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古代金融史概述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36MB
约80页
文档ID:587279118
中古代金融史概述_第1页
1/80

一、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l1 中国货币的悠久发展历程l2 金融制度的古今之别l3 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l4中国古代金融的思想特点l5 中国金融的近现代之路 “金融”的词源学解释 l“Finance”来自法语(意思为end,debt-settle,借贷结清)一说源于拉丁语finare,均意为“结束”中文词源来自日语,指资金融通,包括货币、信用以及相关活动(中国金融百科全书) Finance的四个角度l个人角度——Personal Finance家庭理财,作为个人业务的发展方向,随着“藏富于民”时代的开启,家庭理财已愈益为各商业银行所重视,许多发展较快的银行已在部分营业场所开辟“理财专区”A woman knows about finance more than a man generally(女人通常比男人更会理财)l企业角度——Business Finance 企业财务,家庭需要打理钱财,企业更需要管理资金,通常我们所理解的会计Accountant,其实内涵和外延是远小于财务管理的,因为普通的会计核心工作就是计账,而财务管理则要通盘考虑企业的资金运作,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You can’t manage enterprise if you knew about business finance very few(如果你不了解财务,你就无法管理企业)。

l社会角度——Finance 金融,金融是什么?金,钱也;融,流入流出《辞源》(1937年版)的释文是“今谓金钱之融通状态曰金融,旧称银根各种银行、票号、钱庄、曰金融机构……”,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更多地指向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已认同金融作为经济核心  l国家角度——State Finance 财政,与个人、企业和社会一样,国家也需要管理钱财,需要通过税收将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以供养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转财政的意义就在于此,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不仅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更彰显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雄厚财力The state finance provided 49000 billion Yuan (国家财政支出49000亿元)  1 中国货币的悠久发展历程l《易.系辞下》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1 中国金融的悠久发展历程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约公元前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约公元前21—公元前公元前16世纪)世纪)            从夏代的遗址中出土货贝、石贝和骨贝,表明夏代的价值形式已经进入货币价值形态。

有关夏代货币在史籍中也可找到若干记录:《史记.平准书》:“农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言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言……虞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龟贝《盐铁论.错币篇》“夏后以玄贝夏后以玄贝 中国最早的货币,主要是海贝海贝,其次是布帛和农具布帛和农具中国文字中的“货币”二字,就是货与币两种不同物品的总称《周礼.九贡》:“币贡”之皮帛,币字从巾;“货贡”指珠贝,货字从贝凡是同货物及交换有关的字,都通“贝”“巾”有关,如买卖,财货,借贷、帐等为何要用贝?      海贝原为装饰品,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计数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充当货币,以至于中国汉字中凡与财富有关的,大都以“贝”为偏旁后海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骨贝及铜贝辅其不足商代铜贝,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贝币 l《诗经·小雅》有一句“既见君子,锡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我百朋”,意思是某人见了领导,领导赏他1000枚贝壳,他很高兴l “朋”是货币单位,一朋就是串在一起的10枚贝壳也有说5枚的l  l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出土一铜器,上面刻有这样的铭文:l惟三年三月既生魄壬寅,王爯旂于丰,矩伯庶人取瑾惟三年三月既生魄壬寅,王爯旂于丰,矩伯庶人取瑾璋于裘卫,财八十朋,其舍田十田。

矩或取赤琥两、璋于裘卫,财八十朋,其舍田十田矩或取赤琥两、麂韨两、贲鞈一,财廿朋,其舍田三田麂韨两、贲鞈一,财廿朋,其舍田三田l“三年”指周恭王三年,即公元前919年;“既生魄”指每月初八到十五——西周人喜欢把每月分成初吉、既生魄、既生望、既死魄四段,初吉是月亮刚刚出现,代指月初,既生魄是月光已经皎洁,代指上旬到中旬,既生望是月圆已过,代指中旬到下旬,既死魄是瞧不见月亮,代指月末;“壬寅”是当日干支;“矩伯”和“裘卫”都是人名,前者可能是西周宗室,后者可能是卫国大臣;l整段铭文可以这么理解: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周恭王在丰邑举行阅兵仪式,在这场阅兵仪式上,王室的矩伯和卫国的裘卫碰了面,矩伯眼馋裘卫手里拿的玉璋,用800枚贝壳去买,这800枚贝壳如果拿来买地的话,能买10亩(仅指土地使用权)后来矩伯还用200枚贝壳买了裘卫身上佩戴的装饰品,这200枚贝壳如果拿来买地的话,能买3亩  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中原三晋地区的布币北方燕赵和东方齐国的刀币西北秦国行用环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和“爰金” 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钱钱”、、“镈镈 ”((bo)演变发展而演变发展而来,这也是把货币称之为来,这也是把货币称之为“钱钱”的缘故。

