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展望 摘 要:展望21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本科;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正经受“第二次冲击波”,新电子技术、资源稀缺、经济全球化、人口数量的增加、高校生源战等对其构成了强力冲击,发展前途难以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进一步强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本科教育的批评一直不绝于耳,许多本科生“直至毕业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逻辑地思考,清楚地写作和严谨地演讲”因此,正如博耶先生所说“高等教育必须首先重视本科生教育”,这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迈入21世纪后的优先任务 1 调整培养目标 1.1 凸显为国家安全服务的社会取向 自从“二战”后,美国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视为关系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这一点更为凸显2002年《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特别强调教育与国家的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竞争之间的联系教育部长罗德佩奇陈述这份报告时曾数次提及“911”事件,认为它“使得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它使得达成这些目标——提高学生的成就、灌输坚定的品格和公民精神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迫……自 (国家在危险中)发表以来,我们已认同教育对经济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认同教育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许诺,不让一个学生落后,而作为回报,这个国家可以要求我们的年轻人运用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来保卫我们的公民……”。
1.2 调整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综合适应能力,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 几乎在整个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都强调“学以致用”,允许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最适合自己特殊才能及与就业最有联系的领域,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入21世纪后,人们发现社会变化、职业流动日益加快,社会问题、科学发展呈综合化、复杂化趋势等对本科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交往、外语、写作、研究等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日趋重要 1998年《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指出,新世纪的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所必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使学生适合大学、研究生和个人生活的需要;培养艺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欣赏能力,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合适的深度和范围中体验这些学科;为学生毕业后作细致而又广泛的准备,不管他们将来是进入研究生院还是专业学院或是寻找第一份工作”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其《学生学习和生活调研报告》中指出,21世纪受过良好教育个体的特征是“理性、知识和智慧”,认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理性的推理能力,应懂得科学方法和其他探究方法,能利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复杂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应具有所选定领域的坚实的知识基础,并能在该领域掌握一定的深奥知识和实践经验……应具备与最优秀人类相适应的精神与品质:敏锐的判断力、良好的审美力、很强的适应性和自信心;还应有历史知识,理解人类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能将这些知识与判断力结合起来去认真细致地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同时还应有优秀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
另外,进入21世纪,人们发现美国经济.的繁荣和道德水准的下降已极不相称,并且正面临“恐怖袭击”危机因此重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已成为21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在《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中,联邦教育部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新时期负责任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公民于此,本科教育首当其冲,因为美国人口中,几乎有一半人,包括公务员、商人、公众领袖、职员等都进入美国大学或专业学院学习,本科教育对其生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自911事件以来,各大学普遍加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增设了50个与反恐和爱国相关的科目,耶鲁大学认为爱国应该了解国家,要求加强美国历史、文化、美国精神的教学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系列讲座,阐明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2 变革培养内容 2.1 专业设置的变化 2002年,布什政府曾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信息科技、能源开发利用、空间开发、宇宙与生命的起源、地球与生态环境、物质结构与材料、认知/神经科学、分子科学、海洋科技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认为21世纪美国的繁荣将有赖于此而这一设想必须以大量相关高级人才作为依托。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已反映在2002年联邦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目录(CIP—2000)中该目录对美国本科专业设置具有指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①为培养跨专业人才,交叉专业大量增长主要有跨学科群交叉(CIP—2000中有25个学科群设置跨学科专业)和学科群内交叉②通信、生命、计算机等领域的新兴专业发展迅猛③与国际化相关专业发展迅速,如区域研究学科下设的专业从1985年的16个增至2000年的33个④部分传统专业进行整合英语、数学与统计、自然科学、传播与新闻等4个专业学科群分别减少了4个、2个、3个、2个;而生物、医学、农学等学科群则进行了综合,拓展了专业涵盖面 2.2 课程体系的调整 进入21世纪,各大学都对本科课程计划进行了调整,如杜克大学出台了“课程2000”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设置了跨学科的“课程串”,达特茅斯学院批准了“高级顶点课程”等尽管各校课程设计各具特色,但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点: 其一,普遍提高通识课程比重,强调知识的广度各大学课程体系普遍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应掌握较全面的知识如杜克大学为保证“知识领域、探究方式、重点探究、能力培养”四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所有学生学习文学艺术、社会文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四个领域中每个领域的三门课程。
