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简答题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21KB
约6页
文档ID:464240134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简答题_第1页
1/6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简答题 (完整版)流行病学试题题库(3)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含义 2.流行病学的用途 3.流行病学的特点 4.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因果判定标准 5.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分析的原则 6.现况调查的目的及种类 7.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理 8.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9. 匹配的概念、种类及匹配的目的 10. 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 11.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2.AR与RR有什么异同点 13.实验流行病学的特征 1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 15.筛检的概念及原则 16.筛检的评价指标 17.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18.简述流行病学研究对比观点的含义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19.简述流行病学关联与统计学相关的区别 20.元旦某大学学生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爆发,现要你主持这起事件调查,请你列出调查步骤以便实施调查研究 21.简述疾病呈散发的原因 22. 影响患病率的因素 简答题答案 1、答: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 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和提供措施 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2、答:(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的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4)疾病的自然史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3、答:(1)群体的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4、答: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病因因果推断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 (2)关联的强度 OR(病例对照研究),RR(队列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生态学相关 (3)关联的可重复性 (4)关联的合理性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5、答: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若环境因素是引起发病率、死亡率差别的主要原因,则移民中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其原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与移居地当地居民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接近 2. 若遗传因素是对发病率及死亡率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则移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地人群,而与其原居地人群相同 6、答:现况调查的目的 (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 (3)确定高危人群 (4)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 现况调查的类型 (1)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2)抽样调查,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况研究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7、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8、答:优点: (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常不实际 (2)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 (3)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5)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9、匹配(matching)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的种类(1)频数匹配(2)个体匹配 匹配的目的(1)提高研究效率(2)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10、答: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方法。

这里观察的结局主要是与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 11、答:优点: (1) 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 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5) 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局限性: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研究对象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他们的态度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复杂化 12、答:RR与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重要指标 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危险增加的倍数;AR则是指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 RR具有病因学的意义,AR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13、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属于前瞻性研究 (2)随机分组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4)有干预措施 14、答:优点 (1)在研究中随机分组,平行比较,因此能够较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2)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因素事先设计,结局变量和测量方法事先规定,研究中能观察到干预前、干预过程和效应发生的全过程,因果论证强度高 (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缺点 (1)实验性研究要求研究对象有很好的依从性,但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做到。

(2) 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3)观察时间长、现场范围广的研究容易失访 (4)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 (5)因为研究因素是研究者为了实现研究目的而施加于研究对象,故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15、答: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它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不是对疾病做出诊断 原则(1)社会学方面 所筛检疾病或状态应是该地区现阶段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筛检阳性者能实行有效的追踪和干预,有比较高的成本-效益比,所用筛检技术易于被群众接受 (2) 科学方面 对所筛检疾病或状态的自然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所筛检疾病或状态应有可识别的早期临床症状或体征,且有足够长的领先时间实施筛检;对所筛检疾病或状态的预防效果及其副作用有清楚的认识;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有比较高的流行率 (3)伦理学方面 在筛检开始前已确认筛检可以改变疾病的自然史;对筛检阳性者,有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或者有可行的预防措施。

16、答:评价指标 (1)真实性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 (2)可靠性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符合率与Kappa值 (3)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 17、答:选择偏倚 控制的方法主要是严密掌握对象选取的各个环节,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避免有问题的选取方式,严格掌握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以及增加应答和减少失访等 信息偏倚 控制方法主要是应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尽量采用客观指标或记录,以及利用其他来源的信息加以核查另外,研究者们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学标记物,以测量易感性、内暴露(实际进入体内)剂量或生物学效应(剂量)等 混杂偏倚 控制方法主要是混杂偏倚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分配或限制进入(选择混杂因素的某个层的对象)等方法来控制混杂偏倚在统计分析阶段可采用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等来控制 18、答: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经过条件下检验,得出病例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串着对比的思想,对比使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分析,才能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线索 19、答:统计学相关是指暴露和疾病的关联,排除了偶然性的干扰而因果关联,即流行病学关联,的还要排除偏倚的干扰,并且,暴露与疾病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20、答:(1)核实诊断,(2)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3)形成关于爆发原因的假设并检验假设,(4)深入细致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及早消除有关人员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