的缘故布布币币 刀削刀削形,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形,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刀刀币币 圆形圆孔,源于手工业经济工圆形圆孔,源于手工业经济工具的纺轮或璧环,战国中期以后,具的纺轮或璧环,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首先采用方孔圆钱秦国首先采用方孔圆钱,是比较先是比较先进的货币形制进的货币形制环钱   “鬼脸钱”和“爰金”     战国时期楚国货币 秦始皇废除六国币制统一货币 从秦“半两”开始,中国钱币以方孔圆形作为定制,文铭重量 ,铸行纪重钱币 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公元前118118年)年)废废““半两半两””,改铸,改铸““五铢五铢”钱,大小钱,大小轻重适宜轻重适宜, , 制作精制作精美,深受欢迎,其美,深受欢迎,其后各朝累铸,沿用后各朝累铸,沿用至唐初长达至唐初长达700700余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最长寿的货币 唐初改铸“开元通宝”钱 中国钱币从“开元通宝”开始称通宝、元宝和重宝,不再以重量单位为铭,实现了由铢两体系向十进位制年号宝文体系钱币的转变钱文由欧阳询题写,点画方雅,结构开朗爽健,开创著名书法家艺术入钱文的先河。

开元通宝对中国计量制度的影响l汉到隋的重量进位是斤、两、铢、累,其中1两重24铢,1枚铜钱一般5铢唐规定10枚开元通宝重1两,1枚重2.4铢后来,废铢为钱,1两等于10钱,这是中国度量衡制度改为10进制的关键 两宋时期铜铁钱并行与出现纸币    宋朝钱币铜铁兼铸,种类繁杂,每个皇帝每宋朝钱币铜铁兼铸,种类繁杂,每个皇帝每次改元都铸新钱,钱文书体多种多样,次改元都铸新钱,钱文书体多种多样,“对钱对钱”盛行,钱币艺术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盛行,钱币艺术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大清宝钞大清宝钞大明宝钞大明宝钞南宋会子南宋会子北宋交子北宋交子 金元明清时期“以银为主,铜钱纸钞为辅”的货币制度     这这这这一一一一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        银元铜元银元铜元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交融的典范交融的典范        由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国古钱币发展由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国古钱币发展的大致演变过程,经历了:的大致演变过程,经历了:原始实物货币原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十进位年号宝文钱币十进位年号宝文钱币纸币(机制币)纸币(机制币) 电子货币lBIS和ECB的定义:l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l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l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l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l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必要 l金属货币时期,通涨与通缩并存l信用货币时期,以长期通胀为主. 钱币的别称钱币的别称 钱在战国时期称钱在战国时期称钱在战国时期称钱在战国时期称“ “泉泉泉泉” ”,钱与,钱与,钱与,钱与“ “泉泉泉泉” ”谐音,称钱为谐音,称钱为谐音,称钱为谐音,称钱为“ “泉泉泉泉” ”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钱币外圆内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钱币外圆内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钱币外圆内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钱币外圆内方,具有方,具有方,具有方,具有“ “周流四方周流四方周流四方周流四方” ”的意义。

历史上称钱币专家为的意义历史上称钱币专家为的意义历史上称钱币专家为的意义历史上称钱币专家为泉泉泉泉学家学家学家学家 泉泉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载,载,王夷甫王夷甫((王衍王衍))因雅癖因雅癖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呼婢曰: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呼婢曰:“去此去此阿堵物阿堵物!!” ((““阿阿”六朝时口语,意为六朝时口语,意为“这个这个”,用现代话,就是,用现代话,就是“拿开这些东西拿开这些东西” 西晋时期的门阀士族自命清高,耻于言钱,王衍就是这样所谓“品行高尚”的清谈人士,据说他口里从不提到“钱”字他老婆想试探王衍的虚实,所以上演了这样一出闹剧因而“阿堵物”就被后人作为钱的别称,曾有“爱酒苦无阿堵物”的诗句阿阿堵堵物物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自由铸钱,故而邓通私铸的半两钱流布四海,富甲天下因此后世“邓通”成为钱币的别称 著名小说著名小说《《水浒传水浒传》》、、《《金瓶梅金瓶梅》》中就中就有有“功名全仗功名全仗邓通邓通成成”的诗句邓邓通通 ““““孔方兄孔方兄孔方兄孔方兄” ”一词源自西晋一词源自西晋一词源自西晋一词源自西晋《《《《鲁褒鲁褒鲁褒鲁褒传传传传····钱神论钱神论钱神论钱神论》》》》“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

内则其方,外则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为世神宝,亲之如其圆为世神宝,亲之如其圆为世神宝,亲之如其圆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兄兄兄,字曰,字曰,字曰,字曰孔方孔方孔方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极论钱之妙用如极论钱之妙用如极论钱之妙用如极论钱之妙用如神神神神, , , ,而语带谐谑而语带谐谑而语带谐谑而语带谐谑, , , ,揶揄笑骂,恣肆酣畅揶揄笑骂,恣肆酣畅揶揄笑骂,恣肆酣畅揶揄笑骂,恣肆酣畅 钱形方孔由来已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方孔“半两”钱,方孔圆钱成为一种定制,直至民国初年方废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鲁褒不乏幽默感,把人们对钱的亲情讥为“亲之如兄”。

