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的解读_文学作品 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成功的红楼女儿像,但有那么一个女子总能让人眼睛一亮,那就是史湘云,她的出现总能给众人带来快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这么一个女子让人难忘,她就是爱笑的婴宁本文以史湘云与婴宁的笑为视角,将二位女子的形象特点、性格异同等进行分析 一、悲苦的身世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有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这描写的是史湘云史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史太君的侄孙女,自小父母双亡,成为孤儿,在叔婶家长大,过得并不如意,袭人认为湘云针线活好,曾拜托她为宝玉做双鞋,后来才知道她连舅舅家的鞋都做不过来——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她最高兴的是到大观园去,到了不得不回家时,情绪顿时低落,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客居他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写到婴宁身世有三处,我非母出父为秦氏,没时,儿在褓中,不能记忆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吴生叙述秦家姑去世后,姑丈鳏居,祟于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婴宁可见婴宁母亲是狐,父亲姓秦,婴儿时寡居的父亲去逝,生母离去,婴宁跟随鬼母生活,是被鬼母收养的弃婴。
可见,史湘云与婴宁同是所在社会的沦落者,有相似的不幸身世,父母离去,孤苦伶仃,寄居他处 二、相同的出场和出众的美貌 史湘云的出场是低调的,第二十回中有人说:史大姑娘来了便是史湘云的出场了,笔墨甚少,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史湘云出场时的大说大笑在《红楼梦》中有二处描写到史湘云的睡态,在闺房中与黛玉同卧和在花园中与芍药同眠,可以看出史湘云是发乌肤白的美人胚子,还有一处笔墨较多的是其着男装的描写,从旁人的说词中得知史湘云干净清秀,比男人更好看,比女人更俏丽与史湘云相同,婴宁的出场也的笑脸殷殷,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让王生一见钟情,可见婴宁是清纯可爱,一笑百媚,风华绝代,如果说史湘云是曹雪芹用芍药塑造出的纯美人,那么婴宁是蒲松龄用鲜花包围的真仙子,二位都可谓是笑美人 三、至真至美,笑出真性情 史湘云虽生于富贵之家,但没有矫揉造作女儿气,探春等姊妹欲结海棠诗社,筹备时独独忘了湘云,湘云事后听闻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众人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都埋怨昨日怎么忘了他,史湘云心内也早已和成,可见她乐观豁达、豪爽大方、宽宏大度。
作诗游戏, 史湘云更是 煊拳掳袖,芦雪庵联诗, 她一人力战众芳她和别人叫阵、对抢, 直到 笑弯了腰 、伏着已笑软, 那情景不是作诗, 竟是抢命呢,史湘云争强好胜毫无显能卖乖之意, 只是不拘小节,尽显其才情,更可见她率直纯真的可爱之处 蒲松龄笔下的婴宁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婴宁在深山中同王子服相会时,有三次大笑的精彩描写:王子服寻访到她家,示见其人,先是在户外,隐隐有笑声进来之时,嗤嗤不已,笑不可遏;待至其母嗔怒之,则忍笑而立,王子服一开口:复笑,不可仰视;等到她的丫头小荣在她耳旁嘀咕目灼灼,贼腔未改,则又大笑;然后婴宁看花去,顽皮的很,还爬上树头大笑不止 婴宁的笑容一派天真浪漫,纯真无邪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她的笑声无论在任何一种场合都是那么无拘无束,感染着周围的一切,洗涤着周围的一切她见花而笑,见人而笑,嬉戏时笑,坐着笑,站着也笑,连结婚拜堂她都笑极,不能俯仰只要有婴宁在的地方,就有她的笑声婴宁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可以大笑,笑不露齿的条条框框全都打碎了,一切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一副虚假的面具 四、史湘云的直与婴宁的黠 史湘云与婴宁都爱笑,笑可谓是两位作家塑造这两位女子的文眼。
她们都是爽朗天真之笑,都是纯真可人,为什么我们不会把史湘云和婴宁弄混淆?她们的笑有何不同呢? 婴宁大大咧咧,快言快语,但并非毫无心机作者写她跟王子服结婚后不泄露房中事,就是为了提醒读者,婴宁不但不傻,还聪明过人众人一直怀疑她的身份,她很难解释,只好用憨笑来表明自己并无歹意,让大家释疑西邻之子错会意思,对婴宁顿起淫心,性情纯朴的婴宁容不下这个贪婪好色的不法男子,于是略施小计毒死西邻之子,表现出黠与慧湘云笑得直,带有娇憨之态史湘云能肆无忌惮地喊着宝玉爱哥哥(二哥哥),可以在众人忌讳声中一口道出一个小戏子像林黛玉,可以在白雪红梅琉璃世界的卢雪庵割腥啖膻,冷笑道出真名士自风流,可以在宝琴来时当着众人面提醒宝琴提防太太房里的屋里人婴宁之笑,突出的是一个黠;湘云之笑,则突出的是一个直 从上文可见,史湘云与婴宁有相似的身世,同是笑美人,同是率性,真诚,纯洁,美丽,但又有别,史湘云直,婴宁黠,如果说婴宁是那个社会小家碧玉的遗珠,那史湘云则是那个时代大家闺秀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齐鲁书社1996 年3 月第6 次印刷 [2]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2005 年8 月版。
[3] 蒲松龄.聊斋志异[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张毕来.谈《红楼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 [5]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6] 马瑞芳.马瑞芳揭密聊斋志异[M]. 东方出版社.2006.05 作者简介:赵巧丽(1981-),女,汉,湖北咸宁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汉语言学、教育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