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下经济研究趋势分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77KB
约5页
文档ID:305382936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下经济研究趋势分析_第1页
1/5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下经济研究趋势分析    基金项目:2016年林业软科学项目“我国林下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R27);北京市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北京市林业绿色增长评价技术与驱动机制研究;本文通讯作者为侯方淼Reference: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林下经济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等内容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林下经济问题,总体来说理论分析及描述性分析占据很大部分,实证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在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及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林下经济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Keys:林下经济 生态 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林下经济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选择适合林地资源利用的种植、养殖形式,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据统计,全国林地面积45.6 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1.6%,2014年我[来自www.Lw5U.com]国林下经济产值达5415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0%,惠及农户5911万户,其中,林下种植1793亿元,林下养殖1173亿元,林下产品采集加工1447亿元,森林景观利用1001亿元。

林下经济发展对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二、林下经济研究动态及趋势分析1.国外林下经济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森林资源的复合利用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减少贫困的重要性,多国制定了关于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和经营的政策和措施,有的国家甚至将其列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战略目标,旨在提高政府、企业、林农对于农林复合经营的参与度国外研究中没有“林下经济”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林复合系统、社会林业、生态林业等概念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侧重对农林复合经济的结构、功能及生产力等基础研究,关注农林复合经济的生态效益,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研究总体上分为三个方面:林下经济的技术研究(比如林下养殖技术、分布格局、林下套种等);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益(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野生动物破坏等);林下经济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剩余等)此外,国外学者也没有将农林复合经营作为整体并与农牧渔结合进行研究Nair(1985)研究了农林混合经营,认为林下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性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Islam(2005)认为林农复合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问题,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消费水平,实现了生态和社会的共同发展;Kort(1998)研究了防风林对农作物的影响,认为在美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植树作为防风林;Tim Crowley等(2001)分析,爱尔兰的经济活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林经营和木材林生产;D.O.Oke(2007)研究了尼日利亚温多洲农林复合经济活动价值,认为农林复合经营对促进木材生产、水果生长及保护多种森林物种有积极作用。

2.国内林下经济的理论及实践研究(1)林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效益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能够很快实现产业化,见效快、效益高;林下经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林下经济能增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农民增收等,总之,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林下经济是林业产业的新兴经济增长点(赵英辰等,2006;郭凤英等,2007;刘美丽,2007;顾晓君等,2008;王虎等,2010;肖正华等,2011)林下经济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是一种“生态-循环-立体型经济”,能购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林下养殖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在全社会办林业的同时分享林业带来的效益(曹志娟等,2006;李志强,2006;毕世明,2008;李双喜等,2008)纵观我国对林下经济经济效益的研究,大多学者选用层次分析法(AHP)来进行测算评价[来自www.lW5u.Com],包括拓展的SWOT-AHP、Fuzzy-AHP-SWOT分析方法彭斌、刘俊昌(2014)在对广西省的林下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时,选用了数据包络模型法(DEA),丰富了林下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此外,在评价不同林下经济模式或同一模式下的不同搭配时,不能只注重经济产出的效益,要同时兼顾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综合效益作为评价的标准(林涛,2013)。

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反映的是林下经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生产形态、组织形态等内容国内学者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形态方面,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林下经济模式范畴的探讨(顾晓军,2008;李姬、陈波,2013);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势探讨(潘忠虎,2012;丁国龙等,2013);林下经济模式效益及其比较的探讨(王焕良等,2011;何林荣等,2011;王小清,2013;周云河、刘凯,2013)3)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林下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一是建立OLS回归模型,对林下经济产业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二是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或职工家庭从事林下经济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个体自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拥有的林地状况(坡度、面积、土质等)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资金问题及市场信息、政府扶持)情况三方面;三是运用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此外,也有学者进行了实地调研,最终发现资金、职工家庭拥有权利的大小也会影响林下经济的发展(单红旭,2012;廖灵芝等,2012;陈柯,2014)。

4)趋势分析目前在对林下经济发展意义、模式等进行研究时,由于数据处理繁琐以及评价指标难以确立等原因,国内大多为描述性研究;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所用的实证方法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的层次分析法今后在研究林下经济问题时,可考虑采用对比实验法对林下经济模式的效益进行分析;依据因变量的不同选用不同模型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比如农户经营林下经济意愿服从二项分布,对其进行研究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而研究林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时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多种结果的情况,则可选用结构方程模型,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Reference[1] C h l o e J o h n s o n . 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A g r o f o r e s t r y [J ] .Agroforestry Systems,2006,39(4):321-323[2]D.O.Oke, K.A.OdebiyI. Traditional cocoa-based agroforestryand forest species conser vation in ondo State Nigeria[J].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7(3):305-311[3] 王育平等. 福建农户林下经济发展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501 户调查数据[J]. 林业经济问题,2015(6):534-538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