“孔方兄”成为钱之谑称孔孔方方兄兄 ““““青青青青蚨蚨蚨蚨” ”成成成成为为为为钱钱钱钱的的的的代代代代称称称称,,,,源源源源于于于于晋晋晋晋《《《《搜搜搜搜神神神神记记记记》》》》南南南南方方方方有有有有一一一一种种种种昆昆昆昆虫虫虫虫,,,,名名名名叫叫叫叫““““青青青青蚨蚨蚨蚨””””亦亦亦亦称称称称““““鱼鱼鱼鱼伯伯伯伯””””形形形形状状状状如如如如蝉蝉蝉蝉母母母母青青青青蚨蚨蚨蚨与与与与子子子子青青青青蚨蚨蚨蚨相相相相依依依依为为为为命命命命,,,,抓抓抓抓到到到到子子子子青青青青蚨蚨蚨蚨、、、、母母母母青青青青蚨蚨蚨蚨必必必必然然然然会会会会跟跟跟跟随随随随而而而而来来来来将将将将母母母母青青青青蚨蚨蚨蚨和和和和子子子子青青青青蚨蚨蚨蚨的的的的血血血血分分分分别别别别涂涂涂涂在在在在钱钱钱钱币币币币上上上上,,,,用用用用这这这这种种种种钱钱钱钱购购购购物物物物,,,,用用用用出出出出去去去去的的的的钱钱钱钱必必必必然然然然会会会会复复复复还还还还 ” 这这这这就就就就是是是是“ “青青青青蚨蚨蚨蚨引引引引钱钱钱钱” ”的的的的神神神神话话话话传传传传说说说说,,,,文文文文人人人人雅雅雅雅士士士士在在在在诗诗诗诗赋赋赋赋戏戏戏戏文文文文中中中中常常常常常常常常用用用用青青青青蚨蚨蚨蚨名名名名句句句句,,,,唐唐唐唐诗诗诗诗“ “襄襄襄襄里里里里无无无无青青青青蚨蚨蚨蚨,,,,箧箧箧箧中中中中有有有有黄黄黄黄绢绢绢绢” ”;;;;温温温温庭庭庭庭筠筠筠筠有有有有“ “妻妻妻妻试试试试踏踏踏踏青青青青蚨蚨蚨蚨” ”;;;;明明明明谷谷谷谷子子子子敬敬敬敬的的的的《《《《城城城城南南南南柳柳柳柳》》》》有有有有“ “则则则则你你你你那那那那尊尊尊尊中中中中无无无无绿绿绿绿蚁蚁蚁蚁,皆因我襄里无,皆因我襄里无,皆因我襄里无,皆因我襄里无青蚨青蚨青蚨青蚨” ”;清;清;清;清“ “酒待酒待酒待酒待青蚨青蚨青蚨青蚨尽,诗随败叶删尽,诗随败叶删尽,诗随败叶删尽,诗随败叶删” ” 。

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春节贴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春节贴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春节贴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春节贴对联,一些商号、银号的钱柜上都用红色的方纸写着对联,一些商号、银号的钱柜上都用红色的方纸写着对联,一些商号、银号的钱柜上都用红色的方纸写着对联,一些商号、银号的钱柜上都用红色的方纸写着“ “青蚨青蚨青蚨青蚨飞飞飞飞入入入入” ”四个大字,希望花去的钱能自己飞回来,花去多少,飞回四个大字,希望花去的钱能自己飞回来,花去多少,飞回四个大字,希望花去的钱能自己飞回来,花去多少,飞回四个大字,希望花去的钱能自己飞回来,花去多少,飞回多少,源源不断,即多少,源源不断,即多少,源源不断,即多少,源源不断,即“ “财源茂盛,生意兴隆,财运亨通财源茂盛,生意兴隆,财运亨通财源茂盛,生意兴隆,财运亨通财源茂盛,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之意 青蚨青蚨 钱钱钱钱币币币币还还还还有有有有一一一一个个个个非非非非常常常常高高高高雅雅雅雅飘飘飘飘逸逸逸逸的的的的别别别别称称称称即即即即“ “上上上上清清清清童童童童子子子子” ”。

