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北航培养计划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领域 航空工程领域 二、培养目标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与航空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围绕航空飞行器,要求掌握航空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结构强度与结构动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空气动力学和动力学与控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并能熟练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承担或主持较大型技术攻关项目,解决航空飞行器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具体要求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航空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与现代航空器设计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掌握航空领域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向 1.飞行器总体设计 2.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 3.结构强度与结构动力学 4.人机与环境工程 5.空气动力学设计 6.动力学与控制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1.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具体学习、考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 3.专业实习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到企业实习,采用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习,记3学分 4.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航空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航空工程技术背景鼓励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其中第一导师为校内导师,第二导师为校外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5.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6.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要求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要求,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针对专业学位的培养定位,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如下: 1.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必修课程指获得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和环节,包括: 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 学科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 学位必修环节:专业实践、专业实习、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学位选修课程 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导选修公共课及专业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对缺少本领域本科层次基础的跨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第一外国语不是英语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二外 附表1: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领域的培养方案,在考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在开题报告中进行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专业实践 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方向,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创新平台实践项目,由实验指导教师和讲座负责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习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飞机系、人机环境系、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系、动力学与控制系、空气动力学系和结构强度系将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提供校内专业实习基地,而相关航空航天领域厂所也将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提供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双导师的指导作用,实习结束后学生须撰写不少于一万字 的专业实习报告,由导师评价、学院考核。
考核通过后,将考核材料一并交院研究生教务,记3学分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应来源于航空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航空工程技术背景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应来源于航空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航空工程技术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的类型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专业硕士应阅读30篇与本领域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从中选出不低于10篇的外文资料精读,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进行评阅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11月底前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 2.定期汇报与中期检查 为加强专业硕士论文工作的管理,在论文阶段实行定期汇报和中期检查制度 定期汇报 学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每3个月向双方导师提交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下一阶段的论文工作安排、论文工作的评价等 指导教师要对汇报内容提出具体意见 中期检查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在第4学期末执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等 各系必须组织专家组对专业硕士的论文进展及工作态度等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应限期改正并重新进行检查 3.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4.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九、终止培养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飞行器设计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飞机适航设计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安全(0825Z1) 旋翼飞行器设计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在飞行器设计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弹性、飞行力学及飞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型人才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 飞行器总体设计 1.航空器总体综合设计与优化 2.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综合设计 3.飞行器隐身技术 4.飞行器效能评估与战斗生存力设计 5.微小型飞行器 6.飞行器发展战略 7.飞行载荷与静气动弹性修正 8.气动弹性优化 飞行器结构设计 1.结构优化设计 2.结构可靠性 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4.智能结构与结构控制 5.飞行器结构与机构动力学设计及试验 6.颤振设计 7.气动伺服弹性与主动控制 8.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 9.结构热设计与防护 10.主动控制起落装置设计 11.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1.航空器操纵与稳定性 2.航空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3.飞行品质与飞行模拟 4.临近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5.大迎角飞行动力学 6.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飞行安全 1.适航性 2.飞行环境与模拟 3.空中交通管理 4.飞行安全与飞行事故分析 5.驾驶策略与飞行训练新技术 6.飞行试验技术 7.试飞取证技术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为保证培养质量,飞行器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导师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学术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飞行器设计理论性和技术性强,硕士研究生必须对数学、控制理论和飞行器设计等有较广泛的知识,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较全面的掌握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时,必须已经较深入了解某个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学科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扎实的飞行器设计领域的前沿知识,具备完成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的培养要求,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