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市三女中 秦岭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 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 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 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 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 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 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 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 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 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 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 之• 班固(公元 后32~92年) • 东汉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 咸阳东北)人九岁能诵读赋,13岁时得 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 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 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 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 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 主要著作:《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 通义》)、《两都赋》2.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 于髡①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 ②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 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 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 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 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 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 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 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西汉〕刘向 •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 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 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 孙治《春秋谷梁传》曾任谏大夫、宗 正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 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 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著有《新序》、 《说苑》、《列女传》等 •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 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 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 理编写3.梁王魏婴觞诸侯•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 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 “昔者,帝女令仪狄①作酒而美, 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 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 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②,易牙③ 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 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 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④,三日不听朝, 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 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 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⑤ ,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 :‘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 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 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 闾须⑥,南城之美也;前夹林而后 兰台⑦,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 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 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4.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效 人之子侄昆②弟之状邑丈人有之 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 ,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 ③其子,曰:“吾为女父也,岂谓不 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 子泣而触地曰:“孽④矣!无此事 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 ,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 ,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 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 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 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 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 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 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 )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 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 《吕览》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 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 春秋》。
5.记王忠肃公翱事〔明〕崔铣•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①公 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恚②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③,迁我 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 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 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 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 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 公为都御史④,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 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⑤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 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 从子⑥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 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 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 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 :“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 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 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6. 《梦溪笔谈》二则[宋] 沈括• 甲 • 治平元年,常州日禹时,天有大声 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 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 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 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 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 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 不可近。
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 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 ,一头微锐,重亦如之州守郑伸 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 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 详• 乙 •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 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①境 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 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 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 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②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 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 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 之沈括和《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 著的笔记体著作,分为26卷, 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 》1卷因为写于润州(今镇 江)梦溪园而得名,大约成书 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 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19.燕王学道 《韩非子》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①道者,王使人学之②,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③王不知客之④欺己,而诛学者之⑤晚也夫信不然之⑥物而诛无罪之⑦臣,不察之⑧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 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子》书中记载 了大 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 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 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 性的完美结合 ,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韩韩非(约约前280—前233),汉汉族,战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 家代表人物之”的用法• 助词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 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师说》)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学》)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 人《项脊轩志》) •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 代词 • 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狼》)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 说》)• 动词 • 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 20.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子圉见①孔子于商太宰 孔子出,子圉入,请问 客太宰曰:”吾已见②孔子 ,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 也吾今见③之于君子 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 太宰曰:“君已见④孔子,亦 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 弗复见⑤也• 见 • 助词• 慈父见背“见”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类似“见谅”、“见教”•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 诚恐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 见笑于大方(《秋水》)21.鬼怕恶人• 艾子行水涂,见一庙,矮小而装饰 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 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 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 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 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 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 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 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 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 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 ,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 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 :“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 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艾子,是《艾子杂说》的作者苏轼虚构的 人物《艾子杂说》,道家著作传宋苏 轼撰• “神鬼”就代表了社会中欺软怕硬的黑暗丑 恶势力面对像“神鬼”一样的社会黑暗丑 恶势力,一味地害怕逃避肯定不行,而担 心其“降罪于己”或希望其“保佑自己”的一 相情愿地“敬重”,却只能助长他们的嚣张 气焰,这样的做法肯定也不行唯一的办 法,就是在思想上蔑视,在行动上漠视, 对之进行坚决的斗争和严厉的打击苏轼 的《鬼怕恶人》这篇短文,就为我们揭示 了这么的一个道理33.蜀贾卖药•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
其一人专取良, 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 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 ,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 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 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①月一易,岁余而 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②亦富 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 足 •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 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 ,其去也,无以僦③舟,人皆笑,以为 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 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 史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 纪之司④,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 【注】①限:门槛②再期(jī):两周年③ 僦(jiù):租赁④纲纪之司:掌管法制的官 署32.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 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 公子小白①,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 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②鲍叔遂进 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 管仲曰:“吾始因时,尝与鲍叔贾③,分财利 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 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 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因受辱,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④子孙世禄于 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 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注]①公子小白:姓姜,名小白,与下文的 公子纠同为齐襄公之弟②管仲囚焉:襄公 被杀后,小白抢先回国夺得王位,管仲是 坐囚车被押送回齐国的③贾(gǔ):经商, 做买卖④以身下之:把自己的职位置于管 仲之下3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 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 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 ,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 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 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 逮于臣夫诱③道争远,非先则后 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④何以 调于马?此君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晋国国卿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 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诱:引导 ④上:同“尚”,还• 《韩非子》30.伍子胥与渔父•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 千寻之津 •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饥色,乃谓曰:“子 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①渔父去后,子 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 ,持麦饭、鲍鱼羹、盎浆②,求之树下,不 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 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 应。
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 何嫌哉?”子胥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