唐唐唐唐代代代代的的的的郑郑郑郑还还还还古古古古的的的的《《《《博博博博异异异异志志志志》》》》中中中中有有有有一一一一个个个个故故故故事事事事::::在在在在唐唐唐唐贞贞贞贞观观观观年年年年间间间间,,,,岑岑岑岑文文文文本本本本在在在在一一一一座座座座山山山山的的的的山山山山顶顶顶顶避避避避暑暑暑暑,,,,有有有有一一一一天天天天听听听听到到到到敲敲敲敲门门门门声声声声开开开开门门门门一一一一看看看看,,,,只只只只见见见见一一一一个个个个自自自自称称称称“ “上上上上清清清清童童童童子子子子” ”,,,,穿穿穿穿着着着着轻轻轻轻飘飘飘飘细细细细软软软软的的的的“ “上上上上清清清清五五五五铢铢铢铢” ”衣衣衣衣的的的的儿儿儿儿童童童童拜拜拜拜访访访访一一一一番番番番对对对对话话话话后后后后,,,,童童童童子子子子出出出出门门门门而而而而消消消消逝逝逝逝在在在在墙墙墙墙角角角角岑岑岑岑文文文文本本本本在在在在墙墙墙墙下下下下拣拣拣拣到到到到一一一一枚枚枚枚五五五五铢铢铢铢钱钱钱钱,,,,他他他他顿顿顿顿时时时时领领领领悟悟悟悟到到到到“ “上上上上清清清清童童童童子子子子” ”原原原原是是是是钱钱钱钱的的的的化化化化身身身身。

唐唐唐唐代代代代以以以以后后后后,,,,人人人人们们们们用用用用“ “上清童子上清童子上清童子上清童子” ”作为钱的雅号作为钱的雅号作为钱的雅号作为钱的雅号上上清清童童子子 2 金融制度的古今之别1)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多元币制、纸币制度、法钱的铸造2)中国古代的信用制度 1)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l多元币制多元币制l秦统一中国,统一币制,为黄金、布(帛)、铜钱(半两)上中下三等l汉承秦制,秦有《金布律》,汉当亦有l唐代的法定货币,亦钱帛兼行后期钱重物轻,银币出现l北宋以铜钱为主,兼行铁钱、纸币、白银等l南宋“钱会中半”,纸币大范围流通l元以行钞为主,也曾铸钱,且禁止金银民间流通l明前期钱、银、钞并用,中期宝钞渐出,白银成为正式通货l清以银为主,钱为辅,银钱并行 l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不集中于一体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不集中于一体l金银在中国,自古就是储藏价值的工具,同时作为国际购买手段,有时也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但中国古代没有铸造金银币,也不用金银为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基本上都是用铜钱历代虽有金银铅的铸造,但是这种金银钱,只具备货币的形式,目的不在于流通l铜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货币的各种职能。

可是有些职能,主要不是铜钱,甚至有时完全不用铜钱例如储藏手段,主要用金银,铜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这种职能,而且限于合乎标准的铜钱,不合标准的铜钱,人们绝不用于储藏手段中国铜钱的性质,从他的购买力的变动这一点上看,是介乎金银币和不兑现纸币之间的这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大特点 l只有明白这一点,才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现象,如,董卓的小钱,最多减重成五分之一,可是物价上涨约万倍;梁武帝的铁钱,以价值来说,至少总有铜钱价值的十分之一,可是他是物价上涨几百倍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铜钱的自发调节的作用,合乎标准的铜钱,使多少有这种调节功能,它虽然没有自由铸造制度来保证它的名目价值和币材价值的一致,但私铸和私销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自由铸造的作用私铸和私销虽然违法,但难以禁止历代政府所禁的是私铸,而非私钱的流通   l由于货币的各种职能,分别由各种物品担任,而这些物品之间又没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古代货币没有制度可言,既没有主币和辅币的关系,也没有什么本位制度古代各种货币,都是主币如果要谈本位,那么,战国、秦、汉、勉强可说是金钱平行本位,六朝、隋、唐是钱帛平行本位,宋、金、元至明初是一种钱钞流通制度,明中叶到清末时银钱平行本位。

所谓平行本位,就是所各种货币都可以无限地使用,而彼此之间没有固定的比率,随市价做盲目的波动有些朝代有规定,但不能维持 1)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l纸币制度纸币制度l中国纸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世界货币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反响,北朔大漠,南达东南亚,西抵中亚伊朗等国,被马可.波罗描述为梦幻般神奇“点金术点金术”的就是纸币 古代中国纸币产生表古代中国纸币产生表 历史渊源1)西周里布、牛皮币、傅别(纸币萌芽)2)汉武白鹿皮币(纸币雏形) 3)魏晋南北朝的寺庙邸店存单(纸币雏形) 4)唐寄附铺柜坊的收据及飞钱(有纸币性质) 5)五代十国楚的契券(有纸币性质) 6)宋初的交换证券 汇票、便换和茶、盐证券历史背景1、客观需要 1) 宋代商业发达,国内外交易多,金额大  2)铜铁钱体重值小,又常减重,不适应  古代中国纸币产生表古代中国纸币产生表 (续)历史背景2、主观原因1)防止铜铁钱外流,国防目的与经济目的的统一2)宋代积弱,疆土小,军政开支大,岁币重,财政困难诞生交子的过程1)第一阶段  自由发行时期 宋初,商人自由发行,有一定形制 2)第二阶段  官督商办时期 太宗初年(977年),十六户富商联合举办。