这种课程计划与该校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课程设置明显不同 其二,在强调知识广度的同时,也重视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只解决了博的问题,新一轮课程体系调整中,各大学也同时加强学生“专”的方面仍以杜克大学为例,该校设计了教学计划I和教学计划Ⅱ两个本科教育计划教学计划I适用于大多数学生,主要实施通识教育;而教学计划Ⅱ则适应那些认为自己的智力兴趣和才能已经超出了教学计划I学习要求的学生,参加该学习计划的学生可以按个性化的学位培养计划实施,主要进行一个课题或项目的探索教学计划Ⅱ作为某一核心领域的学习,通常是教学计划I无法安排的教学,它培养的毕业生通常进入研究生院继续深造 其三,突出基础性目前,各个大学课程改革的共识是本科生很好地学习和理解有限的基本概念和专业课题以适应未来职业和学习的需要,比简单地介绍大量的事实更好如MIT的教学理念是不指望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而是着重使学生获得终身自我教育所需的基础知识,本着“更少才是更多”(Less is More)这一具有哲理的基本原则设置本科课程 其四,大量开设跨学科课程开设跨学科课程是不同院系合作的主要形式,也是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开设跨学科课程的学校都对课程选取有一定标准。
如加州州立大学规定,跨学科课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该课程研究领域必须跨越两个以上学科,组成新课程的主干,以历史、地域或问题为中心②该课程研究领域不能被现有专业或学科所替代③课程的综合在现实中必须切实可行可见,跨学科课程不是随意开设,而是与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只不过它们试图从现有学科之外寻找更好地沟通人文与科学的通道 3 变革培养方式 3.1 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各大学都将教学重点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其一,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本科生可以直接参与以前只有研究生才能参加的科研活动如MIT制定了“扩大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加州理工大学推出“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SURF)等,都要求所有本科生参加研究活动其二,为每个本科生配备导师,引进研究生教育中师生一对一的指导关系耶鲁、MIT、斯坦福、加州大学各分校等都建立了教师指导小组,随时对本科生的学习、生活等予以指导其三,开展研讨式学习各大学为各年级本科生开设大量研讨式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形成科学探索精神如杜克大学要求大一新生要完成下列小组学习之一:①修读一门一年级的研讨班课程;②参加一个初级研讨班;③参加一个重点课程题的研讨班;④任何其他可作为研讨班的完整课程。
三四年级学生至少要完成两门完整的被指定为研讨班、个别指导、独立学习与研究或撰写论文的课程 3.2 加强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现代网络技术对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1999年对美国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有53.4%的课程采用了电子邮件进行教学;38.6%的大学利用网上教学大纲资源;有28.1%的课程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培养学生在21世纪的信息应用能力,加州大学伊文分校制订了专门的教师、大学生信息技术培训计划;教务处还设立了帮助教师开发课程专用的Web网站,使教师随时都可以建立和更新课程网页同时,学校正在开发新的电子信息资源——面向全球的跨学科超文本教材,以代替现有教科书,并与互联网上相关信息资源和书目关联,其他院校也可通过互联网利用这些资源 同时,信息技术为大学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2000年密西根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的工商学院建立了网上合作项目通过聊天室、可视会议等互联网技术,三校工商专业本科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选修各校安排的有关课程2001年9月,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宣布建立四校远程教育联盟该联盟将充分利用四校的资源优势,通过网上课程、交互式讲座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人文和自然科学的远程教育课程。
3.3 开展跨院系的人才培养合作 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一直被传统的学科界线所割裂,不同院系之间很少开展合作而近些年来,融合多个学科领域的新的系和项目不断涌现,当今许多社会和科学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不同的学科知识的相互配合因此,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其新一轮改革的重点目前,美国各大学正在拆除学科间的壁垒,开展跨院系合作,开设新的专业,设立跨学科学位,安排新的课程计划,不同专业教师合作从事本科教学,逐步形成了跨学科的本科教育机制 4 培养规模的变化 美国高等教育虽已普及化,但机会均等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许多贫困家庭子女仍处不利地位为实现布什总统“为使所有人都能实现美国梦,我们必须使所有人都读得起大学”的承诺,新世纪美国本科人才培养规模方面正在发生以下变化 4.1 以联邦政府为支柱,加强大学生资助力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学费以年均4%-6%的速度增长尽管美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资助体系,但中低等收入家庭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为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2002年美国新任联邦教育部长雷德佩吉(Rod Paige)曾发表讲话指出:“布什总统努力通过增加奖学金、低息学生贷款和减免工人家庭税收等方式来保证低中等收入家庭能承担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在其计划中,2003年联邦用于资助接受高等教育家庭的费用将会超过76亿美元”,“在总统的教育经费预算案中,接受资助的学生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将再增加100万人,资助的最高金额将比前两年高出21%,达到4000美元……学生贷款利息将一如既往的低并且我们正努力推行一项计划,即对数学成绩优异者、科学和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贫困生提供无息贷款另外,相关税收的减少将为大学生及其家庭节省更多钱……总之,现任总统正努力确保每个想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都有相当的入学机会,并有更强的支付能力” 4.2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本科入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