻关系不可量物侵害的专门规定,但在具体适用上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一)国家规定是判断不可量物侵害是否成立的标准 从相邻关系立法宗旨来看,其开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经济负担为主,环境负担最小;第二阶段是以经济负担为主,环境负担扩张我国目前处在第二阶段,对环保需求较高,同时工业兴旺、人口剧增,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相邻关系制度也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开展从?物权法?第90条可以得出,我国通过制定众多的国家标准来判断不可量物侵害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或者可容忍的限度,比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同时,物权法释义明确说明: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应当容忍,如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受害的不动产权利人有权要求侵害人停顿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害,以及赔偿损失可见,我国判断是否负担容忍义务的标准是以国家规定作为判断的客观标准 随着我国社会的开展,大量的新型利益形态不断涌现,不动产亦已因这些利益存在而形成法律上的相邻一方面,相邻关系制度本身应当包涵着包容社会开展的弹性品格,随着社会生活的开展,相邻关系制度的调整范围呈现出一种不断拓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民众私权意识的提高,相邻权利人已经开场有意识的扩张解释现行法,主张相邻利益基于法律不完备性的根底理论,相比照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也仅对不可量物及其类似物的侵害等相邻关系作了根底性的规定,而试图通过法律穷尽不可量物的类型和侵害的方式是不现实的国家标准只能作为判断的最低标准,那么在没有标准的法律空白地带,应当如何判断呢? (二)民事习惯的司法导入机制不完善 ?物权法?第85条规定:“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见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这是继?合同法?之后我国民事根本法律再次明确民事习惯的法律渊源地位民事习惯历来是世界各国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尤其在相邻关系领域,民事习惯更是得到多国和地区制定法确实认。

然而,由于民事习惯自身的复杂性,法官认知的差异等原因,民事习惯的司法导入还停留在探索之中可以按照当地民事习惯处理相邻关系〞是一个选择性条款,民事习惯是否被适用、如何被适用都极不确定调查显示,法官们对此也是持保守和慎重的态度如江西省高院对285位法官的调查说明,对这问题的认知不尽一样:42.11%的法官认为不能适用民俗民事习惯,49.82%的法官认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还有一些法官认为能否适用说不清由于司法不统一,司法公正受到社会的质疑,法官受到社会的压力,最终会采取保守的司法慎重或不用民事习惯作为裁判的依据,民事习惯的司法导入成为法律的摆设 (三)利用相邻关系原那么处理问题的缺陷 审视诸如不可量物侵害等利益冲突明显的物权法规定,现行法对此相邻关系的调整可谓留下了相当大的空白地带,法律漏洞彰显无遗因此,法官面对此利益诉求,就需要依据?物权法?第84条规定的根本原那么进展衡量第84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那么,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该规定直接沿袭了?民法通那么?第83条的规定,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但是,上述四个原那么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团结互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那么,而是一种政治或道德口号。

同时,有利生产和方便生活两大原那么本身就容易发生矛盾而公平合理原那么作为民法的根本原那么,没有必要在我们“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想的指导下挤占本已少得可怜的相邻关系的规定因此,这些相邻关系原那么本身的不周延性和适用难度大,给司法实务裁决案件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由此,笔者认为容忍义务制度的构建是完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一种有益尝试,建议积极借鉴德国民法典第906条,对容忍义务制度进展具体的构建,在客观标准的根底上通过规那么的判断进展利益衡平以求到达该制度的精致与周延,在没有客观标准的情形引入主观标准即“理性一般人〞理论 二、相邻关系的核心:容忍义务 所谓容忍义务是指不动产所有权人应容忍邻人对其基于所有权所享有利益的损害,当然这种损害属于一种合理范围内的损害该理论是出于“较大利益原那么〞考虑的,即在有合理的干预的情况下,对干预者的利益和被干预者的利益进展比拟,限制所有权人排斥因他人干预的利益大于所有权人的利益不动产所有权人的容忍义务实质上就是对所有权的一种限制,是法律对所有权人所赋予的义务 (一)容忍义务的理论根底 法律之所以要为不动产所有人设定权利限制或者称容忍合理损害的义务,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冲突的必然性。

利益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开展需要的客体对象〞此种客体对象,虽然并非全部但主要应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种物质与精神的资源由于人类社会中资源是稀缺与有限的,而人类的追求那么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享有必然存在着冲突,而这正是法律存在的意义:“法律调整的是一种社会利益关系,不同主体的各种利益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法律才成为必要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和利导机制,必须对各种利益作出合理与非理、合法与非法的界定,并尽可能公正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正是由于利益冲突的普遍性与法律调整利益关系的根本属性,确立容忍义务是解决利益冲突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中,法律否认一种利益进而全面保护另一种利益,自然就不存在该种受保护利益的容忍义务问题但是,只要此种被“否认〞之利益是人类社会正当合理之利益,尽管可以在利益平衡中相对于其他利益予以适当的从低保护,但完全予以否认并不符合社会生活之正常状态从另一角度来看,只要此种利益具有普遍性,那么否认此种利益与人类全体并无任何意义因此,只要肯定此种利益,那么必然对相冲突的其他利益形成一定的限制,进而成为享有其他利益之主体承当容忍合理损害义务之理由。