 3)第三阶段  政府专办时期  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开始发行,从此政府垄断  纸币的产生l信用货币在中国起源很早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以布为币材的“里布”作为交换物,布长二尺,广二寸,写上年月、地址和钱数,发行人在这三处都加盖印书,用以买卖货物,可转让流通l《周礼 · 夭官家宰上 》 有“听买卖以质剂”的话,东汉郑玄说“质剂”就是券书于是有人将纸币和质剂联系起来,如说发行纸币是“设质剂之法”,或说纸币是“《周官》质剂之意”等 纸币的产生l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用“牛皮币”,上书符号和姓名,用于媒介l还有一种“傅别”,类似于今天的期票(?),币上书写有关钱数一行,中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到期合券相验付款 纸币的产生l汉武帝时候就有皮币,具有信用货币的性质l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铸行白金币的同时,还发行皮币皮币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做成,一尺见方,周围饰以彩画,值40万钱规定王侯宗室的朝觐聘享,必须以皮币垫璧有的学者认为皮币是中国纸币的起源实际上皮币不过是一种有价凭证,它是不流通的,不能当作纸币看待l唐宪宗时候的飞钱更为史家所认为纸币之滥觞l唐朝有飞钱,也被人同纸币联系起来。

如说“钞始于唐之飞钱”飞钱是汇票,不是纸币 纸币的产生交子交子l时间、经济背景,演进过程、结果l正式兑换券产生于十世纪,这就是北宋的交子这种交子是分界发行,每两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所以同现代纸币,稍微有点不同;l产生于形成的三个阶段l自由发行;官督商办;官办            纸币的产生l北宋四川用铁钱,每贯重6.5斤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铸当十大铁钱,每贯重25.5斤,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减为每贯重12斤10两铁钱质重值轻,流通不便l从宋初开始,民间就产生了代表铁钱流通的纸币交子交子是四川方言,“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合券取钱交子可以兑现,兑现时每贯需扣除手续费30文后来因发生奸弊,改由富商16户连保负责发行交子的富户称交子铺或交子户l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置益州交子务,次年开始发行官交子官交子等级起初是1贯到10贯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改为10贯和5贯两种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又改为1贯和500文两种 为何首先在四川产生?l偏处一隅,商品经济得到发展l铁钱不便l悠久的信用历史l发达的造纸术l发达的雕版印刷 纸币的产生l官交子分界发行,界满换发新交子。

有些史书说是3年一界,但据近代学者考证,实为2年一界每界的最高发行额为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准备率为28%强换界时每贯仍要扣除30文,称为“纸墨费”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开始两界并行北宋还曾在其他地区发行交子l官交子的币值初期是稳定的,后来逐渐贬值,徽宗时尤为严重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发行额已超过原定最高发行额的20倍,每贯只值10余文这一年改四川交子为钱引换界时,钱引一换交子四三年规定第41界和42界交子不予收兑,成为废纸l讨论:1.为何要分界?l          2.新美元可能会取代旧美元吗? 纸币的产生                     交子没有实物传世传世的一块币版,拓图最初发表于《东亚钱志》上面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过去有人认为这是交子或钱引币版,近来有些人认为可能是小钞币版 纸币的产生l钱引  徽宗崇宁四年,把纸币定名为徽宗崇宁四年,把纸币定名为““钱引钱引” ” ,除闽、浙、,除闽、浙、湖、广外各路发行湖、广外各路发行地方货币l四川仍用钱引四川仍用钱引l河池银会子河池银会子l淮交淮交------两淮交子两淮交子l湖会湖会------湖广会子湖广会子l铁钱会子铁钱会子 南宋的纸币l关子关子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发行关子关子。

l关子最初是汇票性质因当时屯兵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水路不通,运钱不便,所以在婺州发行关子,召人出钱领取,到杭州、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榷货务领钱或茶、盐、香货钞引,每贯少收10文,这样关子就是纸币的性质了 南宋的纸币l会子会子l绍兴年间绍兴年间,临安民间有便钱会子会子(汇票)钱端礼知临安时改为官办,绍兴三十年钱端礼调为户部侍郎,会子亦改由户部发行,遂成为南宋的主要纸币,或称“行在会子”,因主要流通于东南地区,又称“东南会子”面值起初为 1 贯,后增发200文、300文和500文三种  南宋的纸币l会子发行后,贬值曾达一成以上会子发行后,贬值曾达一成以上   孝宗即位后,注意了对纸币流通的管理           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三年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数次用金银收兑会子,减少会子的发行数量          四年规定会子以三年为一界(未严格执行),每界最高发行额为1000万贯,换界时每贯收20文,称为“靡费钱”次年改为两界同时流通九年,征收货币赋税,官吏的货币俸给都钱会各半支付 南宋的纸币l淳熙年间币值回升,受到了民间的欢迎,甚至产生了“褚币重于黄金”的谀词。

