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灾施工监测方案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49KB
约3页
文档ID:395439261
地灾施工监测方案_第1页
1/3

施工监测按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需要,本工程施工监测包括地面变形监测、地面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依据1、监测点布置施工期间施工坝区基身开挖,坝肩高切坡、开挖弃渣临时堆放、重载车辆碾压施工道路等敏感部位2、监测精度的要求和人员、仪器设备的配置(1) 监测精度要求:根据《规程》规定,一般场地滑坡观测,应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的三级进行观测,即按沉降观测时观测点高差中误差W0.50mm,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误差W3.0mm精度要求进行观测2) 人员配置人员配置:根据监测设计工作量需3个工作人员,其中测量技术人员2人3) 仪器设备a、Topcon3000型全站仪一台;b、水准仪一台;c、钢卷尺2把;d其它必要的配备设备3、监测周期施工期间每天一次,但出现变形加剧时应加密监测次数竣工期,旱季每月一次,雨季半月一次,出现主体治理工程建筑物开裂或变形位移量过大、过快时应加密监测次数4、监测控制点设置(1) 选点按《规程》要求,控制点须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变形观测点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变形体内的观测点应均匀布设,相邻坡体可共用控制点,变形体及老滑坡各布设监测横剖面一条,每条1〜2个控制点。

2) 埋石① 岩体上、建筑物顶上的控制点标石埋设采用水泥、砂浆现场浇固有“十”字中心的钢筋,岩体上凿孔深度不小于10厘米,建筑物顶上凿孔深度不小于5cm,埋也好后,标志顶部露出岩体面、建筑物顶上5厘米② 岩体上的变形观测点埋石与控制点相同⑧土体上的变形观测点埋设预制有“十”的钢筋混凝土标石,标石埋深不于1米,标石顶部露出地面20厘米3) 贴石膏片选定煤洞内稳定岩块,在垂直岩块与岩块之间的裂缝处贴石膏片,并在其表面作刻度标尺5、控制点、变形观测点测量(1) 控制点测量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其水平角测量按左、右角观测各6个测回,距离测量对向观测4测回,垂直角测量按中丝法对向观测4个测回,仪器高、觇标高在测站上测前测后及各量测一次取中数、测距边经加乘常数,气象(气温、气压)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然后采用导线严密平差程序求得各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2) 变形观测点测量使用全站仪作业,在一控制点设站,用另—控制点为后视方向,以相应的滑坡观测点为前视方向,采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水平角测量按全圆方向法观测6测回,距离测量观测2测回,垂直角观测2测回,仪器高、觇标高在测站上测前测后各量测一次取中数,在各观测周期,由于气温的不同,在距离测量时须加入相应的气温校正。

6、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监测原始记录应用正规的观测记录表格,并及时行原始监测数据整理应将观测点观测值差与中误差进行比较当观测值大于2倍中误差时,应视观测点有变形1) 监测单位对所取得的监测数据,采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预报位移动态,并向有关单位提交监测报告,必要时,应提交实时监测数据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a、滑坡、变形区观测系统点位位置图b、观测成果表c、观测点位移与沉降综合曲线图d、观测成果分析资料7、监测设备运行与维护(1)所有的监测设备,必须事先送法定仪器鉴定所进行鉴定,确保监测设备使用周期有效,满足监测所需的精度要求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取得上岗资格仪器埋设后至移交前,承包单位应加强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进行观测应严格按设汁的观测频率进行,观测时,必须两人以上,且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的人员,并具备处理监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能力监测设备的保护和监测设备的建立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监测设备的保护是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由于滑坡在露天,保护工作尤为困难,应从设置牢固的保护装置、设施上标出醒目标记、加强宣传,加强监测、设计、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以及依靠公安部门的配合等方面做好监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