当相互冲突的利益分别被法律确认为权利后,那么此种权利的冲突更加不可防止 (二)容忍义务的法律价值 权利一般被认为是得到法律确认的具有合法性的利益主张,但是权利并不能自主地解决纠纷,随着社会生活的开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在现实生活中权利冲突总是不可防止一般来说,“在义务不确定、权利界限不清晰的地方往往容易发生权利冲突〞,譬如在物权法领域,由于人对物之用益形式多种多样,权利的边界具有动态特性,因此仅仅依靠确定物权归属往往不能确定权利的边界,需要特定的法律技术在相邻关系作为权利边界的界定规那么,正是以其特定的法律技术,即容忍义务来确定权利界限的容忍义务是相邻关系规那么的核心技术除了逻辑上的原因,以及社会经历的需求,还需要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规那么的背后,以进一步思考容忍义务法律技术所承载的价值容忍义务的法律精神称为“义务理性〞,在义务理性下,人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现代人,是一个理性的人,但这里的理性并不仅仅是指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精明判断,而是包括对相邻利益的尊重和容忍的理性 在现代社会的都市生活中,当人们享受科技和经济开展的便利时,也必然要容忍和负担相应的声音、光电、气体等问题因现代生活之不得已而产生的所谓不可量物侵害的问题,被认为是社会性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每个人应予忍耐和学会宽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城市生活主导或引导着人们的生活都市中陌生人的高密集度下,虽然精神距离拉大,但现实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相邻关系越来越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呈现出复杂多样、深入普遍和影响深远的特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容忍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而法律制度的设计应该为这种素养的养成提供便利考夫曼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宽容是最重要的伦理要求之一,乃为一项重要的美德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应该将法律上的蕴涵在公平原那么中的宽容原那么抽离为独立的原那么此理论也是将容忍义务单独予以规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表达了容忍义务在法律体系中的价值 (三)相邻关系制度中的容忍义务 法国民法学者雅克·盖斯旦和吉勒·古博首次明确提出了相邻关系中的特殊法律技术,即邻人之间的特殊义务对自由的制衡有时需要节制和审慎的一般性义务一般性义务存在于权利,权利主体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并行遵守相关的义务一般性自由负有一般性义务,而授予个人的具体权利也会同时伴有同样具体的义务在比拟相邻关系和制止权利滥用原那么时提出了相邻关系规那么的独立性和特殊的法律技术他们指出,对于权利的限制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制止权利滥用仅仅是从内部确定权利的界限,而这并缺乏够,从某种共同福利理念的高度来看,光讲权利是不够的,立法者还应该通过界定权利的外部界限、创设明确的义务来确定导向。

必须保障每个人都有可以忍受的生活条件,从中引申出一种具体义务,这就是相邻关系的法律技术 德国学者也同样认识到了容忍义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沃尔夫指出,?德国民法典?正是试图通过对排除权和容忍义务的界定来解决不动产邻居之间的纠纷德国的“相邻共同体理论〞认为,在严密联系的共同生存空间中,邻居之间产生一种事实上的特殊关系在这种特殊关系中,邻居之间应本着老实信用的原那么承当对等的照顾和容忍的义务这一理论成为德国不可量物侵害的重要理论根底 三、?德国民法典?关于不可量物侵害之容忍义务的现行立法例 (一)?德国民法典?第906条的主要内容及含义 ?德国民法典?第906条规定了“不可称量之物侵入的容忍义务〞该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人不得制止煤气、蒸汽、臭气、烟雾、煤烟、燥热、噪音、震动以及从另一土地发出的类似干预的侵入,但以该干预不妨害或者仅轻微地妨害其土地使用为限所谓轻微损害指的是,根据法律或者规章中所确定的界限或者价值标准进展调查和评估而没有超过法律的规定的侵入根据联邦放射物保护法所公布的普通适用的行政规定中作为技术标准确定的价值标准在此同样适用〞第2款规定:“当从另一土地排放的具有重大损害的侵入是按照当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产生的,而且对使用人尚无经济上可以设想的措施要求其加以制止的情况时,上述规那么同样适用。

土地的所有权人在因此而必须容忍侵入的情况下,如果这种侵入对根据当地惯常的土地利用或者土地的收益造成超过设定限度的损害时,可以向排放侵害物的土地所有权人要求金钱赔偿〞第3款规定:“不准许以特别管道进展侵入〞依判例,所谓类似干预的侵人大致包括下述物质所生侵入:尘埃、沙、采石之粉、灰、湿气、真菌类、雪、电流、落叶及光的有意图之侵入德国民法典?对不可量物侵害可以说规定得相当的详尽可行对不可量物侵入,不动产所有人有容忍义务,但加害者的权利行使有恶意的除外,受害者可依民法典第1004条的规定请求排除妨害 从第906条规定可知,被害者容忍义务的情形是:1.未有侵害或者即使有侵害而系非本质的侵害;2.即使有本质的侵害,但此侵害乃是在该地域进展通常的土地利用而生(即有“场所的惯行性利用〞);3.加害者对于其所造成的损害不能采取经济上可得期待的防止措施但对于通过特殊管道所产生的侵害,被害者那么不负此忍受义务 (二)容忍义务制度的构建 1.绝对容忍义务 (1)符合客观标准的情形 根据第906条第1款第2、3句规定,只要依第2、3句所确定和评价的侵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