l宋孝宗总结会子流通的经验说::“大凡行用会子,少大凡行用会子,少则重,多则轻则重,多则轻l开禧年间(公元1205——1207年)因对金战争,军费开支增加,会子不仅三界同时流通,而且每界的实际发行额都超过了限额 南宋的纸币l称提之术l南宋将维持或提高纸币币值的措施称为“称提”称提”一词北宋即已有使用,但没有南宋普遍称提本来可以指提高钱币的币值或物价,而多数则针对纸币贬值而言南宋称提纸币的结果,并没有扭转纸币贬值的趋势,所以有“称提无策”之讥 三、金朝的纸币l宋金纸币演变表宋金纸币演变表 里布、皮币、存据、飞钱、便换里布、皮币、存据、飞钱、便换 私交子私交子 官交子官交子 钱钱 引引(金)(金) 交钞交钞 贞元交钞(贞元交钞(1154年)年) 贞佑宝券(贞佑宝券(1215年)年) (南宋)(南宋) 会子会子关子关子 金朝的纸币贞佑通宝(贞佑通宝(1217年)年) 兴定宝泉(兴定宝泉(1221年)年) 元光珍货(元光珍货(1223年)年) 重宝重宝 天兴宝会(天兴宝会(1233年)年) 会子会子种类种类河河池池银银会会、、金金银银 川川引引、、淮淮交交、、湖湖 发展发展商办便钱会子商办便钱会子 官办会子官办会子((1160年)年) 关子内内关关子子1268年年 金金银银见见钱钱关关子子126 公公据据关关子子1159年年现现钱钱关关子子1131年年 金朝的纸币l金朝在发行纸币前,降金的刘豫曾于太宗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发行交子,从1贯到100贯,八年为界。

刘豫的伪齐政权也正好存在8年,可谓巧合l金朝的主要纸币是交钞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设交钞库,开始发行分大钞和小钞:大钞有1、2、3、5、10贯,小钞有100、200、300、500、700文7年一换l从开始发行到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是交钞流通比较稳定的时期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取消了7年厘革制度(比南宋取消分界发行办法早57年),使交钞长期通用从此金朝进入了通货膨胀的时期 金朝的纸币l为了推行纸币,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在几路规定一贯以下不许用钱l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因陕西交钞流通困难,以现钱10万贯为钞本,维持交钞的兑现l七年为推行钞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主要有:1、禁止人民议论钞法自令都市敢有相聚论钞法难行者,许人捕告,赏钱三百贯2、增印大小钞3、民间交易、典质,一贯以上用钞(承安三年的规定一贯以上还可用银,现在则限于用钞),不许用钱,只有辽东可以钱钞从便4、商旅带现钱不得超过10贯,官民家中存留现钱要减少,钱10贯以上不得出京5、官员以推行钞法的成败为赏罚接着,考虑到大钞难行,又命令官府不得再出大钞,民间持有的5贯、10贯钞可向交钞库调换小钞,并按比例配以钱币。

八年收毁大钞,改行小钞 金朝的纸币          从贞佑三年到天兴二年,一共只有18年的时间,却发行了6种纸币,而其中5种是在短短的8年中发行的,可见其末年滥发纸币的严重,更何况还可能有遗漏          上述7种纸币中,前5种以钱为单位,有兑换率可以推算,据此可知金朝以纸币计算的物价至少上涨了200亿倍宋人吴潜说金末“百缉之褚止可以易一面”元初耶律楚材说金末“万贯唯易一饼”实际上由于纸币已经几次更换,所谓“百络”、“万贯”,乃是面值已经缩小了的物价 四、元代的纸币四、元代的纸币l元代纸币演变表元代纸币演变表 上承宋金钞上承宋金钞元代宝钞元代宝钞大明通行宝钞大明通行宝钞 第一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二期第三期第三期第四期第四期 博州银会博州银会 ((1206-1228年)年) 太宗银钞太宗银钞 ((1236年)年) 宪宗银钞宪宗银钞 ((1253年)年)中统交钞中统交钞中统元宝钞中统元宝钞丝钞(丝钞(1260年)年)中统银货中统银货厘钞(厘钞(1276年)年)(二、三、五文)(二、三、五文)至元宝钞至元宝钞((1287年)年)至大银钞至大银钞((1309年)年)合至元钞五贯合至元钞五贯金一钱、银一金一钱、银一两两至正交钞至正交钞((1350年)年) 元代的纸币l蒙古在宪宗以前曾发行过几种纸币。

                                            太祖末年(公元1227年),何实在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发行会子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曾发行交钞十二年刘肃在邢州(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发行纸币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在京兆(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发行交钞以上几种都具有地方性或临时性           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发行交钞和中统元宝交钞交钞以两为单位,可能只有短期流通中统元宝交钞则以钱为单位,从10文至2贯,共10等            元代多数时间实行纯粹的纸币流通制度,纸币的法偿能力远高于宋、金的纸币但这只是就法令而言,实际上民间仍有金属货币流通 元代的纸币l不仅如此,民间还产生了一些小额的代用币,有所谓茶帖、面帖、竹牌、酒牌等这些牌帖本来由店铺制造以备找零用,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l至元年间阿合马当政,大事搜刮至元十三年将各路钞库的金银都运往京城纸币不再兑现,而且发行无度,就逐步贬值十九年时中统钞已贬值为原来的十分之一l至元十九年阿合马被杀,政府对钞法进行了整治二十四年再次整治钞法,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两次整治都恢复纸币的准备金,以钞库买卖金银来维持币值。

但三十一年又“诏诸路平准交钞库所贮银九十三万六千九百五十两,除留十九万二千四百五十两为钞母,余悉运至京师再次破坏了纸币的准备金制度 元代的纸币l至元通行宝钞从5文至2贯,共11等,一贯当中统钞5贯由于仍以中统钞计价,物价并未降低,至元钞不过是起大钞的作用l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发行至大银钞,从2厘至2两,共11等,每两当至元钞5贯次年还开放用钱四年正月仁宗即位,否定了武宗的政策l顺帝至正十一年(公1351年)开放用钱,铸造钱币并印发至正交钞至正钞一贯当至元钞2贯据传世的至正妙,可儿所谓至正交钞不过是用中统钞旧版印成的中统钞,背面再加盖“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八字而已当时海内大乱,军费支出浩繁,“每日印造不可数计” ,“京师料钞(新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于是许多地方只用铜钱,甚至又恢复了物物交换元末纸币恶性膨胀,产生了“人吃人,钞买钞”的民谣 元代的纸币l元代通货膨胀原因:失政于民;赤字政策l主要表现:物价上胀;私钞盛行;待用货币;钞法大乱;民怨沸腾;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纸币 l明代钞法的特点l明代只有一种国家纸币,发行一开始就很不成功太祖洪武七年(公元 1374 年)设宝钞提举司,于次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分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文和 l 贯 6 种。

禁止金银和其他商品为货币, 100 文以下用钱缴纳商税十分之三用钱,十分之七用钞二十二年增造10文至50文的小钞二十七年禁止用钱,从此明代也实行了纯粹的纸币流通制度l发行数量没有限制,而单靠十分之七的商税维持不住宝钞的币值宝钞很快贬值,二十三年两浙宝钞只值250文,二十七年又跌至160文洪武九年曾拟订“倒钞法”,由宝钞行用库倒换昏烂钞,每贯收工墨费30文人们“每以堪用之钞辄来易换” 或“非昏烂者亦揉烂以易新”  政府很快取消了行用库,昏钞难以调换新钞,以致市场上新旧钞有了不同的购买力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纸币l成祖永乐二年(公元 1404 年)实行户口食盐法:是用寓人头税于盐价的办法来回笼纸币,阻挠钞法的要“坐以大辟”,家属还要“罚钞徙边”企图用重刑来强制推行宝钞宣宗时,大力组织纸币回笼l宣德元年(公元 1426 年)规定赃罚照市价5倍折收宝钞三年规定有不用钞一贯的罚钞千贯,知情不告的罚钞万贯;关闭店铺私自买卖和抬高物价的罚钞万贯,知情不告的罚钞千贯;交易用银一钱的,买卖双方各罚钞1000贯;官吏贪赃受货物的按物价的40倍罚钞,受银的每两罚钞 1万贯四年增加33府州县的市镇店肆门摊税课5倍。

又对两京塌坊(堆栈)、园地、受雇驴骡车、受雇货船及京师油坊、砖瓦窑、木植场,牛车、小车规定了纳钞标准为了对过往船只征税,在有关地点设立了钞关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纸币l这样大力回笼纸币,宣德时宝钞的币值有所回升发行宝钞之初规定宝钞一贯抵银一两,宣德元年银一两值宝钞400贯,而宣德七年回升到银一两值宝钞100贯这回升是在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永乐、宣德时政府的支出也在膨胀,宝钞的投放仍不能减少,又降低了回笼的效果l英宗正统元年(公元 1436 年)实行江南租税折收金帛的政策,用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同时还放弃了大力收钞的政策于是宝钞又进一步贬值,而且流通阵地不断缩小,代宗景泰年间(公元1450一1457年)重新采取一些加税收钞的措施,但不如宣德年间有力而且一方面收钞,另一方面原来收钞的项目却在纷纷改折其他如户口食盐法已名存实亡,人民缴纳的已改为米或银钱,而却领不到盐,成了纯粹的人头税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纸币l宪宗成化元年(公元 1465 年)以后,政府不再致力于强化纸币流通,但又不肯干脆宣布作废纸币长期地在极有限的范围内使用,直到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一1627年)仍有若干用钞的记载,如《明熹宗实录》元年、三年、五年、六年的十二月都记有405600余贯宝钞的租税收入。

l成化以后,宝钞的官价基本上是每贯2文,市价则只值1文或不到1文每1000张一贯札在一起,称为一块,使用时按块计算由于宝钞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买卖宝钞成了有利可图的事明后期出现一种“钞户”,就是买卖宝钞的专业户他们按官价每块1.3钱银子卖给有关部门,而收进价只值官价的十分之二三,一进一出,“获六七倍之利”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纸币l明中叶后,宝钞虽基本上不流通了,但“钞”字已深入人心,在日常口语中已用来泛指货币如(警世通言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说:“公子虽在客边乏钞,谅三百金还措办得来乏钞”指没有钱,“三百金”是白银300两《西游记)第五十三回:“长老叫沙僧解开包,取几文钱钞与他这里的“钱钞”是指钱明清小说中此类文字常可见到l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 年),距李自成攻入北京只有几个月了,有秀才蒋臣又建议行钞,被户部尚书倪元璐荐为户部司务,并受到皇帝的召见,蒋臣说行钞可以在 5 年以内,“使天下金钱尽归内努”他计划每年发行5000万贯纸币,5年达到2.5亿贯思宗不听谏阻,决定采纳蒋臣的建议,设立内宝钞局,日夜监造纸币在政权即将被推翻在政权即将被推翻的情况下,纸币如何能推行?的情况下,纸币如何能推行?崇祯末年的行钞闹剧成了历史的笑柄。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纸币l清代在鸦片战争前只有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至十七年发行名为“钞贯”的纸币,每年只发行 128172 . 47 贯,其制不详清政府对发行纸币存有戒心,嘉庆十九年(公元 1814 年),侍讲学士蔡之定奏请行钞,被“交部议处,以为妄言乱政者戒l政府不发行纸币,民间却有纸币流通明末陈子龙说:“今民间子钱家多用券,商贾轻资往来则用会,此即前人用钞之初意也券”即兑换券,也就是钱票和银票子钱家”即钱铺、当铺等信用机构会”即会票,也就是汇票明末陆世仪说:“今人家多有移重资至京师者,以道路不便,委钱于京师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师取值,谓之‘会票’,此即飞钱之遗意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纸币l这些兑换券、会票都能进入市场流通,就具有了兑现纸币的性质到清代民间纸币盛行如乾嘉时北京有大钱庄恒和、恒兴、恒利、恒源,合称“四大恒”当年所出银票,市民皆视同现金,故始终无挤兑之事l银票、钱票、会票等民间纸币完全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们和近代的银行券相衔接其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北宋的私交子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但由于政府缺乏有力的管理,有些发行机构经营亏报而无力兑现的事也时有发生。

有关历代纸币的几个问题发钞效果不好的原因理论基础历史背景发钞动机流通混乱 1)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l法钱的铸造l统一铸造与私铸、恶钱、蓄钱、流出 2)中国古代的信用制度l先秦的信用,较早出现在《周礼》中,春秋的史书也有借贷的记载如《国语》l 战国时期的放贷是很普遍的如孟尝君放债取息以养宾客,一年的利息收入就超过10万钱l贵族也有借贷的事战国后期,周赧(nan) 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债台高筑债台高筑一词源于此 宋代的信用制度l在债权管理方面,强调契约双方“合意”,不得抑勒,对取与不合,固取者要重置典宪l在担保管理方面,除保人代偿外,又增加三人担保,连保同债等 宋代的信用制度l从外延方面看:l公廨本钱、抵挡所、交引铺于市易法l典质与解库、质库l赊买赊卖与预付货款l检校库北宋时出现的信托机构 l合伙制l行钱、干人和回易 王安石,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 ?l青苗法、市易法l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l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按黄仁宇先生的说法是他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 3 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l连续性l以天圆地方的铸币为主l世界上最早的纸币l中央垄断造币权l区域性的国际货币与中外交流 4中国古代金融的思想特点l官营的金融理论l 中央垄断铸币权l官营借贷l西方,奴隶主经济的家政服务,亚当斯密《国富论》才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开山 世界领先的金融理论l司马迁货币起源说l王莽利息说l沈括货币流通速度说l周行己纸币发行准备理论l劣币驱逐良币说l单旗子母相权说l《管子》轻重轮l借贷取息理念 5 中国金融的近现代之路l中国金融近现代画化道路的分期1.1840-1894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2.1895-1928甲午战争到北洋政府垮台3.1927-1949国民政府从南京到台湾4.1949-新中国 l中国传统金融近代式微的原因?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